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微信里,是否还有这些占内在的“废物”?

点赞、拉票、色诱、免费送、低端无底线,一边厢是商人削尖脑袋,无所不用其极的吸粉手段。

集赞、投票、关注、免费拿、捡点小便宜,一边厢是用户想尽办法,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自我满足。

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其实与我无关,只是我的手机不好使,运行内存500M,存储内存2G不到,关注几十百把个微信号,用不上半天,友好的360就开始不停的提醒:“您老人家的内存该清理了”,只好花上几十分钟,把这些个“废物”般的内容彻底的清除出这可怜巴巴的“板砖”。

待到彻底把它们弄走后,却想恶狠狠的来一句:你TMD的,什么时候是个尽头,能不能给我推送点有用的、靠谱的东西?你TNND到底有没有文化,有没有知识,哪怕你的东西再没内容,至少也要做到和“扒皮酱”一样,让我莞尔一笑,好吧?话虽如此,可事实上,我又不是一个粗人。

尔后便陷入了我月经般有规律的孤独的沉思,自媒体时代,找个真正有内涵的内容,咋就这么难呢?为什么只会让迷茫的小伙伴越来越迷茫呢?浮躁变成了浮夸,需求变成了欲望!是市场经济果然牵住了我们这些所谓“理性人”的牛鼻子?还是“理性人”的各种“小需求”的满足途径越来越多,满足手段越来越容易了?关键是,好多都不要钱!再说,每次都只要发动身边的朋友动动手指,帮个小忙,咱美好的小心愿就如愿以偿了,真好。而我想说的是,你的时间是时间,朋友的时间就TND不是时间?你盛情邀请,我也只得来个敷衍了事。

2015年7月,我们家的小胖子要华丽的来到这个人世,那时,我果真就要当爸爸了。就在护士把他送到我手上的那一瞬间,内心的感觉其实不仅仅是激动激动而已,倒是猛然想到,我的“育儿知识”都跑哪儿去了?直想对天高呼: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转念又想,天哪!这个小屁孩不会也像家中的绿萝一样,一天天的枯萎与凋谢吧?一个连绿萝都养不活的人,还能养崽?此前我老婆常常这样训导我,我却只能付之一笑,其实人的生存能力真的比绿萝强!至少七天吃东西,不会死,三天不喝水,也挂不了,有吃有喝,没病没灾,加之当下如此发达医疗技术,和异常拥挤的医院,活个八十百把岁,真心不难,难的是活得有意义,活出精彩,你们都这么认为的,对吧?所以,还是一如继往的自我欣慰。

欣慰归欣慰,活着总得受点累!想想自己过得再猪狗不如,也不能寒碜了孩子,这可能是每一个做父母最大的心愿了吧。既然这样,就得开始行动,恰逢这个没有手机哪儿也去不了,离了微信便与世隔绝了的时代,我便一股脑儿的扎进亲子微信公众号中,婴儿吮奶般的学习怎样养育孩子,如何培养出成功的孩子,还一度关注了四五百个育儿类的微信公众号,着实想提升一把自己的育儿水平。

而事实证明我错了!不会的,照样不会,标准是不错,可我真不想倒模子般,培养出所谓的“标准公民”,我希望他能活得自我,活出精彩,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只可惜,“废物”它就是废物,再怎么利用,也改变不了它废物的本质,只不过是占用了我那可怜的板砖手机的内存,而我得一遍一遍的清理系统而已。再后来,我开始一个一个的取关,哪一天推送的内容入不了我的法眼,我就毫不犹豫的把它给取关了,留那儿太久了,还真有碍观瞻。

反倒是一天天的取关,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我开始到处寻找真正有意义的育儿书籍来读。《发展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让我真正明白了人是怎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孩子的需求究竟该如何去发现与适当满足;《爱的教育》、《家庭教育》(陈鹤琴著)、《民主与教育》、《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等等让我真正懂得了孩子教育的最本质的规律;偶尔也读读畅销书,不过往往只限于《接纳孩子》、《好妈好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这些充满了真正思考与实践的书籍,试图从中窃取到丝毫对我确有帮助的育儿经。

而我口口声声说的“废物”究竟指些什么呢?不妨让我来细数一下,希望以此可作为大家关注还是取关一个亲子类微信公众号的标准。当然,你希望关注谁,是你的权利,这里只谈我个人的看法,即便不妥,那你就会心对我笑一笑:SB,你真是天真。我也不会怪你,真的,因为俺就是这么一个会飞的鸟人,但我的确在努力成为一个好父亲,这一点希望您高抬贵嘴,不要鄙视。

