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垃圾,我不要分类

我要做垃圾,我不要分类_第1张图片

做人好难,想安心做个垃圾,发现原来垃圾也要分类。

本来大家都是地位平等的无产阶级革命兄弟,平时见到彼此,只需称呼上一句“垃圾”,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革命情谊。

这一分类倒好,一旦被附加上各自的身份,垃圾之间再也不是穿一条裤衩的不分你我的好兄弟了。以后见面说话前,还要好好掂量下自己和对方的身份。

如果生在上海,那么说话前,垃圾就要通过穿着、形态、气味、质地等,判断对方的身份: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

今后全国推广开来,身在中国的垃圾,再也不能在其西方同类面前扬眉吐气地说:“在我们那,绝对没有阶级划分,大家人人平等。”

不过,让人困扰的还不止是,阶级和身份的划分导致垃圾之间的不平等,还有垃圾现在没有意识到危险。

想起在瑞典学习时,宿舍楼下就是垃圾分类箱。每次拿着啤酒瓶子丢到专门的垃圾箱时,总有一个疑惑:

分类的垃圾箱很大,一般玻璃瓶放在一个垃圾箱。所以,很多时候将玻璃瓶投进去的时候,玻璃瓶都会碎掉。这时候,就会想,摔碎的瓶子不是不好运输吗?同时不是增加了回收成本吗?为什么不专门给玻璃瓶子设计一种垃圾箱,不至于摔碎?

在国内,因为垃圾不分类,所以很多时候玻璃瓶子反而不至于摔坏,再碰到捡拾垃圾的人,这些瓶子在重新处理前反而保存了全尸。

这么一想,玻璃瓶子今后怕难有全尸了。

王阳明说,花被你感觉到的瞬间,“此花”是存在的,未被你感知到的时候,它在不断变化,因而你印象中那朵“此花”根本不存在。因而,“此花”不在你心外,而在内心内。

这里用王阳明的这个观点,是想表达,我们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作用。我们通过赋予客观世界不同的认知,达到认识和作用于客观世界的目的。

比如,我们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之前,垃圾就是垃圾,一旦分类,垃圾就变成了不同的垃圾,有了好坏之分。

有害垃圾与可回收垃圾本来都是垃圾,可是因为我们通过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进行了分类,可回收垃圾马上获得比有害垃圾更高的评价。

同样,在人类社会茹毛饮血的年代,美丑观念没有那么深入人心,女性就是女性,区分度没有那么大。可是,后来人们有了美丑观念,对女性进行了区分,也就有了美丑评判。

导致,美女总是获得更多青睐。

人们的生活环境主要由三个世界构成,分别是主观世界、物理世界和媒介世界。在人还是猴子时,主观世界没有那么丰富,媒介世界更未出现,人们与之主要发生关系的是物理世界。

早期人类每天揣摩的就是怎么在左边山上多打几只兔子,怎么在右边河里多捉几条鱼。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主要限于眼见的东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主观世界不断丰富,主观世界对于物理世界的认识也更为深化,人们的主观世界已经不再局限于眼见的东西。

同时,为了保存人们主观世界的东西,媒介世界不断拓展,导致人们与媒介现实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超过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和媒介世界越来越成为我们生存的主要世界,很多决策基于主观世界和媒介世界进行,而不再是根据山上的兔子、河里的鱼这些物理世界进行决策。

主观世界、媒介世界与物理世界一起成为我们的生存环境。

因为有主观世界的参与,我们的认知以及基于认知的反应,成为影响外在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自身构建的“外在现实”越来越多。

这些“外在现实”主要由我们的解释、预测和决策构成。其中,解释用来说明过去,预测用来说明未来,而决策依据这些解释和预测。

解释的正确率远大于预测。这是因为一旦我们进行预测,预测本身就会作用于外在现实。也就是说,我们基于对事实认识的预测,本身就是外在事实发展的一种事实,影响事实的走向,导致预测偏离原定方向或不准。

