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输了,小米赢了?格局大学荐

“趋势就业创业研究院将教会你用创业者的思维投资,用投资人的格局创业”下面的内容由创投商学创始人杨峰为你解读:

雷军最近动作频频,先把原金立总裁卢伟冰招入麾下,后将红米正式改名为Redmi,成立独立子公司。2018正式收尾,与董明珠持续五年的赌约结局已定,雷军是否还有勇气,为小米的未来再赌上10个亿?

2018正式收尾,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尘埃落定。这一赌约始于2013年,当时雷军提出:若小米五年内营业额超越格力,董明珠输他1块钱。董明珠当即表示:“我跟你赌10个亿”。彼时,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为1200亿元,而小米仅有316亿元。这一约定之所以备受关注,源于公众对于小米这类互联网公司增长力的期待。

小米在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额为1305亿元,同比增长64%,格力同期营收额为1487亿元,同比增长34%。截止2018年前三季度,小米营业收入以132亿元之差落后于格力。尽管从目前业绩来看,雷军暂时输掉了赌约,但从产业布局、增长速度以及企业生命周期来看,小米的规划更有前瞻性。下一个五年,小米将会是赢家

在消费者掌握的选项已足够多的今天,了解用户需求、重视消费体验成为企业的刚性需求。以格力为代表的制造型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敏锐力较互联网企业有着基因上的劣势,成熟的经验、稳定的渠道会弱化它们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感知力。这一点,从小米和格力近两年的产业布局上可见一斑。

28岁的格力“营养不均”

制造型思维面临危机

成立于1991年的格力经历了多个经济发展周期,它享受了城市化进程的红利,也经受过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但从产业生命周期角度看,格力已经进入到了成熟期,如果没有新的技术突破或更合理的产业布局,恐怕不久之后将会进入衰退期

“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在空调市场的霸主地位由来已久,但也正因如此,格力的企业标签过重,并且在品牌多元化方面进步缓慢。与冰箱起家的海尔、小家电出身的美的相比,格力对于主产品空调的依赖程度过高,相信以董明珠为首的管理层也意识到了企业在产品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一直有生活电器、手机等方面的探索,但效果始终不理想。

随着家电市场主力消费人群的年轻化,智能家居成为热点,包括格力在内的许多家电企业也开启了家电智能化的尝试,但不得不说,大部分企业只是在原有产品内植入WIFI控制模块,使家电可以连网实现手机操作,这离真正的智能家居还有很远的距离。从各家电企业对于智能产品研发态度上不难看出,它们大多将智能当成提升销量的一种噱头,并不是真的在意产品的交互体验。

格力发布的财报中显示,其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出发点依然是生产制造,没有摆脱传统制造业的卖方思维。在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创新者越来越多的当下,如果不能转变经营思路,主动迎合和预判市场需求,哪怕“掌握核心科技”恐怕也难以继续创造辉煌。

以小米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智能家居,大多已推出自有品牌的智能音箱作为全屋智能入口。在起跑线相同的未来领域里,如果传统家电企业不能跑赢新兴的互联网公司,那么董明珠所说的“实体经济”恐怕就会陷入没落。毕竟,智米等智能空调新品牌已经开始蚕食格力的市场了。

在立下赌约的2013年,董明珠将她与雷军的较量看成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业的比拼,事实上,近两年阿里、小米等互联网公司已经将目光放到了线下,用新技术赋能产业。五年后的今天,两家企业已经无法再用是否是实体经济来界定了

加速IOT布局

小米又一次站在了风口之上

相比格力对主产品的过度依赖和不成功的新品探索,小米的去标签化更加成功。雷军从一开始就没有将小米定义为一家手机公司。近两年,被小米称之为铁人三项的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品、互联服务对总营业收入的贡献比例一直在变化,小米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在逐年降低。

提到小米的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就不得不提小米生态链的打造。2013年开始,小米成立专门的投资公司开始了生态链企业的孵化,以投资但不控股的方式将一些智能硬件创新企业纳入到小米体系内,向这些企业输出产品方法论和价值观,产出的指定款产品可以使用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进入小米渠道进行销售。这些生态链企业是独立公司,除小米的品牌产品外,也会生产研发自有产品。据小米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企业已达210家,其中有90家从事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费品研发。

