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缕悲伤属于你

我接触新概念已经第八年了,从初一那本盗版新概念作文开始。那时候,丧没有那么大众化,那时候无病呻吟还是一种没有被痛批的新潮。

我喜欢郭敬明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从初二开始,我不是他的死忠粉,起码我不认为自己是,虽然我会在别人告诉我他矮他gay他势利的时候,反驳并且暗示自己喜欢的灵魂不是这样,或者现实一点来说,不全是这样。

悲伤逆流成河那本书是朋友生日送给我的,之前有读过电子书,但情感仍然不如摸到纸质版书那样浓烈。

仍然记得我看完整本书后,有整整半个月都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郭敬明不喜欢写好的结局,大多数主人公死的死散的散这种事情早已习惯。但读过悲逆之后的那几天,我时常会在梦里梦到,梦到齐铭走在温暖灯光下而易遥站在漆黑的弄堂里,梦到校门坍塌那一刻,尘土飞扬,顾森西带着爱的温度的双手覆盖在易遥的双耳上,梦到易遥小心翼翼满脸担忧地去听顾森西的心脏声却被他紧紧抱住感动到热泪盈眶的情景,梦到最终顾森湘苍白的脸颊和易遥从高处坠下的身体,梦到在黑暗中慢慢闭上双眼的齐铭和永远无法摆脱痛苦的唯一的幸存者顾森西。

那本书的重点或许不是校园暴力,而是那种在友情爱情亲情之间模糊不清的主人公感情。一个半推半就说着“没人会爱上麻烦却放不下青梅竹马的女主人公,一个看到易遥受伤想拥入怀里给她所有温柔却宁愿选择如亲情也不想选择如爱情的齐铭,禁锢在老上海弄堂里的青春,像头顶上面的点滴瓶,一滴一滴流失干净,而弄堂之外依然是阳光灿烂的晴朗世界。

对于电影,其实作为原著党,改编太多让我有点难受,篇幅有限也情有可原。落落把他变得更具备教育意义了,主演也谈不上惊艳,但也不算毁原作吧。但我觉得电影给我的镜头感,远远没有书本中句子给我的画面感强。

后记中,一个与小四相识的日本作家说:“你是平民,你是作家,不管怎样,总有一缕悲伤属于你。”大学,让我慢慢从一个观望者身份走出来,让我慢慢懂得了它的真正含义。我丧,我中二,我冲动,我爱,我乐观,我佛系,但是,总在莫名的角落里,有一缕悲伤属于我。我们本就不是可以拒绝悲欢离合的物种,我们都必须经历,经历之后才可丰满。

我不是脑残粉,对于别人用外层东西去打量郭敬明,甚至以此为原因来批判他的文学或者文艺作品时,我不会偏激反驳,我只能说我很遗憾。

一个人,能从万千新概念追梦者中走出,能写得到活在东轩云端的语句,也能写出社会真实的模样,能拍出票房大卖的电影,他不好,但他也不差。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有一缕悲伤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