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7.21

一、很多现代派文学之所以晦涩难懂,是因为面对大众文化的崛起,一些作家固守传统知识精英的立场,刻意和大众读者拉开距离。

——但《标准》,这份面向精英的杂志,发行量在最好的时候也只有可怜兮兮的800份。

二、斯宾塞谈教育:

1、斯宾塞发现:小孩子和原始人很像,他们自私,会说谎,喜欢搞破坏和虐待小动物,这都是我们无法容忍的,所以才要通过“教育”手段把他们改造过来。

2、斯宾塞认为:“教育”就意味着人应当改变自己来适应新的环境。

3、斯宾塞同时认为:“教育”不难,不需要很多的刻意和折磨。

从“顺应天性”的角度来看,让一个小孩子自动自发地成长应当才是最好的。他说一颗橡子丢在地上,自然就会长成橡树,小孩子为什么就不行呢?(这话显然犯了“幸存者偏差”的毛病)

他相信随着文明化的进程,道德会“用进”,野蛮会“废退”,小孩子将会“自发地发展成适合今后生活要求的形态”。

三、今日思考:但是,偏偏很多政府行为不仅愚蠢、低效,甚至败坏道德,比如慈善事业。慈善事业如何会败坏道德呢?这就是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

答:慈善事业败坏道德:穷人宁愿失业也不工作、滋生“慈善黑手党”、绑架经济制度……

以下内容来源于,2016年10月29日,罗胖视频《共同体的意义》。

……用国家的力量系统性、制度性地求助穷人的,就是德国。

出去工作辛苦挣来的钱,远远不如失业在家领到救济金舒服。穷人宁愿主动失业在家。

社会福利产业:是私人机构,要找到甚至发明大量的穷人,才能从政府手里要钱。

类似“慈善黑手党”的福利机构,人为制造出残疾人。给有点毛病的孩子造成一辈子的阴影:我是残疾人。

德国1/5的税收都流入社会福利产业。

社会福利产业有大量的从业人员,占德国人口的1/8,有极大的力量绑架着福利制度继续运行,从中谋取暴利。

一个经济制度的产生诞生,不是按照效率来设计的,而是按照谈判能力设计的。社会福利产业握有的资源,使其拥有强大的谈判能力,迫使政府延续现有福利制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