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活破1亿,同样是地图高德为何如此优秀?

景辰本人不仅是路痴,到新城市之后还分不清方向,2014年初到北京,研究生宿舍窗户是朝东的,但是景辰总是认为那是北,所以每天早晨太阳都是从北边升起,时间长了,这倒也见怪不怪了。

更要命的是出门,北京的交通线路交错纵横,地铁公交穿插分布,想要到一个新的目的地,需要问路多次才能到达,极大的增加了出行的时间成本。后来就在朋友的推荐下使用了高德地图,从此便爱不释手,每当出门都是先用高德地图搜索线路,而且还能根据路上的情况预估出行时间,这大大方便了作为路痴的出行,现在出门开车依然是用高德地图进行导航避开拥堵路段,可以说,是高德拯救了我这路痴的出行。

日活破1亿,同样是地图高德为何如此优秀?_第1张图片

10月1日晚间,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发布内部信宣布:10月1日19点58分,高德地图日活跃用户数(以下简称DAU)突破1亿大关,成为国内首个DAU过亿的出行平台。

每年十一都是高德地图的“101”尖峰时刻,因为十一出游人数众多,而大多数人到了新的地方,会和景辰一样成为一个路痴,靠问路的方式寻找目的地有各种问题,大城市还好,一些边远地区还会面临口音问题,现在有了高德地图,手机一点,从定位点到目的地,各种推荐线路一秒即出,方便快捷。

高德自有底层地图数据

国内做地图的有很多,除了高德地图之外,像是百度地图、腾讯地图、搜狗地图等等,不胜枚举,虽然做地图的多,但是有核心优势的少。

中国的地图测绘资质控制非常严格,因为测绘工作涉及国家机密,因此只有位数不多的几家公司具有该资质,而成立于2002年的高德就是拥有甲级地图测绘资质的公司之一,所以说从最开始高德就拥有自己的底层地图数据资源。

高德的底层地图数据资源不仅是自己使用,还同时为腾讯地图提供数据服务,也就是说腾讯地图最初的底层地图数据是来自高德;而百度地图和搜狗地图则是使用了成立时间更早的四维图新的地图数据。

四维图新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地图内容、车联网及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地理位置相关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他并不直接面向C端用户提供服务,而是选择向B端客户提供地图数据服务。

和百度地图、腾讯地图等友商相比,高德地图自有地图制图人员是高德地图区别于其他友商的最大不同,在2014年的时候高德就有700多专业的地图制图人员了,这也是高德保障了底层数据无忧的关键。

在2014年,高德地图加入到阿里巴巴的阵营,失去了高德地图的腾讯地图则是直接入股了四维图新,而一直和四维图新有数据合作的百度眼见失去了四维图新,只好拥抱了同样具有甲级测绘资质的公司长地万方,自此,在底层数据层面上可以说BAT三家公司再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专注于地图产品,服务用户核心需求

在用户体验上,最初的时候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是地图界的佼佼者,腾讯地图慢慢的就失去了优势,而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在地图行业老大老二的争论一直是一笔糊涂账,因为引用的数据来源不同,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一直难分伯仲。

时任高德地图CEO的俞永福当机立断,停止老大老二的口水战,专注于地图产品,提供能满足用户核心需求的产品,如果不服,请友商允许第三方机构嵌入代码监测验证,高德奉陪。

说白了就是让第三方权威数据机构开发一个SDK让App接入以实现更准确地统计产品的真实情况,然而这样的统计做法受到许多App的抵制,理由均是不希望自家核心业务数据被别人掌握,事实如何大家心里也都清楚。

从2014年加入到阿里以来,高德一直专注聚焦在用户体验的提升,夯实地基并勇于创新。高德从来没有宣布过超过百度地图,最多也只是强调活跃用户增长比对手更快。这次高德高调公布日活过亿,也正是宣告今天的高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地关系大数据平台,覆盖了中国交通出行行业的完整生态;也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这种自信得益于高德对地图业务专注度的把控。

2014年阿里完成对高德地图的整体收购以后,高德对业务进行了重新调整,逆势砍掉O2O业务,实现汽车和手机的地图引擎合二为一,研发智能驾驶,又重新整合各项出行服务。尤其是2014年7月到2015年3月期间,高德砍掉了大量功能,更是放弃O2O,专注于地图服务。

这一决定让高德战略更加清晰专注,用户规模迅速增长。而同一时期由于百度地图深陷O2O泥潭,高德地图迅速反超对手,成为行业第一,团队士气获得明显提升,从此踏入高速行驶的互联网跑道。

其实,制定这一调整是需要巨大决心的。毕竟O2O在当年如火如荼,百度就将地图放在了O2O流量入口的位置上,接入打车、餐饮、住宿等应用,利用百度地图的巨大流量为其他业务导流。但高德认为,那个时候的O2O是一种生活电子商务,做O2O的都是从商户角度出发,反而会忽视用户需求,因此高德向马云申请了高德三年不盈利的口谕,然后就毅然决然的砍掉了O2O的业务。

