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尽职调查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滴滴出行(曾用名滴滴打车、嘀嘀打车),是一款免费打车软件,2012年9月在北京上线。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所设计开发,涵盖出租车、 专车、 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

2016年5月13日,获苹果公司10亿美元投资;6月13日,获中国人寿6亿美元战略投资;6月16日,获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2]2017年3月,宣布在美国成立无人驾驶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实验室。

2018年5月21日,滴滴开始在澳洲的吉朗进行试运营。

(一)融资情况

A轮|滴滴成立于2012年,完成了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300万美元。

B轮|2013年4月份,接受了腾讯的B轮投资,投资金额为1500万美元。

C轮|2014年1月,完成C轮融资,获得总金额高达1亿美元。

D轮|同年,获得D轮融资,融资金额超7亿美元。

E轮|2015年2月14日,滴滴、快的合并,获E轮融资。

F轮|两个月后,完成F轮融资的消息,领投方是中投和平安。

(二)股权结构

滴滴打车尽职调查报告_第1张图片

(三)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软件开发;销售自行开发后的产品;企业管理咨询;计算机系统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营业性演出);公共关系服务;企业策划、设计;会议服务;市场调查;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才事互联网文化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电信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电信业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四)结构模式图


滴滴打车尽职调查报告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可以看到,滴滴打车公司现在已经开枝散叶。从出租车业务到专车业务、快车业务、顺风车业务,巴士业务、代驾业务。各种业务拓宽了滴滴打车的市场宽度,精心定制的app给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使用体验,加深了市场深度。高层建立了投资战略部和基础架构部,品牌公关部,大数据部,滴滴专车拓展部,企业视野部,质量部,上午合作部,行政部都是为了更好的延长企业寿命和增强竞争力。

二、创业团队

滴滴很年轻,不但创业者年轻,团队平均年龄也才只有27岁。滴滴创业前在该行业几无任何积累,从资源、关系、能力三个维度去看,前两者几乎是零起点。从滴滴的核心创业者、管理者身上,你可以感觉到他们既无所畏惧,又有机敏的独立思考能力,过人的战略思维和跨界洞察能力;他们认定目标,则义无反顾,既百折不挠,执行力极致、坚韧,又至柔若水,充满耐心。他们在迷雾中求解方向,在不确定性中找寻确定性的线索。

(一)主要成员

程维(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全面负责滴滴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曾在阿里巴巴集团任职八年,于区域运营和支付宝B2C业务上取得成功的管理经验。2012年,二十九岁的程维创办小桔科技,在北京中关村推出手机召车软件滴滴打车。2015年2月,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进行战略合并。同年9月,滴滴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2016年10月18日,2016胡润IT富豪榜发布,程维以120亿元排名第28。2017年5月,程维与滴滴总裁柳青一起上榜《时代周刊》“科技领域最有影响的20人”,成为该榜单中仅有的两位中国企业家。

柳青(滴滴出行总裁):2017年5月,程维与滴滴总裁柳青一起上榜《时代周刊》“科技领域最有影响的20人”,成为该榜单中仅有的两位中国企业家。

张博(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TO):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软件学院,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主修人机交互,2008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人机交互实验室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百度工作负责过九条移动业务的研发,且均为上亿用户量级;资深技术专家与管理者,主持承担了多项重大课题,领导开发了近10个用户突破一亿级别的应用软件。

陈汀: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快车事业部总经理 

(二)创业历程

滴滴打车创始人团队可以说从滴滴投资人王刚说起,他和程维曾经在阿里巴巴共事了很多年。后来程维创业,王刚出资70万,程维自己掏了10万。包括做打车软件这个方向,是两人共同商议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滴滴打车的创始人更像是程维、王刚。后来,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找到了他们,完成了滴滴打车的A轮投资。包括朱啸虎、王刚都给了程维及其团队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帮助。

滴滴打车最初是由一位技术合伙人开发的,还有种说法是一位中专老师带着学生开发的。总之,最初的这个软件是不合格的,有很多bug。但是,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没有留下姓名的技术也是创始人之一。