关于“废物”,我给分成以下几类:

一、故作深情型

这一类文章属于传播最广的,温馨、真诚、善良、发自内心,往往会让我们读过之后,不楚潸然。当感性妈妈遇上它们,真心有些招架不住,因为它最能牵扯到妈妈们柔弱内心中最为敏感的那根神经。而事实上,这样的内容,对我们的育儿似乎没有半点帮助,属于典型的“然并卵”的意识形态范畴,确属好文的,或可以拿来作为我们练练笔,提升写作之道的模仿入门之作。

举几个最典型的标题:《亲爱的,你的孩子跟谁睡?》、《家有男孩,妈妈脚下的路还很长……》、《我也爱我的孩子,可是我却不如他爱我》、《没有伞的孩子才会努力奔跑!!》、《母亲,我怎么让你等了这么久?》、《让人潸然泪下一位“差生”妈妈创造的育儿奇迹(让父母反思)》、《爸妈,请你一定要陪我到七岁,因为之后的人生基本已注定!》、《一个家包容越多,越兴旺(精辟)》、《妈妈,我想成为路边鼓掌的人》、《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父母恩爱》。

二、威逼恐吓型

这类文章典型的潜台词就是:哎哟,你得按我说的来的来做哦,不然你这孩子估计算是白养了。更深一层便是,哎哟,这次你一定要关注我啊,不然,你以后还会犯很多育儿错误,没人能告诉你的啦!没有自我思考的父母们,当然容易着了他们的道,可惜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成了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商人的利欲熏心的最完美的切入点了。

举几个最典型的标题:《你是这样毁掉一个自信孩子的!》、《不小心就把孩子养成了乞丐!》、《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告诉你为什么!》、《我们的欲望有多深,孩子便有多累》、《孩子的一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千万不能错过孩子阅读的黄金十年!》、《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说的太对了)》。

三、无耻下流型

这一类算是最低档次了,真正的标题党,纯粹的只是为了拉升一下阅读量,然后附带些有吸引力的广告。特别是《从购书行为来看父母的学习能力》这一篇,不记得是哪个公众号推送的,其本意应该是契合公众号管理者之后的图书销售动机,当然,销售图书并没有错,问题是,后来我一看,居然大多是盗版,销量还不错,作为一个从来不购买盗版的人,我对此种行为表示出深沉的厌恶,如果有父母主动说他乐意,那我或者可以硬生生的反驳一下:没救了!而且还得写一篇无耻下流型的文章补上一刀,标题将是《常期给孩子看盗版的父母,必将培养出盗版的孩子》!是不是还很高大上?

举几个最典型的标题:《从购书行为来看父母的学习能力》、《我曾如此嫌弃自己的孩子》、《没错,我就是那个混蛋家长》、《孩子没教好,就怪他老子!》、《你可以不要那么能干吗?》、《掌握四个关键,养个男子汉!》、《为什么我要做穷养孩子的败家妈?》、《一个母亲为了孩子,竟然能够这样!(感动)》。

四、东拼西凑“原创”型

对于这一类,我不作过多评价,写得过于明白,或者这批作者一人一滴汗水,就把我给淹死了。这类作者里头,甚至有高级知识分子的所在,我真不知道,他们当初的硕士、博士论文是如何弄出来的,敢情这抄袭、改编的功底,已然超出了“查重器”所能运作的范围。连引用人家的言论,名家的观点,都不带打引号,不用注明出处,按他们所理解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丢给用户自己去嚼,想想这滋味,也好受不到哪里去。用叔本华老先生的话来讲,只要你读,你的大脑就被至少原创者和抄袭者当成跑马场,践踏过两回了。现在读文章,还真得小心翼翼才是啊!

写文章真是累!当天晚上10:00坐在电脑前,一不小心凌晨2:00了,还只写出一篇如此不堪入目的文章,实在是有碍各位观瞻了。回头一看,似乎上面的分类,还有可以更加细化的成分。那也罢了,至少我既不胡乱煽情,更不随意恐吓,本质上不算太过无耻,大家就凑合着看看,有板砖随便来拍,我有钢筋铁骨,更是铮铮男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微信里,是否还有这些占内在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