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为什么我们还要远离喧嚣呢?

旅游,为什么我们还要远离喧嚣呢?_第1张图片
我知道,你眼中的我不是我自己。

1

有个背包客说,下一站想去孟加拉,只是为了在挂满人的火车顶上坐一坐啊。

我虽然觉得口味挺重,依然欣赏这份冲动。

有人说:一定是个90后没吃过苦的主,还用跑那么远,去坐坐中国特色的春运火车,不就可以实现了?

旅游可以自由选择,遇到春运,你就只有被选择的份吗?

那么,有没有老外选择来中国,只是为了在塞满人的火车车厢里坐一坐呢?

那么,会不会某天真出来一个,组织大家专门去春运火车上玩耍的旅游网站呢?

反正乘客和游客都具备以下几点共同属性:

喧嚣拥挤,人多的时候行动;

出发前内心激动,返程时包裹沉重;

去时一站一站不停往前走;

返程时一人一事的再回首......

也许会被人骂脑残,难道我们富起来去旅游是为了受罪的吗?

那你说,对中国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而言:

旅游,只是为了掏更多的钱,去游历更多自己未曾去过的地方吗?

如果不是。

旅游,我们究竟游什么?


2

前些年,大家喜欢去新疆、西藏,说要去寻找空旷。

行程计划至少半个月,回来人人大呼还没玩够。

没错,人家一个地区的面积比你家一个省的还要大,星星点灯二十天都不够呢。

驴完回到家,平时就在周边找点农家乐的小项目。

农家乐,啥意思?

房子比你家宽敞,园子比你家宽阔呀,老板清一色的待人热忱,憨厚实诚。

所以,但凡鸡鸭够土,但凡老板土的掉渣,一到周末,院里屋里满满的全是人呐。

很快老板们开上了宝马,全土的鸡鸭也变成半土不土的。

于是,你渐渐也不怎么去了。

可是,心中放不下天下啊,就抽空去报个辟谷班、听听读书会什么的。

到了黄金周,觉得静静地呆在家里就挺好,不给社会添乱心里也不堵。

可是憋不到两天,算球。

既然游客都跑来我们的城市,那我们就跑去你们的城市,交换空间呗。

未曾想,原来世界都一样,到那边发现也是处处客满。

因此还出现了一种形态,叫后黄金周经济。

大家你来我往,完成一次壮观的人类迁移,谁也没吃亏。

下一次,你再来,我再去。


3

总是在国内争来争去,就这点出息吗?

于是,出境游又热了。

出国,毕竟有风俗与语言的障碍吧?

其实,地接导游为了对得起小费,早就跟老外商量好放宽尺度,还同意在西餐厅里划块地方让团员们喝点小酒呢。

语言方面,更加不是问题。

赚中国人的钱,你好和便宜这两个词,人家卷着舌头说得溜着呢。

接着你又发现,从民间拼凑起来的散兵游勇旅行团,跟商业机构组织的队伍比起来,简直不能叫做,团队。

人家一出发那就是浩浩荡荡的几千人啊。

快敲锣的去纽约,搞时尚的去巴黎,创财富的去迪拜......

几千人统一着装走在他国的路上,恐怕只有这个才敢称做,规模。

好,既然你的规模大,我就让你知道什么叫做互联网+玩的深。

万人游美国,千人游澳洲。

垂钓游,游学游,潜水游,佳酿品鉴游......

可是,这边的深度还没挖够。

那边又开始喊:轻游慢游才叫游!

没错,以前我们为旅游,挤时间到处去看景观。

现在我们总是埋怨行程安排太紧凑,没办法停下来慢慢感受。


4

前一阵我看了一篇文章:《80后爸爸卖房卖公司,带2岁女儿环游世界》。

很多网友肯定了年轻爸爸的做法,也有人说女儿还那么小,就算游遍全球又有多少能记得住呢。

还有人说,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荷兰的郁金香和上海鲜花港的花田没什么两样。

说实话,前几年去巴厘岛,我也发现那里的沙滩和阳陵岛的沙滩,真的没有什么两样。

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从我们走上沙滩直到离开,自始至终有一排高鼻子老外,戴着墨镜,一动不动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

嗨,你们大老远跑来就为了晒太阳啊,难道你家没海滩没太阳晒吗?

同样的景象,在斯里兰卡西卡海滩你也能看到。

欧美游客在沙滩上一躺就是好几天,而中国游客跟着队伍沿着海岸一路向东走。

大概中国游客太多,为了互不打扰,老外干脆在海滩的另一头,找了一块中国游客不稀罕去的区域,依旧每天躺着傻傻地晒太阳。

老子有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指万物回归到自己生命根源的,叫做静; 静也就是回复到自己真我的生命。


5

我一个朋友的朋友,玩了几个国家之后,在朋友圈里搞起了出境游。

约一群人去冰岛看极光、去毛里求斯看海豚等等,一般提前一年就开始定计划,做攻略。出门还有三个不确定:玩多久不确定,路线不确定,开销不确定。

反正走到哪里算哪里,想住几天就几天,不管在别墅还是在山洞,买点菜肉,想吃什么煮什么。

召集令说的很清楚,有钱你就来,光有钱还不够,只要多数人愿意,你就得跟着大伙呆够了才能走。

你爱来不来,反正他每期微信朋友圈一发布,很快报满。

我除了羡慕嫉妒,就是恨呐,恨自己既缺时间又缺钱。

老子又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那么,我是出行实践好呢,还是站在窗前认知这个世界好呢?


6

德国有一位哲学家、天文学家伊曼努尔·康德,他终身未娶。

他曾经有过想娶妻的冲动,一次当他还在盘算自己的财产时,就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另一次是偶然邂逅了一位来柯尼斯堡旅游的年轻女子,当他还在对是否求婚进行哲学论证的时候,这位女子离开了,从此芳踪难觅,只能不了了之。

康德的一生也从未离开过出生地柯尼斯堡半步,因此诗人海涅对他的评价是:康德的生平履历很难描述,因为他既没有生活过,也没有经历什么。

康德曾说过: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

有人彻夜排队只为买到心爱的iPhone 6S。

有人把一生的工作都交给了开往春天的列车。

有人因为热爱西藏,死赖在拉萨不走。

还有人为了养生疗伤,活在巴马。

其实,不管我们在排队、工作、旅行甚至重塑生命,既在人群中,又在自己的宇宙蛋里,对吗?

所以,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月亮围着地球转,而我们的地球又是围着太阳转的。

那么,旅游,为什么我们还要选择远离喧嚣呢?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把巴马搬回家》马拉君原创

《把巴马搬回家》(ID:bmsns1)

您睡醒后,请叫醒睡觉睡到自然醒的中年傻缺作者马拉君(微信:sylgener)  

旅游,为什么我们还要远离喧嚣呢?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游,为什么我们还要远离喧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