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股票导论

✍️知识要点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知识点:
1,乱投资是找死,不投资是等死。在通货膨胀面前,不投资不仅不安全,而且是最大的不安全因素。
2,股票的本质就是,公司拿出部分的所有权换取资金,用于后续的经营发展。
3,股票赚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公司分红,另一种是低买高卖。

误区

  1. 乱投资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正如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讲的,我们都讲做事要戒骄戒躁。骄傲是取得一定成功之后才要避免的事,而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忽然接受到那么多信息,根本来不及仔细消化和思考,表现得太过心浮气躁,很难取得成功。因此恐怕戒躁还在戒骄前面。

特别是在投资股票一事上,更不能学到一点皮毛,就迫不及待地想从股市捞一笔。甚至有些跟风者,连皮毛都没有,便赶紧杀入股市,那场面……怎么说呢?就像早上超市刚开门,冲进去抢鸡蛋的老头老太一样。似乎进去晚了,就吃了大亏。

太心急,源自太焦虑——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导致我们急于赚钱、急于成功。

”没有错,错在急的对象。若现在还没有意识到投资理财重要性,现在还把股市当赌场,现在还把股票视为洪水猛兽……才是最应该急的事。既不懂什么是股票、什么是股市,且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学习——比如我爸,宁愿花大把时间研究彩票,也不愿意学习投资;比如以前的自己,宁愿花大把时间玩大富翁,做白日梦,也不愿学习投资;比如更有甚者,用研究彩票走势的方法研究股票走势,希望发现规律的还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身边也大有人在。一夜暴富的故事很多,也有些人真的靠炒短股获得高额收益,但这种故事没有普遍适用性。赌徒心理,赢得了一时,赢不了一世。

我是该着急,每当自己想要偷懒不写感悟的时候,翻开梦想相册看看自己的梦想,再看看30岁的倒计时,看看群消息成千上百条的未读信息提示……还不赶紧去学习,等什么!

  1. 不投资

我身边有很多投资股票的人,我总是会去问他们最近的收益如何。有时候他们会欢欣鼓舞,说明涨了不少;有时候他们会愁云惨淡,说明跌得也凶。我总是在观望,一面渴望着自己也能从股市捞钱,一面又害怕会被套牢(虽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套牢”),亏得血本无归。特别是在中国,关于股市有很多负面信息:中国的股市黑幕太多啦;政府喜欢干预,没有内幕消息肯定亏啦;有人操控大盘啦等等。“韭菜”这个词,让我对股市望而却步。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殊不知,“不投资”才是最大的风险!

认清股票本质,不急不怕

我认为股票真的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经济学里有一句话叫做“商业是最大的慈善”。商业社会、市场经济,让普通人可以创造“一根鸡毛飞上天”的奇迹。股票就是其中之一。我理解股票对应的是股权,即花钱买权力。

什么权力呢?一个公司的部分所有权。

当我们手里的股票足够大时,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公司的运营。当然,散户所投入的资金有限,持有的股票有限,所以拥有的股权也有限。但再少的股票,也享有一项权力——分红——分享公司创造的收益;相对的,再少的股票,也要做好履行一项义务的准备——承担公司经营的风险

所以,投资股票的本质,就是投资一家公司。就算我们投入的资金很少,不足以影响到公司的运营。但由于我们必须要承担公司经营的风险,所以在我们决定投资一支股票时,应该认为自己是要参与到这家公司的经营活动的。既然我们要参与到一家公司的经营活动,当然应该了解它的既往的和当前的运营状况,以及它将来的经营策略和发展前景。

当我们认清了这一点,就不会把股市当作赌场,不会把股票当作彩票,不会因为无畏而莽撞,也不会因为无知而恐惧。

前面讲了,投资股票的一种获益方式是“分红”,另一种方式是“低买高卖”。我认为这个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当韭菜的原因之一。大部分的股民应该都是希望通过低买高卖实现收益。这里面就有两种情况,或者两种陷阱。一种情况是当股票涨的时候,舍不得卖,期望它涨得更高;而当股票跌的时候,快速抛出,怕它继续跌。结合前面班班分享”50:50“方法,这种技巧是非常反直觉的。当股票涨时,股票价值的占比变大,这个时候要动态平衡这个比例,反而应该卖掉一部分股票;反之,当股票跌的时候,股票价值的占比变小,这个时候要继续补入。当然,我在想实际操作原比说说难得多。具体情况,肯定要具体分析。需要学习的技巧还很多。还有初级课程、中级课程、高级课程。理论课程学习完毕,还需要沙盘模拟,继而实战演练。只有当自己参与其中,才能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最好方法。股市不是赌场,虽然关键时刻的决断力与赌博有些相似(某种程度上都需要计算),但本质区别是,前者需要通过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积累大量的实战经验,培养出来的直觉,而后者则完全是期待概率偏向自己。

股市并不可怕,股市也的确有风险,不冒进、不恐惧,了解它、学习它、参与它、利用它,它将为普通人带来财富,并培养我们洞悉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人心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四课 股票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