1252年威尼斯人在此建城,后被土耳其等占领,1912年并入希腊。
干尼亚是一个位于希腊克里特岛西端的城市,干尼亚是克里特岛的第二大城市,从1847年到1972年,也是哈尼亚地区的首府。 它位于克里特岛的北部海岸,在雷斯蒙以西约70公里(43英里),在伊拉克利翁以西约145公里(90英里)。虽然这个港口城市有许多发展中的旅游胜地,但大部分海滩和旅游村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风格。
干尼亚分为两部分:老城区和现代城市。老城区位于旧港口旁边,是整个城市发展的基础。 1538年开始在干尼亚开始建造防御工事,目的是保卫后方的威尼斯,目前只有东部和西部部分防御工事幸存下来。 从南部开始,干尼亚旧城区与新城区交错在一起,而干尼亚城的北部是海洋,当然海洋那边有一个粉红色的沙滩。
•粉红色沙滩
希腊著名的海滩之一,有着特有的浅粉色沙粒,是希腊当地和外国游客特别中意的海滩之一。远处海水很有层次感,由浅及深。对于喜欢户外的旅行者而言,这里也是玩kite boarding的天堂哦!
克里特海洋博物馆(Maritime Museum of Crete)收集了许多有趣的青铜时代海船模型、航海工具、油画等,以及克里特岛战役的照片和遗留物。
•战争和堡垒
历史的印迹似乎总会影响一个城市的模样。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和威尼斯风格的堡垒向我们展现了这里曾经动荡和多元的历史。干尼亚邻海且地势略高,便于防御,自古以来就是最适宜建城之地。后来这里被罗马帝国垂涎并侵占。再之后拜占庭帝国、威尼斯人、土耳其人以及埃及人都曾经殖民统治过这里,直到1912年干尼亚才回归希腊的管辖范围。然而在“二战”期间,这里又再次遭受德国人的入侵。1941年,纳粹德国突然对希腊发起进攻,意大利军队跟进。在他们闪电般的进攻下,希腊军队溃不成军。在雅典被攻陷后,纳粹德国又派部队空降到干尼亚,干尼亚人经过十天的激烈反抗,依旧没能改变家园被占领的结局。直到1945年纳粹投降后,克里特岛才结束了长达4年的被侵略历史。在这期间,希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除了在经济上被极度剥削外,纳粹还征用当地的原材料和食物,并要求希腊傀儡政府支付昂贵的费用。
这最终导致1941-1942年冬季希腊出现大饥荒。据不完全统计,有30万希腊人在饥荒中被饿死。这导致希腊人从历史上对德国人心存芥蒂。再加上欧债危机之后,欧洲国家以德国为首再三对希腊施压,致使两国矛盾更加升级。
作为海洋文明国家,港口一直以来都是希腊相当重要的地方。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港口从最初的防御功能转为经济贸易作用,并逐渐成为一个地方最美丽的风景线。干尼亚就是如此。富有风情的老城区与港口毗邻,俯瞰古城,除了错落有致的楼房和蜿蜒曲折的道路,最有特色的就是四周的堡垒了。菲尔卡斯堡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时期,那时候米诺斯文明聚落 KydonIa曾在这里兴建堡垒。随后在公元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堡垒被再次加固。如今的菲尔卡斯堡垒留下的更多是威尼斯人统治时期的印迹。
如今的克里特岛已经不再有抵御外敌的需要,菲尔卡斯堡垒成为干尼亚的观光景点和标志性建筑物,也是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分界点。菲尔卡斯堡垒的入口如今是克里特海事博物馆。作为具有浓厚海事传统的地方,这里展出了近2500种与海事相关的文物,如残骸、绘画、地图、照片、船只模型和航海设备等。另外这里还有关于希腊古代造船技术的展览和介绍。其中最值得一看的展品是根据史料记载复原的米诺斯文明时期船只“米诺号”。向堡垒南面望过去,依然能看到当年炮口的位置。炮口上方的矩形开口可以让放炮的士兵观察射击的轨迹,以便对下一次射击进行调整和校正。要想击沉敌船,就必须在海平面高度发射炮弹,这就是为什么炮口的位置要设在堡垒的下方。
撒玛利亚山峡谷
峡谷是欧洲最长的峡谷,全长16公里,入口位于Omalos Plateau下方,由流经Avlimanakou和Volakias两山之间的河流冲刷而成。峡谷宽度从150米到3米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