那年十一的“101攻坚”让高德团队看到,将用户需求提炼出来后,地图产品其实只有位置服务和出行服务这两个需求。

用核心技术解决用户出行的痛点问题

2013年高德地图尚未退市之前,百度地图导航宣布永久免费是地图导航软件进入免费时代标志性事件,这也是互联网玩家进军传统行业并通过免费模式颠覆传统行业的经典案例,这时候百度地图的领先者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而2014年请到了马云高德地图三年内不进行任何商业化口谕后的高德地图,比免费模式更进了一步,这样既可以聚焦于产品和数据,也可以将体验做到极致。

2015年,专注于地图业务的高德再次制定了“一个高德,一云多屏”战略:即让手机、电脑、汽车诸多需要使用地图的平台使用一套核心引擎,数据、技术和运营都是同步的。

手机业务和汽车业务必须融合。“一个高德”是这次战略调整的核心。

时任高德CEO的俞永福曾用足球阵型形容当时的业务布局:两个前锋,一个中场。左前锋是手机应用,右前锋是汽车应用,中场是数据。手机和汽车用的是两套系统,无论是研发还是硬件体系都有差异。

汽车不用考虑功耗,器件性能远高于手机;汽车业务是to B的,手机业务是to C的;汽车用的是离线数据引擎,手机用的是在线数据引擎。高德决定要做一个新的一体化引擎,将离线数据引擎升级为在线数据引擎,这一次大研发的内部代码是“AE8”。

经过2015年上半年的评估,高德的研发人员在下半年停下了其他工作,集中投入AE8新引擎的研发,前后大概用了一年左右时间。俞永福说这个决定是“咬着后槽牙”做的,因为要停掉很多其他研发工作。他将引擎比作发动机,将在此之上的应用比作装修,他认为只有有了好的发动机,上面的装修才能顺利进行,单搞装修没有意义。

此举让高德地图可以从手机地图顺畅切入到车联网这一增量市场,并且让两者产生联动共振效应,现在高德地图已在为全球30余家车厂提供包括地图数据、导航引擎、交通信息在内的相关服务。

基于地图可以做许多事情,但高德地图只有一个目标,即专注于位置和出行本身,在汽车领域则专注于驾驶导航,并拓展到公交导航、景区导游等等。说白了,就是守好地图的根基业务,没有去做O2O、车载娱乐等地图周边业务。尽管未来高德地图可能会做,但现在却选择了聚焦。

除了“一个高德”、“一个目标”之外,高德地图在战略上还明确要做四大标配:用户、应用、汽车和交警,分别对应到四个核心场景:用户是消费端市场实现高德 In Hand,应用是开发者市场实现高德Inside,汽车是增量市场实现高德In Car,交警则实现了与交通部门的深度合作进而对数据众包等战略实现反哺,实现高德In Government。这是地图导航和位置最核心的四大基础场景。

对用户来说,使用地图不仅仅是为了规划路径,更大的需求是躲避拥堵。避堵能力方面,高德地图在行业里拥有绝对的领先性。它积累了海量交通大数据,可提供全国360多个城市和所有高速公路的实时交通路况,并实现了分钟级更新,实时路况的准确率超过90%。

而且,高德地图还与超过150个城市的交管部门达成合作,共同为用户带来更权威的交通大数据和出行调度。高德地图还与阿里云一起联手打造了“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帮助城市交管部门和出行用户指定全局最优策略,为中型城市、大型城市、超大型城市的交通治理量身定制“高德方案”,目标是未来三年,每天服务6亿人出行,为社会节约2亿小时,让合作城市的拥堵下降10%—20%。

在战术层面,高德地图明确了“产品+数据”的上下半身策略。

上半身是产品,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林志玲、郭德纲、周星星、TF-Boys等用户的“语音导航”,这个创意为高德地图聚集了大量的人气。高德地图还全力进军车联网并将之作为最重要的新业务方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体化引擎AE8是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面向不同环境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位置出行服务,产品功能创新、车联网以及AI引擎让高德地图产品层面的体验有了保障。

下半身是数据,没有数据就没有地图,苹果地图入华要用高德足见数据重要性。高德已深耕地图导航领域16年了,具备甲级测绘资质、甲级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在最底层数据、专业数据以及POI数据方面建立起扎实领先的数据能力。

且高德地图采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众包数据采集思路,除了自有专业采集车辆设备,用户、汽车、交警都可成为其数据提供者。目前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中,来自公众的数据占比已超过78%,所以现在我们能够通过这种公众的数据第一时间了解某路段有交通事故,及时换道躲避拥堵,今年高德地图还进军高精地图市场且同样免费提供,这是以技术驱动产品完善的良性循环。