滴滴打车在技术上完善,是2012年底张博的加入。在此之前,他曾经在百度公司工作过。加入滴滴后,最初张博还承担了很多技术以外的工作。当然,在A轮投资进入之前,张博有没有投资是不清楚的。但就是因为张博这个技术人员的加入,真正的弥补了这个团队目前最大的缺陷,技术问题。张博使得滴滴软件得到更好的完善,修补了很多bug,才能让这款滴滴软件拿得出手。

另外被媒体报道为滴滴打车创始人的是吴睿、李响。这两位应该是程维在阿里巴巴时候的下属,后来跟随程维加入了滴滴打车。当然,这两位的加入时间及投资与否,目前没有相关的资料。

快速试错、全力以赴找人,这成为滴滴打车成长的两条主线。作为CEO,程维从创立滴滴时就将找高手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柳青的加入让滴滴打车的团队再次上了一个更大的台阶。用滴滴打车天使投资人王刚的话说,是“天下的公主都让屌丝给办了”。

在以前,提到柳青,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说她是柳传志的女儿,当时她以400万美元的年薪在高盛身居要职,过着高大上的投行女生活,和创业公司几乎是在平行世界里。但是遇到程维后,柳青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程维用了最大的诚意来邀请柳青。在看出柳青还纠结时,程维拉上柳青和滴滴的高管团队一起自驾游去西藏,因为这一段状况百出的险途,大家异常团结彼此深谈了很多人生感悟,这也使得柳青放空一切,回来后毅然加入滴滴。她的工资缩水了95%以上,生活更加奔忙,精神上却更为充实。和投行里被日程表驱动的精确生活不同,在滴滴,每天有意想不到的新事物、新状况扑面而来。如今柳青每天在滴滴开会到晚上9点,回家和3个孩子聚1个多小时,10点半,滴滴的团队已经在柳青家的楼下等着她开会了。就是这样的创业状态,让柳青完成了从“柳传志的女儿”到柳青的个人标签的转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柳青成就了滴滴的更大高度,而滴滴也成就了柳青。

“打造一个梦幻团队是CEO最重要的事情。”程维说。在滴滴打车内部有一句话,业务都是假的,只有团队才是真的。就是这样的梦幻团队,让程维在创业这条没有尽头的路上充满信念,步履坚实。

三、产品或者技术优势

(一)理念定义

1、重新定义创业与成长:

(1)入口与流量:敏锐洞察,极致执行

滴滴在衣食住行中找到互联网改造出行的缺口,以出租车打车痛点契入,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移动终端平民化的机会窗口,顺应消费者主权的潮流,让用户驱动,求解出行难题,对出行平台商业逻辑进行了创造性塑造。

(2)文化驱动融合

对于一家新生公司而言,没有文化的包容性,没有对协同的体认,没有对试错纠错的开放,没有开放生态、随时归零的心态,没有心存敬畏和对诚信的尊崇,滴滴不可能迅速崛起,合并也不可能达成,融合更不可能如此平滑发生。

“简单、开放、激情,独立思考、极致执行、拥抱变化”,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协同的力量。

(3)梦想驱动协同

滴滴讲梦想不是灌心灵鸡汤,而是刻画在每一个人的骨子里、血液中、行为上,共同的梦想让每一个小桔人(滴滴内部对员工的称呼----编者注)认同解决出行痛点的价值,为自己和团队骄傲,让每一个小桔人感受到推动变革的力量也可以来自于自己。

(4)强不确定性下的动态决策

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如履薄冰,要求反应速度之快超乎一般管理者想象。滴滴近四年来面对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可能是很多创业公司一辈子也不会遇到的。市场教育、冷启动、残酷竞争、监管控制、内部发展、出租车司机的不理解;特别是出租车等出行领域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相关者复杂、协调难度极高,且没有对等的话语权。状况丛出,导致管理团队随时要面对新的问题。

(5)让危机感和敬畏心无处不在

身处逆境的滴滴人呈现出初创企业罕见的积极、达观;获得资本市场追捧他们一直没有放下敬畏心,反倒一直在强化危机感。他们有大家难以想见的坚韧,他们经常被监管撕裂伤口,经常被对手撕裂伤口,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有撕裂自己伤口的勇气。滴滴的“照镜子”文化,就是在内部会议上“把伤口撕开,让你看到血淋淋的肉”。“太阳花”项目就是展开用户体验竞赛与对抗,“失败者”要打扫厕所或者裸跑。

