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6)——画幅,焦距与透视

在进一步为自己选择合适的镜头拍摄之前,还有一些概念需要认识和理解。这篇我将讲述的内容比较杂,而且可能会感到比较难懂。我将逐个讲解。

画幅

画幅表示的是一种大小尺寸,具体指的是相机的核心,也就是感光元件的尺寸。在胶片时代,画幅指的是胶片的尺寸,而进入数码时代,画幅指的是相机中的电子感光元件的尺寸。

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6)——画幅,焦距与透视_第1张图片
一块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元件

因此,画幅本身的概念是很简单的。不同的画幅的相机就是不同的感光元件的尺寸不同而已。相机有很多种不同的画幅,包括手机虽然画幅都非常小,但也有大小之分。我将着重介绍几个较为被广泛使用的画幅。

全画幅

相信你经常会听到全画幅这个名字,全画幅指的是大小尺寸为36x24mm的感光元件。不论是胶片还是数码,都称之为全画幅。全画幅的尺寸最早是由柯达在1934年开始广泛使用,并逐渐成为最主流的尺寸并一直使用至今。全画幅也通常被称作35mm格式,或者135格式,因此这些都是指全画幅,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现今大多数高端数码单反,包括佳能、尼康、索尼顶级相机都在使用这个尺寸的感光元件,比如佳能的1Dx Mark 2,尼康的D5,索尼的A7R Mark 2都是全画幅相机。尼康将自家的全画幅相机也称作FX格式。

APS-C

APS-C画幅的感光元件的大小为24x16mm。APS-C画幅也被称作被半幅,甚至有人戏谑地称之为残幅,为什么这么称呼稍后再说。尼康将自家的APS-C画幅的相机命名为DX格式。

包括尼康,索尼,富士等在内都有广大的APS-C相机的产品线。佳能也有APS-C画幅的相机,不过相比其他厂家的APS-C画幅的相机,佳能的APS-C画幅略为稍小一些。

4/3

4/3画幅是奥林巴斯与松下正在全面使用的一种尺寸,大小为18x12mm。这种画幅比全画幅与半幅更小,因此机身与镜头也能做的更加紧凑。但是受限于感光元件的尺寸,像素相比半幅与全画幅有劣势。

中画幅

中画幅这个名字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很多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认为中画幅比全画幅小,其实中画幅比全画幅更大。中画幅也叫120格式,通常有不同的大小,有44x33mm,也有54x40mm。因为中画幅相机较少,通常也非常的昂贵,也就不展开说了。

其他画幅

以上都是在单反以及微单相机中常见的画幅种类,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画幅,比如尼康CX格式的无反相机(无反光镜相机,也可称为微单)采用的就是一英寸的画幅。另外卡片机与手机通常会使用1/1.7,1/2.5,1/3甚至更小的画幅。

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6)——画幅,焦距与透视_第2张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一英寸画幅、4/3画幅、APS-C画幅以及全画幅
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6)——画幅,焦距与透视_第3张图片
将各种画幅叠加在一起的大小对比

画幅的影响

要说画幅的最大影响,那就是价格。中画幅相机最为昂贵,便宜的中画幅相机比如宾得645Z单机身售价五六万,而高端的哈苏或者飞思售价达到一二十万。全画幅相机次之,顶级的D5和1Dx Mark 2售价在4-5万之间,主流的通常在1-3万之间。APS-C与4/3画幅的相机价格相对就亲民的多,通常针对大多数新手设计的入门级相机都是APS-C画幅。

那么,为什么画幅会影响价格?

画质

在数码时代,通常,感光元件尺寸越大,画质也就越好,而越大的感光元件的生产成本越高。出于对更好的画质的追求,所以越大的感光元件越贵,相机也就越贵。

数码时代感光原件通常是CCD和CMOS(晕了是不,知道就行,不必记住),而现在几乎以CMOS为主。不论是CCD还是CMOS,都是将通过镜头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即使相同画幅的感光元件的像素也不同,所以为了方便衡量与判断,通常将感光元件的尺寸,除以像素数,得到每个像素的尺寸。一般来说,全画幅感光元件的单个像素的长度能够达到6-7微米,APS-C画幅的相机单个像素的长度在4-5微米之间,而手机通常只有1微米,甚至更少。

