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哪个明星参加了某个电影节的走红毯活动,或者说哪部电影获得了某个电影节的提名,什么戛纳啊、柏林啊、东京电影节,虽然常在耳边,但是这些电影节到底有什么区别,有多少份量,一直是傻傻分不清楚。因此特意梳理了一下,等下次约会就可以装13啦。
一、国际五大电影节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包括: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
1.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
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官方网站:http://www.festival-cannes.com/。
至今唯一获得金棕榈奖的华语电影是《霸王别姬》。
2.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官方网站:http://www.labiennale.org/en/。
中国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斩获很多,比如张艺谋两次获得金狮奖(《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李安两次获得金狮奖(《断背山》《色·戒》)、贾樟柯一次获得金狮奖(《三峡好人》),威尼斯的中国影帝影后也很多,如巩俐、夏雨。
3.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主要奖项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有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官方网站:http://www.berlinale.de/。
张艺谋凭借《红高粱》第一次为中国捧回金熊奖,李安凭借《喜宴》和《理智与情感》两次夺得金熊,也是唯一一位双金熊得主。张曼玉在1992年获得最佳女演员银熊奖,成为华人首位柏林影后。
4.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1977年由魁北克省文化事务部在蒙特利尔市创办首届非比赛性电影节,次年起改为比赛性。该节每年8~9月之间举行,为期10天左右,主要目的是鼓励各国影坛人士间的往来,促进各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并使蒙特利尔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场地。主要活动有:故事片和短片比赛、故事片和短片会外映出、每届举办一个国家影片的专场映出、专业人员的观摩性映出、本国影片专场映出、美洲影片专场映出、表彰新老电影工作者大会、举办回顾展、召开研讨会、开办国际电影市场、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官方网站:http://www.ffm-montreal.org/。
. 蒙特利尔电影节是中国电影在海外的重要站台,众多影片和影人获奖,如最佳导演(滕文骥、谢飞)、最佳女演员(巩俐、倪萍)等。
5.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世界上历史最久的电影节之一。1946年(第1届)至1949年(第4届)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马里安温泉举行。 1950年(第5届)起改在疗养地卡罗维发利举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举行外,每年举行一次。1959年苏联创办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后,为了与之交替举行,便改为两年一次,在6~7月之间举行,为期两周。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为和平、为人类幸福、为各国自由而斗争,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争。1948年起正式授奖。最高奖为“水晶地球仪”(分为大奖和主要奖),其次有评委会特别奖、“利迪策玫瑰奖”。此外,还有导演奖、男女演员奖,编剧奖、摄影奖、荣誉奖、世界进步奖、为新人斗争奖、自由斗争奖、国际友谊奖等。
官方网站:http://www.iffkv.cz/。
自1950年中国影片开始在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获奖,至1988年谢晋导演的《芙蓉镇》获得水晶地球仪奖。
二、国际其他电影节
1.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
始于1985年,由东京国际映像文化振兴会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电影节定于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行,最高奖为东京大奖。 旨在发掘新人和奖励青年导演,要求正式参赛片导演的作品不能超过三部,因而入围导演多为新生代影人,是亚洲最大的电影节。从1992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次。
官方网站:http://www.tiff-jp.net/。
作为隔壁邻居,中国在东京电影节上斩获颇丰,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等都拿了不少。
2.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最大的国际电影节,1959年创办。两年一次,1999年起改为一年一届,原定7月举行,1979年为了纪念苏联电影事业诞生60周年,改为8月举行,为期两周左右,地点在莫斯科市,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放映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容的影片,促进各国电影工作者交流经验和相互合作。主要活动项目有:①由 3个评委会分别对故事片、儿童片、短片进行评奖;②举行会外映出和专场映出;③分别召开各种专题讨论会;④举办回顾展;⑤开设电影市场。故事片奖项原来分为大奖、金质奖、银质奖3种。1969年起取消大奖,相应增加金质奖和银质奖的数量。以上奖项授予最佳故事片、儿童片、短片。此外,还有最佳导演奖、男女演员奖、评委会特别奖、荣誉奖、纪念奖等。
