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刀快马戚家军

1

登州海边,唐塔下天色已晚,天空一弯残月,明晃晃月光把塔身打成沧桑斑驳,塔壁千佛身姿隐约,世界静笃。塔下俩年轻人决斗。摆开姿势,一个中国人,一个日本人。

中国人是将门之后,登州从军,防御山东沿海倭寇。日本人跟随一支商队来中国游览,目的地是明州,那个在日本人心目中遍地是青瓷,丝绸,茶叶,书画的南国圣地。船队在海上被风浪吹散,漂到蓬莱。

两人偶然间碰到,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不分胜负,约定用刀一决雌雄。于是就有了各自带刀,在唐塔之下摆势开打的一幕。

中国人拔刀,抡起,日本人拔刀,顺势。中国人脸上直接给划去了一刀。中国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日本人哈哈大笑,用下江官话说:我刀快!

在你拔刀抡起作欲砍状,我拔刀出鞘不抡起直接顺势一刀,我出刀比你快,你慢了一拍,在技术上赢了你。如果割在喉咙上,你必死无疑。

日本人说,我们用同个套路出招,我采用和你一样的抡起动作对决,这样平等。

两人再次出刀。中国人脸上又被划去了一刀,大惑。日本人说:我刀轻!

轻刀则快,快者为胜!中国刀太重,拔出剑鞘的速度就慢了,不如日本刀出鞘速度快。你慢了一拍,在速度上赢了你。

日本人说,再给你一次机会,双方都不用刀鞘,用同一种姿势决斗。这样更加平等。

两人把刀握在手里,还没开打,日本人就说你输了。中国人问:何解?日本人说:我刀利!

中国人不信,你刀利?我还说我刀利呢,你如何证明你的刀比我的刀利!

中国人说比一比刀的锋利,砍树木。日本人说好,两人同时砍大小一样的树木。中国刀一刀劈下,树木断作两截,日本人一刀劈下,树木亦两截。中国人斥道:我的也利!

日本人说:非也!你劈断树木,不是你刀利,是你的力气大。我劈断树木,根本不需要使多大的劲。

这么着吧,两把刀同时插在水中,上游放一捆稻草,顺流而下,谁的刀割断稻草谁的刀就更锋利。稻草漂到中国刀的刀韧上停住了,当漂到日本刀的刀韧上,割为两段。

日本人哈哈大笑扬长而去,留中国人在那沉思!

日本人临走前指指唐塔,你们大唐,厉害,你们大唐的刀比我们的刀更利!

可是现在已经不是大唐,是公元1553年,明朝。

2

台州江边,停着一艘来历不明的船,当地百姓好奇,都围拢过去观看。只见船上人衣衫褴褛,髡头鸟音,相貌狰狞。个个梳着古怪的发型,脑袋中央没头发,秃顶一般,后脑勺扎起小辫子。百姓毫无警觉地围拢过去指指点点。像观看猴子一样。

巡城军官带着几十个卫所兵去盘问,对方当中有个人会讲下江官话,这是明朝江南地区普通话。据他说,他们来自东瀛日本,船在海上被大浪打坏,顺江驶入内地,在此修船,并无恶意,最好再借点粮食。

他们停泊在台州临海城外的灵江边。听说来了一拨像猴子的东瀛人,整个临海县城都沸腾了,从上面祖宗几代开始都不曾见过外国人。百姓们摩肩擦踵,扶老携幼地赶过去看个稀罕。

当来的人越来越多。东瀛人忽然拿起刀枪弓箭,大开杀戒。中国百姓从嘻嘻哈哈立刻变成了哭爹喊娘,四散奔逃。

东瀛倭寇竟然在临海江边闹事,都杀进了内陆。台州参将戚继光率领明军进入临海城。当遭遇四处烧杀抢掠的倭寇时,戚继光一马当先,大喊一声,兄弟们,上!可是当他回头一看,这帮明军士兵一哄而散,只留他一个光杆司令。戚继光大为惊讶,好在他向来勇武,拉开弓箭,箭术精湛,一下子射死了多名倭寇。群倭不敢近前。谁敢上前一步,立刻被弓箭射倒在地。点子扎手,风紧扯呼。对手不好弄,赶紧撤。这帮倭寇,东西也抢足了,就扬长撤去。

