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日记】(三)传媒管理课堂之初体验

【 留学日记】(三)传媒管理课堂之初体验_第1张图片

One doesn't discover new lands without consenting to lose sight of the shore for a very long time

如果一个人不能长时间地离开身处的海岸线,TA就不能发现新的大陆。


【一】为什么雅思成绩明明是够的,听课还是吃力?

这个周课程比较密集。进入正常语速的全英文课程,中国同学们普遍反映有些吃力。其中的关键难点在于有许多专业术语出现,而我们以往的词汇根本无法涵盖这些内容。因此,每次三个小时的课程上完,琢磨出六七成就算是不错的了。同学们课后彼此沟通很频繁。大家都在努力,不想掉队。

各个科目的Reading list(阅读书单)接踵而来,有专业书籍、期刊,也有关于某个细分领域或话题的单篇文章,令人应接不暇。由于其中有大量的生词涌现,不弄懂就无法对内容理解透彻,全弄懂就影响阅读速度。总的来说,跟雅思考试的阅读部分还是有些不一样。它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我们中国人是如何擅长对付考试了。问题是,外国人的这种考试,我们应付完了, 真的上战场的时候,往往还是发现实力不够。相信这是大多数中国同学在学期开始以后要面临的首要困难。

 举个简单的栗子, 传媒专业的学生必须懂得的一个基本术语“发行量” ,英文是circulation, 这个词在学习雅思的过程中很少被提到。再比如目标受众targeted audience,  细分市场 niche market ,这些工作中司空见惯,英语培训中却不常见的词汇,传媒生若不懂就是门外汉。涉及到现代管理学,你得知道麦肯锡吧,英文是McKinsey.  因此,建议在入学之前,可以有意识地阅读一些跟专业相关的书籍,文章,或浏览传媒研究机构的网站等,尽早熟悉行业词汇,这对留学期间尽快进入“角色”将颇有助益. ]


【二】课堂提问之风采各异

 课堂上,经常提问打断老师讲课的是印度同学,还有一位哥伦比亚同学。前者虽然发音不易听懂, 但提出的问题还比较恰如其分;后者则算是公认的口水王了。老师讲到,媒体产品区别于非媒体产品(尤其是实体产品)的特点之一,是通常情况下(界定了前提),媒体的收入来源不局限于一个。比如报纸,可以通过发行赚读者的钱,也可以卖广告赚广告商的钱。她呢,就非得插一句说,那得看报纸能卖多少,广告是什么价格,能不能卖出去等 :) 

其实呢,我们讨论的是媒体经济的普遍规律。广告怎么卖,是否卖得出去,能卖多少钱,都不妨碍它可以是一个媒体的另一收入来源。而一杯茶被顾客买来喝完, 纸杯扔掉,消费即到此结束。这就是两种不同产品的不同消费属性。对于产品的提供者而言,就是收入来源的差异了。

尽管西式教育鼓励学生质疑和挑战权威,欢迎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但前提是你了解课堂在讲什么,话题的角度和重点是什么。因此课堂上要大胆提问,但问之前要听,如此提问才更有互动价值。] 

频繁的提出关联性不大的问题,往往占据了全体同学的听课时间,使得有时候老师临到下课时讲得很“赶",但是“口水王”同学似乎对此毫无觉察。

中国同学呢,比较认真和”稳重“,大多数是默默地听,听不懂的下课了找老师或中国同学询问与交流。课堂上敢于发言的,从发言的神态与内容皆可看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会开口......

私下想起这些事,觉得也挺有意思。哥伦比亚同学, 虽然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但总归,她还是一位勇敢、积极发言的同学吧,没有我们那么“拘谨”。

重新把自己扔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就有这点好,可见识更加丰富的“多样性”。所谓的“多样性”,通俗一点说,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一个国际学生集中的班上, 具体到课堂发言这件事,就是文化差异啊......呵呵。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鸣谢不相识的创作者和图片分享者)


下期发布【茜茜留学日记】(四)威敏生活之有缘万里

欢迎关注!


                                    【Who am I ---关于我 】


谢谢阅读。我是茜茜,一个乐于分享生活见闻、世间冷暖和职场见解的媒体人。

英归,威敏(Th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校友,传媒管理硕士(MA in Media Management)。在国内服务过报纸、时尚和财经管理杂志,国际娱乐电视频道等。新媒体时代,聚焦媒体创新和发展,对东方与西方之互通与借鉴,及不同媒体形式的互融尤有兴趣。欢迎同道中人关注和交流。


【 留学日记】(三)传媒管理课堂之初体验_第2张图片
分享就是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 留学日记】(三)传媒管理课堂之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