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争夺战

“注意力”争夺战_第1张图片

一、无法专心的现代人

今年暑假,我带了十几个高中生在系里面做暑期夏令营活动,教他们做一些电子相关的小实验。

在这里先介绍一下背景,很多美国的高校会在暑期设立各种夏令营,吸引一些中学生来学校听一些课或者做小实验。一方面是为了服务社区,为学生在暑期里面找些事情做;另一方面也是为学校做宣传。我的任务是带几个学生做几个电子学的小实验,希望能够培养中学生对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兴趣。

夏令营的时候我会出一些课堂练习,让他们自习,回顾或者预习实验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在他们自习的时候,我会观察他们学习的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非常“忙碌”的在他们的电子设备之间转换,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表。这些设备会不断地“提醒”新的消息,社交状态,或者是新闻推送,让他们应接不暇。对于他们的不专心我倒也不会生气,这些实验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强制性的,来夏令营只是他们消磨暑假时光的一种方式而已。

不过,我更想知道的是,如果有重要的任务,他们能够专心致志了吗?

有这个疑问的当然不止我一个,加州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拉里·罗森也早就做过研究。他发现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即使对于很重要的工作,他们的注意力也只能持续3-5分钟。之后他们很多都要转换注意力到别的事情上面去,可能是浏览新闻,回复消息,也可能是刷一下朋友圈。

不仅仅是年轻人,成年人也有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亚当·戈扎力(Adam Gazzaley)教授在《被分心的大脑(The Distracted Mind)》一书中记录了他的研究,年轻人平均每小时会切换27次任务,相当于每两分钟换一次;成年人切换的没有那么频繁,但也达到了每小时切换17次,大约是每3-4分钟换一次。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我们好像失去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无论工作还是学习,很难完全的关注到一件事情上面。我们被太多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大多数时候更倾向于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请先不要责怪自己,注意力缺失看似是你的自控力不足造成的,但其实是被千千万万商家给抢走了。在“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不仅是你把事情做好的基础,更是商人赚钱的资源。

二、争夺注意力

通过广告的做法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由来已久自不用说,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商人为了获取我们的注意力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有研究发现,网民如果在四秒之内无法打开自己想看的网页,那上网者就会离开这个网页,这就是著名的“四秒定律”。所以网页设计者就千方百计让网页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打开,让你尽可能多的停留在网页上。

不仅仅是网页,各种APP也是想尽各种方法吸引你的目光。下图是我使用的翻译软件“网易云翻译”。我只是想用它来查查单词,但它的主页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这样充斥着各种花花绿绿的推荐和广告。

“注意力”争夺战_第2张图片
“网易云翻译”界面

无论“4秒原则”还是低俗的界面,无非是商家对网民上网习惯的一种迎合,说实话还属于较低水平的方法。更高级一些,如果商家根据人类心理上的一些特点设置套路的话,你会不会入套呢?

三、上瘾

我们先来看一个有关老鼠的实验。

科学家把老鼠关在了下图所示的一个箱子里面。当老鼠在箱子里面如无头苍蝇般乱撞的时候,偶然间它撞到了一个按钮,而一块食物立刻就从左边的食物盒中滑到了老鼠的身边。得到奖励的老鼠立刻学会了去按那个按钮,从而得到源源不断的食物作为奖励。这就是著名的“斯金纳箱实验”,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1930年所做。

“注意力”争夺战_第3张图片
斯金纳箱实验

你可能会问这个实验和上网行为会有什么关系?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先看一下这个图标,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点赞”图标

有多少次你在发了朋友圈之后,不停的打开微信去数你收到了多少个赞,多少个回复。而这不就是吸引你频繁去触动那个“按钮”的奖励吗?随手一点吸引了多少的目光,也撩拨着多少发帖者翻看手机的欲望。

这个堪称伟大的“点赞(Like)”是Facebook首先使用的。基于对品牌的“点赞”,Facebook还开发了精准的广告推送功能。甚至这个功能还被嵌入到了互联网很多重要的网站上面,即使不去Facebook上面的点赞,你对品牌的偏好和商品的需求还是会被记录下来,让那些广告能够准确的“找”到你。


“注意力”争夺战_第4张图片
Facebook升级版更丰富的“点赞”功能

关于多巴胺的理论很多人可能都已经听说过。 多巴胺是控制我们快乐的物质,获得的奖励可以刺激我们的大脑分泌出多巴胺,从而得到刺激的感觉获得愉悦。直白的说,对点赞的期待就是对多巴胺的期待。

斯金纳教授在后来进行的试验中发现,因为每次得到的奖励都一样,渐渐的老鼠就对按钮失去了兴趣。实验人员就把滑下的食物从每次按钮都发生改成了随机发生。这此改动又重新燃起了老鼠的激情,从此对按钮有了疯狂的执着。

一个小小的改动将老鼠对按钮从“喜爱”转变到了“上瘾”,而现在的手机app更是采用了越来越多的设计来吸引用户上瘾。

LinkedIn(领英)公司在刚起步的时候在他们的网页和APP上面就有一个绝妙的设计,将用户的社交圈子人数大大的显示出来,吸引着用户反复上线,不断连接其他用户扩大“社交”圈子,从而让那个逐渐变大的数字让自己更心安一些。这里的“社交”加上了引号,是因为大多数时候,很多人只是在LinkedIn上连接了一下而已,并没有因此增加了交往。

四、结语

最近,我们看到很多文章呼吁通过自控力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拒绝拖延,可事实是我们并不是和自己的战争,而是陷入了注意力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是我军太无能,实在是商家太狡猾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注意力”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