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

Sir听到了你们的打call。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1张图片

多少年,没有这样对一部港剧激动不已。

它仍然是TVB拿手好菜,但早已跳脱窠臼;

它说出我们最关切的问题,但你在电视上又绝少能看到。

港剧。

我们依然可以相信明天。

《白色强人》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2张图片

足见TVB近年来最大野心。

阵容汇集——

三届视帝郭晋安,无冕之王马国明,“最佳女朋友”唐诗咏、视后李佳芯以及长腿女神张曦雯,加上老戏骨姜大卫蒋志光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郭晋安离开TVB前的最后一部电视剧了。

相信每一个TVB的粉丝都没法不为这份情怀买单。

而偏偏。

《白色强人》质量还格外能打。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3张图片

用脱胎换骨形容这部剧不为过。

怎么讲?

以往的TVB,虽说自成一派,但难免给人一种室内舞台剧的小家子气。

没办法,底盘小,能用的布景就那么几个。

众所周知,TVB剧有一个互通的“宇宙”——

十年前《珠光宝气》用这栋别墅,十年后《溏心风暴3》还是这栋别墅;

拍警察局外景永远都是油麻地警察局;

古装后花园,就一定是那个九曲十八弯的桥。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4张图片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5张图片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6张图片

一套标配,什么剧情都通用。

TVB就只能在这么小的手掌心里翻跟斗了吗?

不。

《白色强人》首先让人耳目一新的,就是它敢于跳出一片天。

直接上图——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7张图片

是不是感觉大气、开阔、真实多了?

这正是港剧里少见的空间纵深感。

布景变大变精致了,专业当然也得跟上。

《白色强人》没有丢掉TVB传统职业剧的威严,而且还把专业做到了极致。

全剧大大小小的手术超过100场,以整部剧25集来算,平均每集至少有4场手术戏。

创下香港电视剧之最——

有史以来最多手术场面的医疗剧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8张图片

连指导医生都说——

我职业生涯里做过的手术,你在剧里几乎全都做了一遍。

手术场景多还不够,细节也得做到精。

主演在拍摄前全部经过专业培训,且拍摄期间一直有顾问医生在旁指导。

每个场景医生都得详细讲解起码半小时,演员一个手势,一根线错了马上会被纠正。

别说第一集就看得Sir头皮发麻的开脑手术,连道具用的心脏模型,都真的会动。

细致程度到连急救后地板上的一片狼藉都没有放过。

友情提醒:

下面的图片可能会过于真实,如有不适者请用手部遮挡迅速划过

当你终于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布景而出戏,惊喜才刚刚开始。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9张图片

用主演马国明在访问里说的话来形容《白色强人》。

这是一部没有“师奶”元素的新型TVB剧

师奶是粤语里家庭主妇的意思,所谓的“师奶”元素也就指TVB擅长的家里长短、狗血爱情、豪门争产、催泪煽情这些元素,仅供茶余饭后消遣、拍摄容易且出错率低的电视剧题材。

但在《白色强人》里,这些基本缺席。

就算是爱情线,到了第七集,你才看到一个有点那啥的眼神。

如果说TVB过去的医疗剧基本都围绕在医生和护士如何尽心尽力地救人的话。

《白色强人》的核心,是医疗体系内部的权力冲突。

副院长兼脑神经外科主管医生杨逸滔(郭晋安 饰),意图通过医疗改革把公营医院“明成北”市场化,改造成一间集资超过百亿的医疗王国,更觊觎成为最高掌权者。

但4年过去了,就是没有通过决议,毫无进展。

这二十年来,有多少个学者

多少个专家,提供过多少个方案

最终都无疾而终

责任不在香港800万市民身上

而是你们这些决策者

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10张图片

继续苦等?

他自有手段。

一次,议员的太太手术危急,而他是这方面最资深的医生。

面对议员焦急的请求,他却悠然地说,这台手术,由他的手下Patrick负责。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11张图片

暗示再明显不过——

要我亲自上阵可以。

但条件,你懂的。

所以杨逸滔是大反派?

先别那么肯定。

他的反对者,也不是省油的灯。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12张图片

院长吕仲学(姜大卫 饰)坚决不同意将医院改制。

不是投反对票那么简单。

一个枪伤的患者,在杨逸滔为其做完开脑手术后,因为并发症死亡。

虽然医疗仲裁结果是杨逸滔并没有过错。

但吕仲学却说,现在家属闹得那么凶,外面风言风语很多,还是请你封刀吧。

真是为了维护医院的声誉?