(6)夹缝中逆势向上

一场战役、一个管理办法出台、一次安全事故或者资金链条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滴滴的“突然死亡”。九死一生的滴滴逆商超群,也打造了一支战场上高耐压、强执行、坚毅前行的铁军,才有了喘息的机会。程维是无可救药的军事迷,他最多的比喻是战役、战争;从文质彬彬的深度机器学习专家何晓飞的语言中也能听到这样的战略观。的确,他们打造了一支战场上高耐压、强执行、坚毅前行的铁军:面对垄断,敢于亮剑;面对对手,敢于亮剑;面对巨头,敢于亮剑。

2、重新定义出行

(1)重新定义“互联网+交通”

“互联网+”与城市交通的融合,对城市智慧交通系统的改革与建设具有深远影响,也为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可能。“互联网+交通”是衡量城市智慧交通发展的先进性、反映城市整体智慧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互联网+出行”可以成为量化城市居民出行情况的标尺(新华社、滴滴出行,新华滴滴“互联网+”出行指数报告2015,p2)。滴滴带给交通、出行最大的改变一是出行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实现新的连接、匹配;二是充分调动社会运力资源应对潮汐;三是改变出行模式,让拼车、顺风车借助互联网大行其道。

传统出行逃不脱被“互联网+”改革的宿命,原因大概有:高度垄断,或貌似开放但设置难以僭越的高准入门槛;没有照顾好用户,广为诟病;与发展趋势脱节;利益格局私相授受,或价值在产业链条上畸形分布等。

(2)用分享经济解决出行的潮汐问题

在高峰时段,调动巴士、出租车、专车、顺风车等一切社会运力,承接海量出行需求;而在非高峰时段,这些运力则各自发挥其他作用,滴滴出行平台用分享经济模式解决了出行的潮汐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就此评价道,“专车最有价值的就是非全职,是弹性的、兼职为主的模式,才能应对潮汐的城市交通出行。”

(3)让出行更美好

用户在出行上有很多的痛点,愉悦、美好、有尊严,这些词汇多年来似乎和我们的出行不相干。程维希望让中国的老百姓能够体面地出行,甚至说有尊严地出行,让出行更美好。这种美好体现在多个环节,叫车环节便捷、各取所需,把选择权交还乘客;在出行过程中能够享受服务的美好;接受服务后,用户可以参与评价,体现对消费者评价权的尊重。除此之外,出行美好还有在云调度的算法、数据支持下,有效减少拥堵带给出行者的体验。

3、重新定义分享经济

滴滴的发展依靠用户驱动、人性驱动、数据驱动,重新定义了供求、用户、伙伴与协同,让资源分享、时间分享、技术分享成为可能,协作协同无处不在,顺风车、连续拼车充分展现分享经济的魅力,在一站式平台上消费者的主权和选择权得到体现,形成“互联网+分享经济+WE众经济”的独特模式。滴滴用“WE众”的方式展开跨界合作,视他们为合伙人,共建共享协同。

4、重新定义国际化

滴滴不是一家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的企业。在国际化上尽管有质疑声,2015年滴滴还是迈出了扎实的步伐。很显然,滴滴的国际化路线并非把本土模式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更为大胆、更具开放与分享精神的创新。分享经济没有边界,分享经济的模式也没有刻板的套路。通过建立分享出行全球合作框架,滴滴出行、Lyft、GrabTaxi和Ola四方将打通产品,为中国、美国、东南亚和印度的国际旅客群体提供无缝出行服务,覆盖全球人口的50%。四方合作的跨境产品已于2016年4月上线。

5、重新定义创新

2015年1月29日,基于程维过去一年卓越的创新变革表现,他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影响中国2014年度新经济人物”。颁奖词这样描述:

“他是一个颠覆者,倚仗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撬动板结了几十年的利益格局;他是一个改良者,用一个客户端,同时提高了从业者的积极性和消费者的舒适度。他是2014年度互联网改变实体消费的翘楚,精准抓住了城市上班族打车难的‘痛点’。他是科技改变生活的鲜活例证,告诉无数创业者,创新的步伐,永远要跟随消费者的脉动”。

