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突围》读书笔记

   

图片发自App


      《认知突围》这本书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是人称“蔡叔”的蔡垒磊,他是胜寒、门萨会员,蚂蚁私塾的创始人。

        这本书从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知识、重新认识金钱、重新认识时间、重新认识关系和重新认识人生六个维度刷新我们的认知。每个人的认知不同,提升认知就是提升底层知识的正确性。 

  一、重新认识自己。

   

        大脑其实每时每刻都在骗你。作者认为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的某个切片而不是全部的自己,只要是人都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记忆偏差,记忆有时候也不靠谱。人有的时候很喜欢不懂装懂,有的是非刻意的不懂装懂,而是他以为自己懂,其实不是真的懂。有的是刻意的不懂装懂,这是我们常说的不懂装懂。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构建在他人的反馈基础之上,但我们并不能通过“装”来真正提升自己的真实价值。

      为什么道理我们都懂但却做不到,真的只是懒吗?蔡叔告诉我们,对一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就是认知能力受限。想要告别懒惰就要学会分解任务,衍生任务未完成的间接后果,给自己唯一性的阶段性奖励。

你不是势利只是想占便宜。承认自己的势利,然后主动提供劳动标明我们想建立长期交换关系的姿态。想要能与别人交换就要先埋头积累。


二、重新认识知识。

        知识不是没有用,而是你不会用。所谓知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客观的、能被验证的和相对正确的。知识又分为四个层次: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和智慧。

      摄入有效知识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将知识区别对待,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同样重要。既要系统化摄入知识,又要善于利用碎片化的阅读。

      打造知识体系需要笨方法,首先要完善你的元知识(最底层的知识和算法),学会深度思考,然后分享分享再分享。

    知识不是无用,而是你不会用,找到效率最高的变现点,实现网络时代的知识变现。

三、重新认识金钱。


      金钱是人生的放大器。有钱人更有道德,量化道德感的标准是所受的教育以及本身所拥有的财富。

      穷人比富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有些时候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想想你花在有效学习上的时间也许少的可怜。

      无节制的省钱是个大坑。省钱的初始动机在于贫穷而不是道德。从道德层面来讲,花钱才更道德,节省只是自己开心了你获自己获得好处,而花钱是自己得到消费的乐趣,而卖方可以得到赚钱的乐趣,所以说花钱才更道德,不仅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带去快乐。省钱经常会省丢很多东西,比如你为了省钱不坐公交车而选择走路你可能会迟到丢掉领导对你按时上班的好印象。你为了省钱不去报培训班而是自己抱着书本慢慢啃,那丢掉的是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也有人倡导说:花钱是最大的效能。这话对不对也要辩证的来看,毕竟现在互联网时代很多网课是不是真的有效是不是真的有水平也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擦亮眼睛看清楚。正确的省钱方式,可以在不牺牲体验和其他重要代价的前提下进行。

        应该拥有怎样的财富观?要知道自己需要克服多大的财务重力加速度,比如常见的车子、房子贷款、商贷利息、生活必需品、通货膨胀等等,你的财富增长要克服这些财务重力加速度才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当我们不知道到底要开源还是节流时,当两者冲突时大多数时候作者建议我们站到开源这一边。

      为何现在人们之间的收入越拉越大,这是因为有的人劳动不值钱,究竟怎样才能挣到钱呢?要寻找难以替代性、学到技能、让别人挣到钱,学会用风险盈利。

四、重新认识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很多人都认为这只是一种比喻,其实不是的,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事实。作者认为时间可以赚,你可以通过增加单位做事的数量和单位实际做事的种类来赚取时间。让自己的时间变得值钱是我们要做的事,同时我们要记得为别人花在你身上的时间支付合理的价格,这是对别人生命的尊重。

