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0专注橙长

22/30专注橙长_第1张图片
PDCA


读《精进》

【选择的思维局限】

常见四种隐含假设:

1.赛道假设:认为人生就是漫长、设定好的比赛项目,获胜者寥寥无几。

2.低关联假设:认为人生的经历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

3.僵固型心智:认为自己天赋不够,智商平平,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

4.零和博弈:很少思考双赢的方案,总想着从别人那里夺取利益。

运用三种思维框架,寻找新可能:

1.目标闲置。把面临的问题暂时放一放,用其他思路去思考,重组时间,让时间更加灵活,在生活,学业和事业之间转战腾挪,解决问题。

2.能力嫁接。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努力发现可选择事物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各种方法把它们结合在一起。面对学习新知识的困难,融会贯通,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助力新任务的解决。

3.特性改造。把被动的“消费型兴趣”改造成主动的“生产型兴趣”,同时对工作做出创造性的改造,让自己在工作中获得乐趣。

【精细思考,优中选优】

维度分析法(以选择工作机会为例):

第一步,思考根本性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工作,想通过工作得到什么?从源头上定义问题;

第二步,找出所有的工作特性,列举影响我们选择的因素,比如说收入、发展机会、工作地点等因素;

第三步,在列举的这些因素中进行筛选,赋予不同的因素不同的分值,最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最后一步,将这些因素的分数汇总起来,对比总分让自己做出精准的选择。

不适用所有选择。比如对于感情喜好比较强烈的情况,或者是复杂程度较高,牵涉面过广的情况。这时考虑拇指法则。

【选择非一成不变】

做出的选择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针对人生的变化,对选择进行合理的调整。

自我不是凝固的,而是在自己的内在不变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展,不断的选择,人生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许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并为错误付出太多,但是没有关系,不断选择,这是人生的常态。

【开始就好,即刻行动】

种一棵苹果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做事情,只要开始迈出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

马上行动,先从必要的小事做起,这是最注重的一条行为法则。否则,随着事情越积越多,就会慢慢无法忍受,情绪上的问题也会开始爆发,和别人的关系也会变差,生活开始失控。

【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通过反复的试验,不断的迭代优化来完成一个项目,达成一个目标。

与其在准备中消耗,不如利用我们的精力,先做出一个简单的产品,将这个产品推到公众前面,展示出来,接受大家的评价和批评。不断地获取大家的反馈,然后在反馈中将产品进行优化。

【分解任务】

多线程任务切换效率低下,因为往往是在任务A刚开始进入深层次的思考时就被打断,不得不去重新准备任务B,然后重新开始。

选择恰当的中断点,就成为了多任务工作的重点。

三明治模型:

任务中最棘手最困难的部分,即“核心思考区”。其它外层部分是“支持性思考区”和“操作性动作区”。

当解决“核心思考区”的问题时,需要集中精力,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当进行任务切换时,万不可把切换的中断点选择在“核心思考区”,而是应该选择三明治模型的其他不重要部分——操作性动作区间或支持性思考区间。

例如制作一个ppt展示文件时,第一步应该是构想整个ppt的框架,这是要进行的核心思考区。此时,需要非常的专注,不能够随意地中断。等完成这一个部分,开始寻找素材,填充具体内容的时候,便进入了支持性思考区和操作动作区,这个时候并不介意被打断,因为此时中断造成的损耗并不大。


22/30专注橙长_第2张图片


图层工作法:

根据任务认知类型的不同,将不同任务的相同部分集中起来一起完成。就像在photoshop里一样,在每一个图层处理同一性质的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注意力,减少不同性质工作之间切换造成的损耗。


22/30专注橙长_第3张图片


【思考与练习】:

思考生活中的哪些小事是可以立马解决的?现在解决掉。

回忆做过的那些选择是否是精细化思考的结果,还是一时冲动做的决定?准备怎么来解决现在面临的选择?

如果现在没有重要的选择,不妨推出自己的“最小可行性产品”,比如,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搭建博客等等。记住,一开始不需要做得多好,只需要推出产品,接受大家的反馈,然后修正它。

在面对多任务时,怎么节约时间,提升效率的?“图层工作法”是不是真的有效?

你可能感兴趣的:(22/30专注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