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苏轼的朋友圈(上)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传奇人物,在当年的北宋就是一颗耀眼的明星,时隔千年,仍然是备受推崇人见人爱的男神。

苏轼性格豪爽,喜欢结交朋友,没有朋友相伴他就感到十分憋屈。在他眼里天下都是好人。他对朋友的取舍标准是“求同存异”,所谓“人有片善便能与之交”;他爱好广泛,庙堂与江湖对他而言殊途同归,“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讨吃要饭的”;他胸襟开阔,为人坦荡,且性格奔放,总能看到他人可取之处,并给人留足面子。

苏轼的一生,除了结交六君子以及士大夫之外,尚有许多的乡野村夫、贩夫走卒、僧道歌妓,都是他的布衣之交。在这些人身上,苏轼得到了在落魄生活中最基础的温情,在困难时不至于怀疑人生和对这个薄情的世界丧失信心;另一方面,与百姓的交往,也让苏轼在失意时获得一种来自本真生活的温暖,使他的创作更加具有人情味。他的诙谐打趣、亲切戏谑都由此而来。

苏轼交朋友就是四个字--赤子之心。贬谪黄州时,有一次,他在一个姓刘的村民家里,吃一种酥饼,觉得又酥又脆,就问人家这个饼的名字。人家说没起名字,那苏轼说,那就叫“为什么酥”吧。后来有一个姓潘的村民家里酿一种酒,他喝了以后觉得特别酸,就说你这个不是酒啊?是你做醋的时候放错水了吧?那你这个酒,就叫“错放水”吧。据说现在这两种食品都已成为当地很有名的特产。

苏轼的同乡巢谷,年轻时中过进士,但他不慕名利,专好行侠仗义。曾在黄州帮助苏轼耕地建屋,悠游林下,与苏轼关系十分密切。当苏轼、苏辙如日中天,身居高位时,巢谷不仅没有弹冠相庆,求朋友举荐,反而回到故乡眉山。当他得知苏轼兄弟又遭不幸,远谪岭海,便以七十三岁的高龄,拖着瘦瘠多病的身体,毅然从四川赴岭外。蜀道难,巢谷历尽千辛万苦,先到了梅州,见到苏辙。苏辙大为感慨,说您不是今时之人,而是古人。他还要去海南,苏辙劝阻,认为他年岁太大。巢谷执意要去,舟行到新会,当地的土贼偷走了他的行装。后来听说土贼在新州被抓获,巢谷又连忙赶到新州,想追回盘缠。终因旅途劳顿,一病不起,客死他乡。苏轼北归途中听到这一消息,悲伤不已,写信告知眉山老家的杨济甫,资助巢谷的儿子巢蒙远来迎丧,并委托地方长官代为安排护送灵柩。一个古稀老翁,步行三千里,最终因此丧命,只是为了探望苏轼,这样的朋友就叫生死之交。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苏轼的朋友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