6、重新定义责任

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如何切合自身特征,做出对社会、对居民、对生态、对伙伴有价值的综合安排?请看滴滴的回答: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滴滴在实践中,建立了一整套服务管理机制,并通过健全司乘评价体系,实现司机与乘客的双向评价,平台不断完善滴滴全用户的信用记录,通过自身的努力有效推动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7、重新定义核心竞争力

滴滴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通过大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应用,整合各类城市交通资源;通过分享经济的模式,以及智慧算法智能匹配出行的供给和需求,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总体效率,降低社会成本,让出行变得更加高效便捷。滴滴研究院(新更名,前身为滴滴机器学习研究院)是个很神秘的部门,很少为外界所知,但是滴滴的核心资产。

(二)技术优势

1、匹配用户和司机的需求,减少司机的空载提高效率。

2、拥有比肩BAT的技术实力以及研发能力;

3、具备对新业务的快速开发和复制的能力;

4、具备目前国内最前瞻的互联网产品和思维方式;

(三)产品优势

产品服务模式详细信息优势

构建产品生态体系目前滴滴已经有六条相对独立的业务线:出租车、专车(企业)、快车、顺风车、巴士、代驾,这六条业务线每一个业务的开发、运营都是独立的,并且从滴滴打车app中也不是全部集成进去,比如滴滴巴士采用的是微信客户端的方式,滴滴本身也分为用户版和企业版,但其本身都属于出行这一领域的细分市场。原则很明确,不管用什么方式,都会构建起出行领域的产品生态体系。


1、基本上覆盖出行领域的几个细分市场,形成一定的场景闭环;

2、单独形成独立的事业部,进行独立运作,可以相对灵活的进行各种打法的布局,比较像游记队打法,各自为营;

3、依托于平台体量,进行细分领域的导流和用户培养,所有的细分领域都拥有对滴滴本身体量的红利;

4、技术资源和平台的共享,具有较强快速的业务及产品线的复制能力

滴滴目前已经针对企业级用户提供开放平台接口任何的应用和产品都可以根据滴滴提供的技术接口来进行业务对接,可以实现招聘-人才专车,房产-爱巢专车,餐饮-吃货专车,医疗-健康专车等各种场景应用的接入口,实现滴滴的平台化策略。

1、通过对开放平台的接入,可以实现对不同应用场景的覆盖,很好的对场景的实现的双赢模式。

2、为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用户平台提供更多的用户场景;

3、提供滴滴+的策略,可以更好的对滴滴打车出行平台的搭建和应用;

4、可以依托于O2O各个应用或产品与出行这个概念进行有效结合,有更多的想象和实现空间。

多种入口接入方式目前对于滴滴打车来说,有两个主要的产品接入方式:手机客户端、微信客户端,这是对微信以及支付场景的一个精准定位。手机客户端分为针对司机和用户两种客户端模式,而对于微信客户端,对于用户来说是微信端,而对于司机来说,还是司机手机客户端。不同的接入方式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导流。

1、不管是注册手机客户端还是微信端的关注,都可以进行打车服务,可以给用户更多的选择的权利和方式;

2、通过对微信公共账号的服务,可以提供相应的营销和运营策略,实现对微信的精准营销;

3、微信和客户端的互动可以减少对于短信、电话等通知模式,很大程度的降低运营成本;

三、行业发展前景

(一)竞争分析

滴滴打车可以说是o2o模式中的经典案例,以网约车的形式出现。这一片红海让创业者和投资者们为之疯狂。曾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网约车让广大消费者获得实惠,都感叹不用再打贵的、黑的,出行方式选择多样了也方便了。但滴滴打车的模式是不可复制和不可重现的。滴滴打车的模式为人民带来了实惠,但是为了新用户的增长,滴滴不断推出的优惠和政策让网约车司机几乎赚不到钱,就需要大量的补贴和资金投入。通过大量的补贴将用户数做大,然后和优步中国竞争。在资本强大的力量下,滴滴成功了,优步合并。

