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个迷茫的应届生身上,是否看到了当年的你?

最近面试很多应届生,当我问他们“你对自己的接下来3-5年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嗯,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是的,几乎所有的面试都会问到这个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你是否有意愿在这个应聘的岗位上长期发展下去,涉及到你接下来的工作态度和愿意付出的努力程度!

可是失望的是,绝大多数应届生的回答都很类似:我还没有想清楚....

从应届生的身上,有没有看到你当年自己的影子?至少我如此。


从那个迷茫的应届生身上,是否看到了当年的你?_第1张图片

12年前我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的时候,当明确地知道我不打算继续往研究方向发展之后,我为自己找了几个职业方向:高校教师、记者和职场人士。

记者:通过读硕士的这三年的积累,我几乎清楚地知道,一个非传播专业毕业的学生要去大媒体做记者的几率几乎为零。但我依然积累了在学校研究生报主编的经验,并且去了几个小杂志社实习。通过这些实习,我知道当记者需要经常各地跑,并且不分时间段随时派遣,而且在赶稿的时候还需要加班熬夜。后来毕业的时候我也分别拿到了还可以的报社和杂志社的offer,但我认为这样的工作方式不太适合我。

高校老师:在上海要成为高校老师,几乎一定得是博士毕业,除了英语老师。因为并非英语专业,我通过大量的兼职的方式,积累了不少成人英语教学的经验,也在一些三流高校兼职上课。但我很快否定了这个选择,因为我知道高校教师的收入其实是很少的,并且在短期内很难做改变。同时我自己体会到了,对于成人而言,一个老师的影响其实非常有限,尤其是语言教师。

职场人士:很可惜的是,当时我并没有对于职场各种职能的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而是随机选了我同学从事的行业,人力资源。但幸运的是,我还算适合这个行业,并且也顺利地实现过度。

回想起来,当年的我一直很彷徨,虽然也算相对清晰地给自己了一个定位。直到现在了解到了霍兰德职业类型分析,知道自己是EAS型,在商业(企业)、艺术文学(记者编辑)以及社会型(教师)几个职业中,选择了商业几乎是自然的选择。如果当年早早知道,并且给自己清晰的规划,岂不是会少走弯路?


从那个迷茫的应届生身上,是否看到了当年的你?_第2张图片

因此,做爸爸妈妈的,可以考虑在孩子读高一的时候就给做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尤其是那些已经进行了新高考改革的地区,因为需要提前进行科目选择,大学的专业选择已经提前在高中就进行了!也就是如果你没有提前选择好对口的科目,有可能你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不能选到你喜欢的专业。

而那些已经选好专业在读大学的同学,也应该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了解自己兴趣是基础。也可以主动找到学校职业中心了解学校可以提供的帮助,甚至有条件的,可以去找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给自己量身定制一个发展方案。 如果所读的专业并非自己将来打算从事的工作,可否提前做一点准备,甚至读个第二专业?

嗯,人生如戏,但没有脚本的戏,是会唱不下去的,或者就是乱糟糟的烂戏,你选择哪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那个迷茫的应届生身上,是否看到了当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