官方网站:http://www.miff.ru/。
相比之下,中国在莫斯科电影节上得奖并不多,除了表演大师于蓝凭借《革命家庭》获得第0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外,赵薇、蓝燕、韩丹彤均是提名最佳女演员奖。
3.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
非洲最大的电影节之一,由埃及电影作家和评论家协会主办。创建于1976年,每年一届。原为非竞赛电影节,是世界上三大非竞赛电影节之一,从1991年起增加了竞赛单元。它规定参赛片必须不带政治色彩,不得在其它电影节上放映过。设大奖“娜妃蒂之金像奖”授予最挂故事片、最佳纪录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银像奖”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娜纪蒂之铜像奖”授予有特殊价值的影片。
官方网站:http://www.cairofilmfest.com/。
张艺谋在2012年的开罗电影节上获得终身成就奖,贾樟柯在2016年获得杰出成就奖,张国立、徐帆、张静初等获过最佳男、女演员奖。
4.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并不以评奖为主,而是以电影展映数量多而著称,它主要服务于市场,不少在多伦多展映的影片,都由此走进北美市场。由于多伦多电影节在三大电影节之后举行,时间上的便利使它得以收录欧洲三大电影节上展映过的大量优秀艺术片。自1976年第一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创办以来,共有近6000部影片在这里与世人见面,其中有大约300部曾登上了奥斯卡提名名单和领奖台,被认为是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的预演。。根据《洛杉矶时报》的民意调查,很多美国人将多伦多电影节视为世界上最好的电影盛会,这方面固然有地域性的偏爱,但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影响与日俱增,却是不争的事实。
官方网站:http://www.e.bell.ca/。
周星驰的《功夫》、李安的《色·戒》、冯小刚的《夜宴》《我不是潘金莲》等都曾经参展。
5.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西班牙第一个、也是该国最大的国际电影节,被称为“西班牙国际电影节之父”。1953年创办,每年一次,原在9月举行,1961年至1972年改为6月或7月,1973年以后又恢复在9月,为期10天左右,地点在海滨地市圣塞巴斯蒂安。开始两届只有西班牙语电影参展,以后影响逐渐扩大,现已成为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国电影界人士进行合作,以促进世界电影艺术和电影事业的发展。主要奖项有“金贝壳奖”、“银贝壳奖”。1959年有“珍珠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导演、男女演员、摄影等。此外,还有评委会特别奖、国际评论奖,圣塞巴斯蒂安城市奖等。
官方网站:http://www.sansebastianfestival.com/。
在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中国导演大放异彩,拿了很多届的最佳导演奖,如张扬(《洗澡》《向日葵》)、陈凯歌(《和你在一起》)、徐静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而冯导的《我不是潘金莲》获得了最佳影片金贝壳奖。
6.韩国釜山电影节
始于1996年,每年10月下旬举行。 电影节设立了针对青年导演的PPP(Pusan Promotion Plan)资助计划,从1997年开始,PPP每年要从200个左右申请中选出20来部剧本,把故事梗概印制成册,发给参加活动的制片和发行公司,大会带电影人与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电影公司洽谈,PPP共设了5项奖项,奖金为10000到20000欧元,实际上奖金的多少不是最重要,它的重要性在于,如果一个导演的剧本得奖,就意味着投资和发行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惟一的竞赛单元----新人导演奖。
官方网站:http://www.piff.org/。
国内对釜山电影节宣传不多。蒋雯丽的处女作品《我们天上见》曾赢得2009年KNN观众票选大奖。
7.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创办1989年,主要是拉丁美洲和欧洲电影的盛会。最初是属于非竞赛性的。五年后的第2届被FIAPF确定为该电影节为竞赛性质,其主要目的借用电影这个媒介展现拉美文化,鼓励电影人开诚布公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并建立专门的机构,帮助阿根廷电影能得到广泛认知,并和发行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达到将阿根廷电影推向海外市场。随着电影经济效应的显现,该电影节在2005年增加了电影市场单元,汇集阿根廷杰出的制片人、发行商、商业人士等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共同向不同的地区推广新的项目。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官方网站:http://www.mardelplatafilmfest.com/。
8.英国爱丁堡电影节