这是戚继光和倭寇的首战!以一人之力英勇退敌,让其名声大振。

当时戚继光27岁,担任浙江都指挥佥事,正三品武官。负责宁波、绍兴、台州三郡屯田、练兵、防倭等军务。

首次和倭寇交锋,他对明朝设在东南沿海的卫所兵失望透顶。当时明朝的精锐军队在北方防御蒙古。东南沿海日久承平,没有经历过战斗的士兵实在是不堪一击,不要说战斗,看到龇牙咧嘴的倭酋就早已吓得四散奔逃。明朝军制是屯兵制,二分守城,八分屯种,二分时间用来训练,八分时间用来种地,职业士兵退化成了职业农民,用惯了锄头钉耙的明兵怎么干的过把倭刀耍成一片烂银的倭寇。

戚继光想起当年自己在登州从军和日本刀客比武的事情,日本倭刀从唐刀发展而来,虽然唐刀直,倭刀弯,两者外形大相庭径,但是传承了唐刀精湛的锻造工艺,并且秉承了唐人对刀精益求精的精神,打造出来的刀身钢质极好,锋利无比,刀轻更是便于携带,再加上倭寇本身刀技一流,出刀极讲技巧,速度之快让人防不胜防。战场上一刀,二刀,刀刀入肉,刀刀毙命。一对一战斗,恐怕手段凶残的锦衣卫都不会占上风。明朝最好的刀算是锦衣卫标配之绣春刀,在倭寇所持倭刀面前,绣春刀恐怕也稍逊一筹。

3

京城徐府,三人密谈东南抗倭形势。戚继光在台州和倭寇首战之后,总结了东南沿海卫所兵不习战的严重情况。即刻进京,参见自己在朝中最大的支持者,内阁大学士徐阶。

在徐府书房见到了徐阶本人。徐阁老旁边站着一个和戚继光年龄不相上下的人。戚继光向他们报告了东南沿海被倭寇骚扰的严重情况以及明军溃败的详细过程。并提出三个设想。第一,明军不堪大用,需要重新招募一支能征善战之新兵。第二,武器陈旧落后,需要重新打造一批能有效御敌之利器。第三,浙东沿海多稻田和竹林,需要重新研习战术阵队之兵事。

徐阶和旁边的年轻人互相点点头。都称赞戚继光有远见。

那个年轻人说,此时东瀛日本国内混战,流窜到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是那些在战争里败北失去家主的武士,只是三流武士而已。真正厉害武士都在日本国内厮杀。对付这么一群三流乌合之众,明朝的军队都不堪一击到如此程度。可见军纪废弛实是严重。

他还问戚继光,你知道倭寇最大的后台是谁吗?戚继光从来没有考虑过倭寇后台的事情,抓到的倭寇送交衙门,说着鸟音,没人能听懂,所以从来没有问出过有价值的线索。

他告诉戚继光,倭寇最大的后台其实是中国人。东南沿海尤其福建,当地人有出海传统,明朝海禁,他们就海上走私,倭寇原本是东瀛浪人,被闽南走私船队雇去当打手。而且,倭寇有真倭和假倭之区别,真倭占二分,假倭占八分。这八分假倭基本是福建渔民,闽南话也声如鸟音,人们往往将他们当成真倭寇。据我们得知,有些地方官员也暗中勾结,事后分脏。你在台州抗倭之时,有一群只有五十三人的倭寇队伍从浙江绍兴登陆,竟然暴走数千公里,转战二十多个县城,最后直逼留都南京。一路上历时八十余天杀死杀伤四五千官兵。如果没有地方官员的庇护,他们绝无可能在内陆都如此猖獗。朝中,我和徐老师会彻查涉倭的官员,前线抗倭就有劳戚将军了。倭寇群小,最大后台金主是徽商,勾结官员,联合福建渔民,他们就是海上武装走私集团,并干烧杀抢掠之事。