在数据的基础上打造出行开放平台

从去年3月开始,高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围绕出行服务和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高德开始进行平台化的服务升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高德地图上线了多个网约车、共享单车、OTA等出行合作伙伴接入的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易行”平台。

厚积薄发,对高德来说,现在这个阶段是要“做厚”。马云曾给高德三年不考虑商业化的巨大空间,就是看重了高德能为阿里突破单纯的电商疆域,积累超出单纯消费场景之外的更广泛的大数据资源。现在高德要利用这些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服务。

从厚变薄时,需要有放弃其他业务的决心;从薄做厚时,要能面对众多选择时保持理性。高德管理团队把高德的核心定位看得很清楚:给用户提供出行服务和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高德地图中也加入了“极客地图”榜单,基于时间和地点展示明星推荐的美食、书店、民宿等地点。

作为流量入口,同时铺开了出行服务和地点推荐服务,从合作机构处获取一定数量的佣金似乎顺理成章。但高德易行平台推出后,都多次强调高德做平台不是从商业化的思路出发,不会从交易中分得利润,而是关心用户关于位置信息的需求有没有满足。

高德最大的梦想是把现实世界数字化,过去两次数字化一是搜索引擎,把信息数字化,二是电商,把商品数字化,高德现在做一个to C的产品,不是经营服务,是希望将世界数字化。

目前高德出行平台上的服务商,采取的是合作而非竞争的态度,这也是高德完美继承了阿里的平台基因,所有的事情都做轻。

高德目前已经不仅仅是一张活地图了,高德也在逐步进化为一站式全域出行服务平台,成为人们出行前、出行中、到达目的地后各类出行场景的必备应用。

比如打车方面,高德地图已接入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易到等各类网约车平台,可实现一键全网同时叫车。

共享单车方面,接入了ofo、摩拜、哈啰单车,成为全网最全的共享单车扫码平台;公共交通方面,目前已经与60多个城市的政府或公交集团达成合作,为用户提供实时公交服务。

长途出行方面,与飞猪合作,可通过高德地图便捷地购买火车、客车和飞机票。

景区方面,高德地图联合文化和旅游部、河南省旅游局共同推出“智能云台山”线上体验产品。在第二届十一全民出行节启动发布会上,高德地图又发布了智慧景区开放平台,为景区提供一张地图游中国、大数据中心、地图管家、全域营销等四大能力,赋能景区管理。

作为一家有16年历史的地图厂商,高德地图经历过从to B转型to C、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上市到私有化,从独立运作到被阿里巴巴收购的多次动荡,饱经沧桑。

高德地图还宣布将在智能汽车和高精地图等领域进行大力投入,在智能交通大产业(智能交通、智能汽车、智能出行、自动驾驶等等)中,升级成为实时动态的地图数据服务平台,尽管依然聚焦于地图本身,但野心还是蛮大的。

不过,地图市场还远未到收官的时刻,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依然处于激烈竞争之中,其外还有腾讯地图、搜狗地图等玩家,地图大战还会继续,只不过不再会围绕手机地图App开打倒是事实。

目前,高德地图的定位是做出行领域的开放平台,一方面连接人、车、路、景区等真实世界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与交通管理等政府机构、共享出行、汽车厂商、旅游服务、生活服务等各行业生态建立合作,携手帮助用户解决交通拥堵、出行方式多样化以及出行体验升级等核心难题。

丰富的人地关系大数据生态让高德成为中国交通出行行业的五大标配:高德以超过4亿月活跃用户成为用户标配;高德的定位能力服务30万以上移动应用成为应用标配;高德与中国市场所有主流汽车品牌达成合作成为汽车标配;高德与超过150个城市的交管部门战略合作成为交警标配;高德携手原国家旅游局,覆盖中国绝大多数5A/4A景区成为景区标配。

去年,高德地图还推出易行平台,如今该平台已联合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易到、嘀嗒出行、携程专车、同程专车、AA专车等网约车平台,ofo、摩拜、哈啰等共享单车平台,以及飞猪、携程等旅游平台。

今年,高德地图易行平台再次升级,相继与各地交管部门、原国家旅游局、中国气象局等机构达成合作,打破了信息壁垒,将气象、交通、环境、旅游、生活等与出行紧密相关的信息有机融合,从而帮助用户做出更好的出行决策和体验。

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高德肯定偷偷补课了;同样是一张地图,高德却能做的如此优秀。

纸地图-电子地图-活地图-智慧地图,高德真的是将一张纸质地图做到了电子化,又从电子化把地图做活了,现在高德似乎有能力把这张活地图做的更智能。

这个时代对路痴真的很善良,智慧高德,很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活破1亿,同样是地图高德为何如此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