      时间用在哪里决定了你是谁。有的人特别好管闲事。有的人是真操别人的心,有的是借操别人的心实际为自己操心,还有一种人借操心你之名,得利己之心还带着坏心盼着你不好。

        怎么判断是该花时间还是该花钱呢?也就是说到底时间重要还是钱重要?正确的姿势是,当你时间比较充裕时先拿时间换钱,提升自己的时间利用率,到了积累的红利期,你自然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去拿钱换时间,而且注意我们需要尽量用闲置的时间换钱。

      时间是关于选择的艺术。努力和选择哪个更重要?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时间用在哪里决定了我们是谁。始终将性价比放在对时间的使用选择上,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

      正确赚时间的几个法则:1、提升时间的使用效率。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2、寻找自己的高效时间。高效时间内做重要的事。3、远离噪声和干扰。吃青蛙时把手机放到其他房间。4、减少后台运行。不要在做一件事时脑袋里又想着别的事情。5、降低切换频率。一个番茄钟时间内专注做一件事。6、明确任务目的。7、挤挤,再挤挤时间总会有的。

五、重新认识关系

      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点儿界限。行善有时候其实是在作恶,不恰当的、不顾他人意愿的行善其实就是在作恶。我们要划出自己的界限,也尊重他人的界限。

      在这里作者关于父母的是否伟大的看法突破了我的认知。父母把孩子养大虽然也伟大但没有特别伟大。我们普遍认为的父母都是为孩子好,其实是父母对自己付出的心血、精力和劳动之间的感情,而不是对孩子有多爱,说到底父母为孩子做的事其实是为了自己。想要与孩子保持互有感情的友好状态,就要多给孩子提供为父母做事的场景。意思是孩子在父母身上花费了心力、劳动,他才会对自己的付出有感情。

        恋爱和婚姻是基于利益的模糊博弈。履行不履行婚姻责任都是一种基于自身利益的选择行为。

        亲戚并不意味着更亲密。亲戚关系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现代社会,不见走亲只见访友,亲戚意识越来越淡化。

      你所谓的社交可能只是在瞎忙活。社交其实是为了得到一些用资源买不到的东西,社交的本质其实就是等价交换。我们需要先找到自己的社交定位,分清专注于进步上的产出与同等时间在社交上获得的交换价值,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作者建议先付出。

        知恩图报有问题,知恩要报,而不是等以后再报,价值要及时回馈,否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让需要报恩之人觉得恩情慢慢变小。

六、重新认识人生


        努力并不足以让你过上好日子。为什么努力还不行,那是因为有人努力也是瞎忙活,有的人方向不对,有的人努力只是给别人看的,并不是真正的努力,对有的人来说努力反而是一种懒惰。努力的正确姿势应该是把努力当作一件有目的性的事、内在性的事和讲效率的事。

      不要说什么少走弯路,少走弯路可能死的更惨。因为避坑本身可能是个坑,踩坑不可怕,踩了坑才知道如何避开坑,但是踩坑要趁早。

        格局决定了你的世界。当我们说一个人格局很大时其实通俗的解释就是说这个人的认知层次比较高,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提升格局就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职场上,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断提升自我格局的过程,而其他人们普遍认为是成功的东西比如财富、地位等只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而已。我们说一个人是否成功存在想不想和能不能的问题,当你的认知到了一定的层次就只剩下想不想的问题而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想要提升格局,首先要能看到格局有不同的层次,不要抵触,要树立推到积木就是更快的建造正确的大厦的意识。有了格局分层意识以后,我们就会有谦卑之心,然后还要学会从更长的时间跨度和更大的空间跨度看问题,当你对事物的认知比之前更接近本质和核心时,你的格局就提升了。

      人生的消费和投资。从人生的总效用角度来看,如果你的投资消费比基本确定,那么肯定是越早投资越好。因为投资有红利,而消费有利息。“活到老学到老”虽然很励志,但是二十几岁和八十几岁学一项技能是不一样的。二十几岁学你会有大把的时间让这项技能同其他机会产生融合与互动,从而产生投资红利。什么时候消费,什么时候投资,怎样才算没有虚度人生。

        认知优势才是你快人一步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突围》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