始于1947年,是英国的第一个国际电影节,由爱丁堡电影节日学会主办,由英国电影协会、苏格兰艺术委员会、苏格兰电影委员会、苏格兰教育技术委员会、爱丁堡区议会赞助,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举办一次,为期两周左右。电影节不举行比赛,主要是放映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加强国际电影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与交流。电影节接受各种艺术思潮和文化背景的影片,包括故事片、记录片、美术片、科教片、短片、电视片等,近年来尤其重点推荐青年电影作者摄制的影片和独立制片人制作的有创造性的影片。
官方网站:http://www.edfilmfest.org.uk/。
9.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起源于1990年。多年来,电影节以求新求异为选片宗旨,力求将电影节打造成电影界新秀与观众和评论家交流的平台。电影节评委规定角逐电影节最高奖铜马奖的参赛片导演最多只执导过3部作品,以鼓励各国电影新秀崭露头角。
官方网站:http://www.filmfestivalen.se/。
王家卫曾或者2008年远见奖。
10.美国圣丹斯电影节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是专为没有名气的电影人和影片设立的电影节。由罗伯特·雷德福于1984年一手创办,经过这些年的积累,这个美国本土的小电影节已成为独立制片业的重要精神支柱,许多好莱坞的新锐导演都视其为执导主流商业大片的跳板。而好莱坞大制片公司要找新秀,“圣丹斯电影节”又是不容错过的人力资源库。一年一度的圣丹斯电影节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国犹他州的帕克城举行,为期11天。
官方网站:http://festival.sundance.org。
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在2001年获得全球电影奖。
11.美国芝加哥拉丁电影节
由芝加哥国际拉丁文化中心主办,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协办,已经成了一个颇具声望的向世人展示拉丁电影和拉丁电影人的舞台。芝加哥拉丁电影节创办于1985年,当时只有14部电影,500名左右观众。由于电影节的特色鲜明,逐渐获得大众认可和多方资助,主办方也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称为 Chicago Latino Cinema。随着电影节影响力的增强,主办方开始同时举办舞蹈、音乐、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常年性活动,并于1999年正式改称为芝加哥国际拉丁文化中心(International Latino Cultural Center of Chicago),以更准确地反映该组织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
官方网站:http://www.latinofilmfestival.org/。
三、中国的电影节
1.北京国际电影节
前身为北京国际电影季,创办于2011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具有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开放性和高端化、市场化的大型电影主题活动,旨在融汇国内国际电影资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将成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重点文化活动,打造东方影视之都的核心活动。2012年2月,北京国际电影季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并设立评奖单元,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直到2013年才进行奖项评选,自此,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正式设立。
冯小刚《一九四二》获2013年最佳影片,王家卫凭借《一代宗师》获2014年最佳导演,章子怡也获得了最佳女演员。
2.上海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1993年,是中国第一个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全球15个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每年6月上旬举行,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下设8个奖项,都由来自各国的国际评委评审产生,Oshima,Oliver Stone,Alan Parker,Assayas,IM Kwon-taek等都曾经担任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国际评委。
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自家门口的电影节,给了中国艺人很多的奖项,张家辉、刘烨等都是近几年的影帝。
3.香港国际电影节
创始于1977年,由当时的香港市议会发起。从第二年开始,电影节由新成立的休闲与文化服务司负责组织。此后电影节定在每年的复活节假期间举行,时间为16天。经过20多年的发展,香港国际电影节已成为亚洲电影业的盛会和展示香港电影成就的重要舞台。这项非竞赛性影展是国际电影制作协会联盟的成员,自举办以来一直被誉为亚洲电影荟萃之盛会,也是回顾香港电影的舞台。与我们熟悉的戛纳、柏林和威尼斯等电影节不同,香港电影节是一个非竞赛性的电影节。它所设立的唯一一个奖项是国际影评人联盟奖(FIPRESC),主旨在于推荐和促进亚洲电影的发展。
官方网站:http://www.hkiff.org.hk。
4.台北国际电影节
台湾地区主办的大型电影节,由台北市政府主办,台北市文化局承办,最初由侯孝贤导演领导台湾电影文化协会策划。自1998年开始举办以来,除2001年停办外每年举行,已成为台湾电影、娱乐界和台湾电影人的一项重要的文化盛会。近年,台北电影节以城市为题,除电影放映外亦举办各类展览及表演活动,希望透过电影带领台湾观众认识其他国家的文化。电影节颁发台北电影奖及台北主题奖,鼓励台湾本土电影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