难说。

看上去最像好人的。

是这场斗争里的中立派,心胸肺外科主管医生唐明(马国明 饰)。

他不关心医院是公营,还是上市。

一心只在行医救人上。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13张图片

左、中、右。

三人的立场看似鲜明。

但《白色强人》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打破非黑即白的分野。

杨逸滔虽然用做开刀为条件,威胁议员,让他改变立场。

但最先妥协的却是他自己。

嘴上说不做手术,但身体还是很诚实地来到了手术室前。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14张图片

而吕仲学之所以那么强烈地反对医改,其实是怕医院上市后,盈利的追求会令看病变贵,看不起病的人增加。

为了阻止医改通过,他甚至隐瞒自己的癌症病情。

实际上,剧中并没有绝对的反派。

只是对于医疗制度看法有分歧罢了。

你会发现,在这场权力斗争里,医生们不再是一股热血,一意孤行的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个有欲望、有手段、有压力、有困难、有人性的医生。

医院也不再是以往那个包容新人成长的象牙塔,而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人物极力地“去神化”,正是Sir觉得《白色强人》令人惊喜的地方

在剧里,你看不见力挽狂澜的天才,看不见平步青云的主角光环,也看不见激动人心的医学奇迹。

面对高难度的手术,《白色强人》没有像大部分医疗剧那样拍得跌宕起伏,以燃爆的成功来结束。

就算已经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也仍然坦诚“我没有把握”。

被问到有否特别的方法救人,他们也会毫不掩饰地说“没有”。

他们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强。

因为医生不是圣人,他们能做的,只是“尽人事”。

在力所能及的状态下,作出最佳的选择罢了。

是不是,有权力欲望的医生就不是好医生?

是不是,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的医生就不是好医生?

是不是,清醒冷静到无情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真正的强人,不是无知地横冲直撞,而是认清现实后,仍然能坚持下去。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15张图片

医疗剧的扣人心弦,说到底,不是剧情有多么精彩。

而是它牵涉到我们每个人关切的现实。

你看或不看。

它都在那里。

这也是TVB少见地停止了原地打转,走到更广泛的社会新闻中寻找题材。

第二集,唐明在帮一位女士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的过程中,突然被告知该女士跟捐赠者的血型不吻合,但唐明并没有遵守医疗守则停止手术,而是决定继续。

最后虽令张女士生命延续半年,甚至直到生命尽头也感谢他的选择,但他不得不面临暂停执照一年的处罚。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16张图片

已有先例。

2013年,玛丽医院就曾发生过“换错心”的医疗事故。

院方把去世病人捐出的AB+血型心脏,移植到A+血型的末期心衰竭病人身上,手术完成后虽然没有出现排斥现象,但半年后却因为感染肺炎而死亡。

第五集,一位精神病患者因为丧失女儿的抚养权,以接女儿放学为由硬闯幼儿园,袭击老师后,再对其他小孩下手,最后被警察击中头部送到“明成北”医院。

这段其实是在影射1982年发生的“元洲街邨安安幼儿园斩人案”。

犯人不仅在家砍死母亲和妹妹,更闯进幼儿园无差别砍杀,最后被警察开枪制服。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17张图片

事件轰动全港,更被形容为“香港开埠以来单人杀伤最多一宗血案”,造成6死44伤。

电影《癫佬正传》正是以此为蓝本创作,到了《白色强人》,直接还原了电影中的一幕。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18张图片

而在第六集中,心胸肺外科医生在手术期间听老婆电话,病人情况没稳定就提前离开手术室的这段,其实来自1999年玛丽医院的“手机医生”事件。

病人投诉当时的外科医生在进行瘜肉切除手术时,聊买车电话聊了5-10分钟。

病人术后因为肚疼入院,肠道因为被刺穿变成了腹膜炎,必须再一次手术。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19张图片

玛丽医院内部裁定这位医生行为失当,判罚五年不获加薪及升职,但医委会却在2001年裁定该医生专业失当不成立。

但这次裁决不仅引起社会的广泛不满,更掀起了医疗改革的序幕。

这些细节,无疑令《白色强人》跳脱出港剧维持多年的“小格局”,有了更广阔的尝试。

但有人也会质疑——

医疗事故、权力斗争……真的是医疗剧该有的样子吗?

《白色强人》的确不再像过去的《妙手仁心》那样,只表现医生“天使”的一面。

但它对准白衣的污渍,绝不是为了抹黑谁。

而是和我们一同期许着一个更加洁白的明天。

相反。

如果每一个行业,都必须展现“规范”。

这,不也就是我们越来越无剧可看的原因?

高尚。

只有在暧昧人性的底色下,才更显高尚的纯净。

那些看一部剧,动辄就说“三观不正”,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的人。

什么时候才能懂。

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_第20张图片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了!今年最狠华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