在感光元件接收光信号的这个过程中,接收到的光线越多越强,画质也就越好,噪点也就越少。同时,单个像素的尺寸越大,所能获取的信息量也就越大,因此在转换成电信号的时候产生的噪声也就越小,所以噪点也就越低。而感光度越高,噪点也会随之升高,除了改进制造工艺,优化算法之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大单个像素的面积。因此,尼康和佳能的顶级单反,D5和1Dx Mark 2都维持在刚刚好2000万像素的级别,这对于控制高感光度时产生的噪点非常有帮助。

所以,不同画幅的相机最大的不同就是画质,尤其以噪点对画质的影响最大。在光线非常好的时候,比如晴朗的天气的正午,区别并不明显,而当光线变弱了之后,全画幅,半幅,4/3画幅之间的区别就非常明显了,全画幅得益于更大的尺寸在画质上拥有非常大的优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是横向比较,并不适合纵向比较。随着科技的发展,工艺制程的进步,尽管现在的全画幅相机像素数非常高,也比以前低像素的全画幅相机画质表现更好。

转换系数

转换系数英文为Crop Factor,所以也称为裁切关系。除去昂贵的中画幅不谈,刚刚说过,从全画幅开始到4/3系统,感光元件的大小越来越小,因此转换系数也越来越大。

不论全画幅的镜头,还是半幅或者4/3画幅的镜头,镜头上都会写上标准镜头的焦距范围,比如24-70mm,或者18-55mm。这些都是镜头以35mm格式标准的实际焦距,但是当安装在不同画幅的机身上需要乘以不同的转换系数。

因为镜头通常都是标以35mm格式的实际焦距,所以在全画幅的机身上就是标准的实际焦距。(其实就是x1,也就等于不用计算)所以一个50mm的镜头在全画幅的机身上就是50mm。

除佳能外的APS-C画幅的转换系统是1.5,佳能的稍小,转换系数为1.6。因此一个50mm的镜头在APS-C画幅的机身上的视角等于1.5x50mm,也就是相当于全画幅相机75mm的视角(佳能相机为1.6x50mm=80mm)。

4/3画幅的转换系数为2,因此一个50mm的镜头在松下或者奥林巴斯的4/3画幅的相机上就是2x50mm,也就相当于全画幅相机的100mm的视角。

转换系数可能有点难懂,要记住的是,计算方式都是以镜头上的焦距去乘以相机画幅的转换系数,得到的就是等效35mm也就是全画幅相机的视角。为什么以全画幅相机做标准?这我也不清楚,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大家都习惯以全画幅为标准了。但是同样的焦距在不同的画幅相机上视角不同,为了方便对比,总得选一个为参照,于是全画幅就成了The Chosen One。

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6)——画幅,焦距与透视_第4张图片
不同画幅的不同转换系统下的画面视角

因此可见,同样焦距的镜头,在全画幅相机上的焦距最短,因此视角也最广,这就非常适合拍风光。所以很多风光摄影师都会选择全画幅相机。

焦外虚化

这个问题在拍摄风光摄影中几乎没有影响,不过在人像摄影中就出现了。在各种参数都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画幅越大的相机焦外虚化越强,所以拍摄人像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好的焦外虚化,全画幅相机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一个很多摄影师追求全画幅相机的重要原因。

因为画幅有这么多的影响,所以才会有一种通俗的说法:底大一级压死人。虽然用词较为夸张,但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因此APS-C画幅小不小,也就会被人成为残幅了。

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6)——画幅,焦距与透视_第5张图片
全画幅的佳能5D与APS-C画幅的30D在相同等效焦距的情况下,即使光圈小一档,全画幅的焦外虚化也更好

焦距与透视

焦距比较好理解。变焦镜头通常会覆盖较大的焦距,你可以通过日常使用亲身体验。广角能够囊括更多的内容,长焦适合拍摄远处的物体。

下面这张不同焦距所拍摄的画面内容的对比就能够很好的理解焦距,同时也可以看到不同焦距的视角大小的对比。

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6)——画幅,焦距与透视_第6张图片
不同焦距下的拍摄视角对比

以垂直于相机的上方来看,不同的焦距的视角是这样的。

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6)——画幅,焦距与透视_第7张图片
直观的对比不同焦距的视角

相比之下,透视就没有那么好理解。因为透视是焦距产生的结果,但是我才将他们放在了一起。

广角镜头拍摄的风光给人雄伟壮丽,同时也有较深的纵深感。而长焦镜头则具有对空间的压缩感,画面会显得很平。通过下面这张不同焦距下的人物面部特写就能很清楚的明白广角和长焦所带来的不同的透视的感觉。