此时徐阶开口,他问戚继光倭寇之患在海僵愈演愈烈,一直无法平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戚继光回答,那还不是东南明军不善战的原因。徐阶说非也。他详细向戚继光讲明倭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党争。几年前,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东南各路兵马对付倭寇,成果显著,次次大捷,差不多将倭寇集团一网打尽。朝中专权是严嵩一党,张经不是严嵩党人,并且和严嵩党人有过节,严党也不希望他掌握东南兵权,就处处罗织罪名,言官不断弹劾,诸如“糜饷殃民,畏贼失机”。最后,张经被撤职查办,抗倭大好形势付诸东流。东南官场派系林立,除去勾结倭寇的奸人不说,其他人互不配合,互不救应,导致东南政治军事体制在倭人面前一盘散沙。

最后,徐阶向戚继光介绍了身边的年轻人,嘱咐戚继光,安心剿匪,朝中以后有他在,你就不会有后顾之忧。

这个年轻人向戚继光抱拳行李,并说:“我叫张居正,戚将军辛苦了”。

4

义乌矿山,戚继光和当地县令赵大河提着重礼去拜访开矿的大小头目。戚继光需要从这些矿民里挑选出一支新兵,用来训练,抗倭。当初,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上司和同僚后,都招来一阵嘲笑,军队都不是倭寇的对手,更别指望这些乡野村夫了。好在朝中内阁大学士徐阶鼎力支持,并且得到义乌县令赵大河的积极响应。

明朝义乌多矿山,当地矿民为争夺开矿权经常发生械斗,逐渐养成了民风的彪悍。戚继光需要有血性的士兵,倭寇桀骜、凶恶、轻生,只有打起架来不要命的义乌人不惧。选兵标准是勇武,服从,最好和倭寇有仇,如果家人被倭寇所杀,上战场国仇家恨就可以一起报了。首次招兵招到4000人,这批矿民就成了日后鼎鼎大名的戚家军的骨干。

他又想起当年登州和日本刀客决斗,自己完全占下风那一幕。宝刀出日本,其刀轻短利,世所罕见,中国人上战场习惯用重刀,重者如朴刀,抡圆膀子一刀下去可以将人砍成两截,但是战场形势瞬间万变,敌人是会动的,再猛的重刀逮不住敌人,其笨重反而成为劣势。戚继光就效仿日本刀打造出了轻细窄利的新刀,史称戚家刀。

江南多竹,就地取材,在三米长细竹顶部装上枪头,顶端周围留有锋利的枝干,这种武器就叫狼筅。竹软不易折,日本刀再锋利,很难砍断狼筅,而且一刀砍下,刀往往被夹在竹子上,狼筅手使劲往后提,像钓鱼提竹竿一样缴获日本刀。所以,每次战斗,戚家军都能缴获大量敌刀。

江南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倭寇往往以一字长蛇阵来犯,顶头尾部两端是真正厉害的真倭,中间全是充数的脓包假倭。根据地势和敌阵。戚继光改编了唐顺之创立的鸳鸯阵,杀伤力极大。鸳鸯阵听这名字就能猜出其精髓就是互相配合,互相救助,如同鸳鸯成双成对不落单。

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戚家军十三战十三捷,斩杀倭寇3000人。

嘉靖四十一年,戚家军第一次入闽,斩杀倭寇5000人。

嘉靖四十二年,戚家军第二次入闽,斩杀倭寇20000人。

嘉靖四十四年,戚家军进入广东,和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的俞家军配合,斩杀倭寇30000人,彻底肃清东南倭患。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诗是戚继光在18岁那年写下的。他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5

“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

这是《明史》对戚家军的记载。

“”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

这是戚继光的自我评价。

兵家有四派,权谋派、阴阳派、形势派、技巧派。

兵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也。诸如孙武、吴起、乐毅、韩信。

兵阴阳者顺时而发,假鬼神而为助者也。诸如张良、诸葛亮、司马懿、刘伯温。

兵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以少而胜多也。诸如项羽、卫青、霍去病、岳飞。

兵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利攻守之胜者也。此派首推戚继光。依靠制度而建军,重选拔,重训练,重军纪,重装备。其亲手打造之轻刀快马戚家军让敌人闻风丧胆。是16世纪东亚最强之军队。

你可能感兴趣的:(轻刀快马戚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