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1张图片


随着社交活动的发展以及手上越来越发达的手机,干瘪的语言文字愈发的不能满足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要,这时候表情包就应运而生。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2张图片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3张图片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4张图片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5张图片


至于表情包的诞生,还有一段趣事。

1982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师生经常在bbs上进行各种讨论,甚至还发生过网络“口水战”。


斯科特·法尔曼教授指出,一些原本只是开玩笑的话语被“认真对待”,甚至出现一些不愉快的现象。据此,大家展开了讨论。1982年9月19日11时44分,法尔曼认为提议在bbs中发言的时候可以用“:-)”符号表示自己实际上是在开玩笑,与之相对的“:-(”符号用来表示自己发言的严肃性。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6张图片

人们当然不满意需要横着头才能看懂的表情包,于是日本人将它改进,发明了颜文字,比如(^_^)和((^_^)v)等。


与美国的表情符号相比,日本的颜文字以纵向的、正面的方式呈现,主要靠眼睛的变化来表达感情和意义;欧美的表情符号则是横向的、侧面的,设计者通过嘴形的改变来传递不同的情感信息。但不变的是,它们都向对方传达的大量的信息,就像下面的表情包一样。
加上表情后感觉这句话是有声音的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7张图片


还有这种 一个表情包代表一句话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8张图片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9张图片


通过表情直接表达出来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10张图片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11张图片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12张图片


在日常面对面沟通时,人们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来进行言语交际活动,同时,人们也会往往通过手势、语气、语调、变音、拉长音、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来辅助沟通,我们将这些统称为可感知的非语言表达手段,即态势语言。已有研究证明,在互动交流中, 只有7%的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递,而高达55%的信息都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的。


在传统的聊天模式中,文字是唯一的表达方式,人们需要在大脑中组织语言,然后进行繁琐的编辑再发送出去。
表情包在本质上属于图片的一种,一目了然,通俗易懂,且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使快节奏的人际交流需求得到满足。图片本身就具有比文字生动形象的特点,因此表情包的使用更易唤起受众参与的热情。虽然这种非语言符号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用户之间你来我往地发一个个搞笑或者贴近自己心境的表情包,总是能很快地带动聊天的气氛,缓解尴尬局面,拉近用户之间的距离,这无疑增加了人际传播的强度,使人际传播的情感升温。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13张图片


例如想找别人聊天,可事先发一个表情来试探一下对方的意愿,这样既不让人觉得尴尬,又能活跃气氛。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14张图片


中国有很多人对于父母的情感表达是比较内敛的,而我们利用表情包发一些爱心的图或者是带有祝福的图,就能表达出对父母的爱与感恩。在与不熟的人聊天时,使用表情包能弥补文字的苍白,同时也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而活跃气氛、拉近距离。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15张图片

事实上,对于年轻人来说,在网络上仅仅依靠文字进行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在日常生活中,表情是在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符号交流的表情包在网络交往中已占据了重要位置,不仅在表情达意、交流情感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更能使个体产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减少对身份迷失的焦虑。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_第16张图片


在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传播者可以抛弃在线下的“本我”,通过表情包将自己塑造成迎合网络群体主流特点的形象,通过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更加易于被别人接受的形象来迎合网络群体,消弭自我求得同化,隐藏与众人“相异”的自我,以避免遭到群体成员的疏离。
尤其是在群聊中不难发现,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善言辞的人在群里面却判若两人,他们利用表情包积极地发言表态,以此融入这个虚拟群体。 对于同款的表情包的使用,使用户在心理上有接近感,使个体找到组织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