曾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网约车让广大消费者获得实惠,都感叹不用再打贵的、黑的,出行方式选择多样了也方便了。然而,好景不长,如今的网约车现状是一家独大,用户体验越来越差。

以前是滴滴、优步、神州、易到等多家争锋,自从优步被滴滴收购后,竞争一下子就减弱了,神州一向走高端线路,大部分消费者是偶尔选之,而滴滴和优步则占了大部分份额,结果优步就这么被吞没了,易到用车也由于资金和充值提现等问题逐渐没落,现在就只剩下滴滴一家独大了。

(二)问题显现

在滴滴打车一家独大后,各种问题也被报了出来。包括客服无力,消费者投诉难,问题处理慢,安全问题,隐私泄露等问题层出不穷。价格上由于一家独大,也开始慢慢回调,不再频繁发送福利,消费者的实惠减少,许多人开始弃用,但大多数人应习惯了滴滴,价格相差无几,也便懒得改变习惯。

我是一个出门只要打车就选滴滴的人,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这样。2016年12月25日晚上的飞机第一次到京城,很自然打开滴滴叫车,上车,一切正常。司机在路上说滴滴账户的钱提取不出来,让我用其他方式支付,我以为他只是想避免平台抽成,并没有很在意。到了终点,预计70+实际90+的路费一下变为160+。七七八八附加了停车费过桥费高速费,还有一笔含糊不清的“其他费用”。说实话当时太晚我实在没有留意路上有没有“高速费”,司机对这些附加费都给不出发票来。这时我突然明白他让我用其他方式支付是什么居心了,如果用滴滴支付,我完全可以选择“附加费不合理”而申诉,但是用其他方式支付我就没有了追讨的余地。此时已接近26日凌晨一点,我们对于附加费的金额以及付款方式僵持不下,其间我试图致电滴滴客服询问那笔高额的附加费是否合理,一直没有打通。我想通过滴滴支付保障后期权益,司机越来越激动,取消了订单让我走支付宝,并开始骂骂咧咧言辞激烈带人身威胁,此时我启动了紧急求助,然而并没有任何用(当时滴滴那边没有任何反应,直至30日也没有任何人针对这一单紧急求助做过回访)。事情的结果是我并没有像超级英雄一样战胜邪恶,凌晨不熟悉的街道边,一个弱女子实在无法与一个凶神恶煞的男人抗衡。我用支付宝支付了160元,但司机的语言威胁并没有停止,手指着鼻子让我等着。并下车跟踪我进小区,直至我准备报警才停住脚步,接着是电话骚扰,过了一会儿去看车还停在小区门口。如果说一人做恶最多让我进出小区大门绕着走,那之后发生的事情才真让人从内到外被不安全感浸透。

26日上午开始了投诉之旅。我的诉求有三:1,对我这单进行补偿并惩罚司机。2,对于当晚滴滴毫无反应给出解释,并告诉我紧急求助的后台操作流程是如何(有没有收到求助,是否有分级处理,或是根本没人处理)。3,给出未来的具体改进方案,让所有乘客以后独自夜晚打车知道自己有没有被平台保护,如何被保护的。

第一位接听的电话的小姐原谅我不能十分确定是位背话术只背了前两句的新人还是台智能机器人。不管我说了多少东西,得到的回复永远是“我们非常抱歉,会及时帮您处理,请您耐心等待”,至于哪里抱歉,如何处理,等待到什么时候,一样也给不出来。这时我才知道滴滴客服的规则里面是没有多少小时之内回复客户这一条。之后虽然说帮我加急,但是对于加急与不加急的时间究竟差多少也回答不上来。总之我们就耐心的没有时间限制的等吧。