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6)——画幅,焦距与透视_第8张图片
拍摄人像时不同焦距的透视效果对比

通过下面的这张图可以看到使用不同焦距拍摄人像,为了保持人物在画面中的大小保持一致,拍摄时的站位的对比,以及透视和背景虚化的对比。

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6)——画幅,焦距与透视_第9张图片
不同焦距下的背景虚化,透视,以及站位(对焦距离)的对比

可以看到,广角镜头因为视角更广,可以囊括更多的内容,同时透视又具有非常高的纵深感,所以适合拍摄风光,但是拍摄人像,尤其是面部特写的时候,效果就没有那么理想了。所以,如果你给模特拍摄特写,或者你是模特,不希望脸被拍得显得很宽很扁平,就尽量避免使用太长的焦距拍摄。而如果你的确拥有一张又扁平又宽的大脸(Sorry)那就可以使用稍微广一点的镜头,显得脸更小更立体一些。

因为人的眼睛大约相当于50mm的镜头焦距,所以50mm的定焦被广泛的推荐为新手的入门定焦镜头,透过取景器看起来和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差不多。有很多摄影师为了更好的虚化和透视关系,选择85mm或者更长的焦距来拍摄人像。但是使用广角镜头拍摄人像是较少的。当拍摄风光人像,人物在画面中占据一小部分,同时又将更多的风光背景囊括进来,这个时候才会用到较广的镜头焦距。

透视畸变

在一些镜头的评测中经常会测试镜头的畸变,但是透视畸变和镜头畸变并不是一回事。镜头畸变是镜头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并不完美所带来的并不横平竖直的效果。而透视畸变则是一种光学的物理特性,即使再完美的镜头,也丝毫避免不了透视畸变。

可以说,正是因为透视畸变才在风光摄影中营造了纵深感。但是在使用35mm毫米焦距的镜头拍摄人像,或者广角镜头拍摄风光人像的时候,尽量让模特,尤其是面部,处于画面的中心,避免放置在画面的角落。画面四周的角落是透视畸变最严重的地方,模特的面部处于这些位置就会被拉伸显得很怪异。如果你想给模特拍摄大腿长的感觉,可以利用透视畸变这一特性,使用广角镜头,将模特的腿部放置在画面的角落的位置。

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6)——画幅,焦距与透视_第10张图片
使用35mm焦距拍摄,将模特的退放置在画面一脚,利用透视畸变显得更长

顺便说一句,使用手机拍摄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很多人拍摄出来的照片会显得脸大,这也正是透视畸变的原因。因为人眼大约相当于50mm的焦距,而如今手机摄影头主流的焦距通常都在24-28mm之间。这个焦距其实就是广角镜头,比较适合拍摄风光。而且较短的焦距也较为适合自拍,因为焦距一旦长了,手持相机自拍就会显得太近,如果你脸大,真的会囊括不下。。。所以自拍的时候切忌将人放在四周角落,如果是合照就记住站在中间,别让自己处在边上,这样就会显得脸小了。

有意思的是,苹果最新的iPhone 7 Plus使用了两颗摄像头,一颗是较为传统的28mm的广角镜头,而另一颗56mm的焦距的镜头则非常适合拍摄人像。尽管手机的画质和背景虚化无法和单反相机相提并论,但是这个视角已经非常接近人眼,拍出来的效果会更加的自然。所以如果你已经用上了iPhone 7 Plus,强烈建议你使用56mm这颗镜头拍摄人像特写。

修正透视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无法避免透视畸变。我们站在地面上,拍摄高耸的摩天大楼,或者在高耸的大楼顶上拍摄城市天际线,会发现边角的楼有一种倾斜的,要倒的感觉。除非你特意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强烈的透视畸变的感觉,通常修正一下透视会更好。

只要是拍摄的时候相机是水平的(很多相机带有内置的电子水平仪功能),那么在后期的时候非常容易修正。很多软件都有很简便的修正透视的功能。如果你熟悉Photoshop,也可以在Photoshop中进行更自由的修正。

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6)——画幅,焦距与透视_第11张图片
透视修正前后对比

OK,这篇内容很多很杂,而且也比较难以理解。也不用强求一次性的全部理解,可以在日常的拍摄中不断使用,当你拍的越多越熟练了之后,回过头来在看就更好理解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6)——画幅,焦距与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