IOT近两年已然成为热词,也成为了全球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 2017年的115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9%。

以生活消费品为主营产品的生活家居品牌在近两年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淘宝心选、网易严选、京造、NOME、名创优品,从互联网巨头进军线下到新生代创业公司崛起,2018年生活家居市场十分热闹。这些品牌的出现是家居消费升级的侧写,同时,也昭示着曾经MUJI一家独大的时代过去,生活家居市场将要迎来一场恶战。

雷军著名的飞猪理论曾说到:“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不得不说,小米的三大业务版块全部押对了宝,正在崭露头角的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正是家居界新的风口,而机遇背后,更多的是赛道愈发拥挤的挑战。

新赛道拥挤、生态链不稳

小米还能继续狂奔吗?

营业收入超越格力恐怕并不是雷军的目标,当下小米面临的真正敌人是三大业务板块对标的手机、互联网及IOT企业

从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开始,互联网巨头们的零售市场争夺战便硝烟四起。作为家居新零售的重头戏,生活家居概念走红,小米在该领域的布局晚于网易,早于阿里、京东。这几家企业的生活家居战略并无二致,都以“高性价比”为定位,出售北欧风格的产品。出身不同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在自有生活家居品牌这条路上,不约而同的讲起了相同的故事。在高同质化的竞争中,小米的地位稍显被动,阿里、京东具备更成熟的销售和市场反馈渠道,掌握了更大的流量,最早布局的网易严选则在用户沉淀和品牌认知上更具优势

在产品层面,小米的IOT及生活消费品大多来自于生态链企业,不自建事业部进行该业务线的产品生产和研发,对于小米来说有利亦有弊。投资但不控投的生态链模式让小米品牌得已快速布局,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但这些创新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难以把控。

今年9月,从事全屋智能硬件研发的小米系企业云米赴美上市,其发布的招股书显示,云米上市前的三年里都保持着高速增长,2017年还曾出现过473.5%的年营收增长率。云米承袭了小米快速成长的传统,但过早进入资本市场也将企业的弱点曝光。云米上市后的首期财报就迎来了大幅亏损,2018年第三季度净亏损5980万元。与此同时,云米又陷入了设计抄袭、专利侵权等丑闻之中。

从云米的发展路径中我们可以窥见小米生态链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生态链企业的成长速度和产品品质不可控;另一方面,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它们对于小米品牌的依赖度日益减弱,甚至有一天要摆脱小米标签。小米要维持低价产品的产出,就要不断的吸收新血液,从而陷入扶植新企业→推广新产品→失去成熟企业→再度寻找新生力的循环之中。

尽管与格力相比,小米的产业布局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未来感,但如果不能扭转低价的品牌认知,提升对生态链企业的控制力,小米此刻握在手里的好牌也未必能够打出理想的成绩。

破解消费意愿低迷

产业创新号角已响

2018年,家居企业普遍增速放缓,4万亿的市场看似进入了消费饱和时代,很多企业都在抱怨行业寒冬,但事实并非市场饱和,而是现有产品没有达到消费者预期,使得购买意愿低迷。现阶段,中国的新中产群体进一步壮大,他们重品质、重便利性的消费理念和购买习惯正在倒逼行业转型升级。

家居新零售就是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相妥协的产物,在这样的时期,企业破解消费疲软的秘诀,便是推出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互联网企业转战实体经济,由平台转向零售,也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商业必然。

抢占产业创新红利的号角已响,谁能成为下一个十年里伟大的公司?不论是“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们,还是“为发烧而生”的小米们,谁能在经济寒冬下生产出刺激消费欲望的产品、用新技术赋能旧产业、用新模式适应新形势,谁就会成为产业创新时代的王者。雷军与董明珠的赌约其实没有输赢,格力与小米所代表的传统企业与创新公司在产业创新大潮中最有利的方式是相互学习,融通协作,最终结合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想要获得更多创业投资资讯,点击“创投商学”官网获取雷军输了,小米赢了?格局大学荐

你可能感兴趣的:(雷军输了,小米赢了?格局大学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