第二位回电过来的貌似是个处理客诉善用快刀斩乱麻的强硬派选手。首先轻蔑的抛出20元的优惠券企图息事宁人。20元?还是优惠券?我平常领券领不到这么大面额吗?对于司机惩罚,答曰看到此账号已经停用,至于是否是因为我之前的紧急求助而停用还是投诉过后被停用,以及停用多久,答曰无可奉告。对于紧急求助的操作,答曰不是同一个部门不清楚。能帮我去问清楚之后答复我或者给我一个清楚此事的人的联系方式吗?答曰不能。对于之后如何改进确保以后打车的安全,答曰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就事论事只讲这件。最后是以帮我申请更高额度的优惠券结束。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到电话,回拨过去,接电话的小哥说会通知跟进处理此事的工作人员尽快回电给我。然后一天过去了。晚上再拨过去,接电话的小姐给出的答复是我这件投诉的备注上查不到任何拨出的记录,所以无法寻找那位跟进人。所以滴滴客服的投诉处理中,是不会每一步操作时备注经手人员及处理状态,再想找回跟进人只能大海捞针。那我只能嘚啵嘚把事情的经过和我的诉求再表达一次。对于补偿,答曰这笔钱他们要去找司机要回再退给我。要是再与司机理论此事,他势必会知道是我,也势必会对我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对于滴滴的补偿,答曰要往上递交给有权限的人,但我的订单已被司机取消,无法往上递交。

总而言之,这笔钱要么去找司机要,要么就自己默默承受了,滴滴不会负责。问题是当时的情况由得我选择支付方式以及要回这笔费用吗?在滴滴平台出的事情第一时间联系滴滴平台解决不是最基本的做法吗?我问是否滴滴无法解决这件事情,那这样子我只能自己寻求其他的途径引起关注,让我直接找到你们有权限的人,而不是被挡在第一层。答曰:建议您有其他更好的途径可以去利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正这件事情我的权限不够,也没办法递交给有权限的人,内部的流程是陷入死循环了,想要打破死循环的话建议您去外面把事情搞大吧”?我知道这也是一个一线客服的无奈。所以滴滴客服的投诉处理流程就这么完美的把我挡在了门外。而且我竟然从客服口中得知关于投诉处理的结果是“已经解决”,滴滴就这么霸道的把投诉给终止了,尽管我喊着不满意不同意,可这有什么用呢?我们以后打滴滴,拿什么来保障安全?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82378/answer/1384520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上内容来自一位匿名的知乎网友,不说最近的空姐奸杀事件,就说以上网友所涉及的问题,都可以明显看出滴滴出行存在的问题。

滴滴属于新型的智慧出行软件,掌握了大量的客源,人们在习惯一个软件以后,没有特别严重的原因一般就不会频繁更换。身边使用滴滴的人还是很多。但是,滴滴用户数量逐渐下降也是事实。虽说失去一开始冲着优惠和折扣来的用户会损失也在意料之内。慢慢平稳后,会留下真正的核心用户。然而能留下多少,就看滴滴本身的运营了。

目前滴滴状况百出,仍试探着想要踏足其它领域,试图打开一扇新的门。滴滴的背后站着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不论如何都不会太难看。目前滴滴的首要是解决问题加强基础建设。目前滴滴应该接近了它的巅峰,根据企业生命周期来说,将进入一段低迷期能否迎来第二春就要看如何管理运营留住人心了。

五、问题解决

滴滴顺风车于 5 月 12 日凌晨零点下线整改,并向公众公布阶段整改措施。

(一)顺风车整改措施

1、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

2、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外显头像全部为系统默认的虚拟头像;

3、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最大限度杜绝私换账号的可能性;

4、在继续评估夜间顺风车合乘双方安全保障可行性的同时,顺风车暂停接受 22 点- 6 点期间出发的订单。接单在 22 点之前但预估服务时间超过 22 点的订单,在出发前对合乘双方进行安全提示。

(三)专项整治人车不符,坚决零容忍。

快车、专车、豪华车每天出车前司机必须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同时在全平台推出有奖举报人车不符。

(四)修改产品设计,将紧急求助功能提升至显著位置。

在紧急求助原有功能(按下后上传现场实时录音,由客服监听并回拨用户电话,同时自动发送行程信息给紧急联系人)的基础上,用户可自主选择一键拨打110、120、 122 及滴滴 24 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

以上内容来自链接:http://www.chinaz.com/news/2018/0516/888397.shtml


滴滴打车尽职调查报告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http://www.woshipm.com/it/1028544.html

五、总结

根据本次调查,滴滴打车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扬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完美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

如若滴滴出行更加注重客户的人身安全、完善投诉服务、加强司机的审核以及准入标准等,完善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个项目就有很大的投资前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滴滴打车尽职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