那些吹嘘自己正确预测了什么什么的,大概率属于歪打正着。因为我们不能根据预测的准不准来评价一个预测,而要根据这个预测是否不断修正并带来实践结果。

预测的目的不是为了正确预测,而是为了让这种预测能够成为影响事物发展的事实之一。所以,下次再有人说,你预测的真准,将其当成贬义的意思。褒奖应该是,你的预测改变了外在现实的走向。

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里讲的反身性,表达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人们对于金融市场所持的观点和预测,成为影响金融市场走向的一种事实。这些观点和预测的存在,导致金融市场的走向发生变化。

比如在《复仇者联盟4》中,不管你回到过去做了什么事情,都不会影响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一旦回到过去,回到过去就成为一种影响现在的事实。当你穿梭时空,回到的未来,并不会有任何改变。

观念本身影响客观现实的因果链条是:事实—(认知+事实)—事实,循环往复,导致参与其中的人能够影响事件的进程,但做不到正确预测。

正因为如此,很多关于金融市场的预测,比如研究报告、市场观点等,其目的并不是为了预测金融市场走向或其他,而是为了影响市场。很多预测只是披着科学外衣或其他外衣的“噪音”。

我们一直说在市场上保持独立性的重要性,其原因就在这里。你以为那是别人的观点,事实上那是操纵市场的工具。这个跟新闻(宣传)一样,其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你的信息需求,而是为了影响你。

市场上充斥着如此多的“噪音”,这就要我们消弭这些“噪音”带来的影响。如何做到呢?

1.重新认识环境。环境不止是我们接触的物理世界,还包括我们的主观世界和媒介世界,而我们的主观世界又更多受到媒介世界影响。

在煤炭和金刚石的表象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共同的碳原子。对于媒介现实我们也要认清本质,看到各种话语、观点、数据、论证背后的本质。

这些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要么是表达观点,要么为了影响你。对于这些,我们一要将这些表达作为一种决策的依据;二要思考这些表达导致客观世界的变化。

2.牢记自己的目的。人们之所以容易迷失自己,是因为间歇性忘了自己的终极目的,沉沦于短期目的。

比如,人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自我价值,很多人忘了,所以迷失;参与金融市场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参与而参与;运营企业公众号的目的,就是传播企业品牌形象,而不是为了运营而编辑。

当面对各色各样的市场观点时,一定要时刻不忘自己的目的。研究企业、分析数据、打听消息、提高认知……都是为了决策,而决策是为了服务目的。

3.要成为游戏背后的人,而不是被游戏玩的人。游戏设计者和游戏游玩者,完成是不同世界的人。

曾经有一段时间沉迷于《阴阳师》和《王者荣耀》,在夜以继日的打游戏过程中,我们获得的是什么呢?只是升级打怪获得的短暂的成就感,除此以外什么没有。游戏设计者,通过给我这些即使的反馈,把我玩了。

市场上很多信息的传播者,某种程度上也是游戏背后的人,我们不能跟着这些信息走,既要看这些信息的目的,也要看这些信息可能给市场带来的影响。由此,要研究的不止是客观世界,更为重要的是主观世界。

PS:

有时,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影响力非常大。比如,A股市场上接二连三出现的妖股,还有各种概念股。这些股票的出现,无不是一个市场观念影响了市场,进而带来相关决策。

昨天晚上12点,慢慢地走在路上。天没那么闷热,偶尔还有一丝清风。路边,有人走着,有人蹬着自行车,有人骑着电动车,还有人开着各式各样的汽车……

穿行在静谧的夜里,才能看到被喧嚣遮掩的平静,发现被外表隐藏的实质。就像自行车、电动车、汽车,无论形式怎么丰富,实质都是出行;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同样,无论市场多么乱花渐欲迷人眼,其实质一直在那里。

微信公众号:金中罩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要做垃圾,我不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