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故事-桑叶(标准中药 水果)-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降血糖

中草药的故事-桑叶(标准中药 水果)-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降血糖


中草药的故事-桑叶(标准中药 水果)-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降血糖_第1张图片
image.png
中草药的故事-桑叶(标准中药 水果)-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降血糖_第2张图片
image.png

桑叶的故事

  • 盗汗

相传宋代时,某日严山寺来一游僧,身体瘦弱且胃口极差,每夜一上床入寐就浑身是汗,醒后衣衫尽湿,甚至被单、草席皆湿,20年来多方求医皆无效。

一日,严山寺的监寺和尚知道了游僧的病情后,便说:“不要灰心,我有一祖传验方治你的病保证管用,还不花你分文,也没什么毒,何不试试?”翌日,天刚亮,监寺和尚就带着游僧来到桑树下,趁晨露未干时,采摘了一把桑叶带回寺中。叮嘱游僧焙干研末后每次服二钱,空腹时用米汤冲服,每日1次。连服3日后,缠绵20年的沉疴竟然痊愈了。游僧与寺中众和尚无不惊奇,佩服监寺和尚药到病除。

  • 青光眼

《本草纲目》有洗青盲法:“昔武胜将军宋中孚患此(青盲即青光眼)二十年,用此法,二年目明如故。屡有效验。”其法是:“新采青桑叶阴干,烧存性,于瓷器内水煎,倾出药液澄清,温热洗目。每日一次。

  • 咳嗽

唐代《养疴漫笔》载一桑枝治嗽养生案:“越州一学员叫仇山村,少年苦嗽缠身,咳嗽不止,百药不效。成年后,一老师授一单方,教他取桑树,用南向柔枝一束,每寸折纳锅中,共二十一枝,以水五碗煎至一碗,盛瓦器中,渴即饮之。服一月而愈。”

食用

桑椹为水果

中草药的故事-桑叶(标准中药 水果)-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降血糖_第3张图片
image.png

《本草纲目》云“史言魏武帝军乏食,帝得干葚以济饥。金末大荒,民皆食葚,获活者不可胜计。则葚之干湿皆可救荒,平时不可不收集也。”

配方

中草药的故事-桑叶(标准中药 水果)-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降血糖_第4张图片
image.png
  • 桑霜

为桑柴灰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

性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积。主痈疽疔疮;噎食积块

用法用量内服:3-6g,冲烊入汤剂。外用:适量,涂敷。

  • 桑皮汁

为桑科植物桑树皮中的白色液汁。

性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主口舌生疮;外伤出血;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搽。

①治小儿鹅口:桑白皮汁和胡粉敷之。(《子母秘录》)

②治口及舌上生疮,烂:斫桑树取白汁涂之。(《圣惠方》)

  • 桑白皮(药典)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用法用量6~12g。

①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②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殷鲜: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净刮上黄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干,一处捣为末。每服米饮调下一、二钱。(《经验方》)

③治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桑根白皮二钱,麻黄、桂枝各一钱五分,杏仁十四粒(去皮),细辛、干婪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④治小便不利,面目浮肿:桑白皮四钱,冬瓜仁五钱,葶苈子三钱。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⑤治卒小便多,消渴:桑根白皮,炙令黄黑,锉,以水煮之令浓,随意饮之;亦可纳少米,勿用盐。(《肘后方》)

⑥治糖尿病:桑白皮四钱,枸杞子五钱,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传染性肝炎:鲜桑白皮二两,白糖适量。水煎,分二次服。(《福建中医药》(3):26,1961)

⑧治产后下血不止:炙桑白皮,煮水饮之。(《肘后方》)

⑨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阴头,皆赤色者:水二升,桑皮(切)二升,煮取汁,浴之。(《千金方》)

⑩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蜀桑根白皮,阴干捣末,烊胶,以酒和敷肿。(《千金方》)

⑾治蜈蚣毒:桑根皮捣烂敷或煎洗。(《湖南药物志》)

⑿治坠马拗损:桑根白皮五斤。为末,水一升,煎成膏。敷于损处。(《经验后方》)

  • 桑瘿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桑老树上的结节。

性味苦;性平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温;止痛;消肿。主风温痹痛;胃痛;鹤膝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酒浸、醋磨服。

复方治老年鹤膝风:桑树上结累一块, 以陈米醋磨服,取泻。泻后,急服补中益气汤。 (《岭南采药录》)

  • 桑沥

性味甘;性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痉;清热解毒。主破伤风;皮肤疮疥

为桑科植物桑的枝条,经烧灼后沥出的汁液。

①治破伤中风:桑沥、好酒,对和温服,以醉为度,醒,服消风散。(《摘元方》)

②治小儿身面烂疮:轻粉、雄黄各五钱,猪胆一个,滑石一两,硫黄五钱,穿山甲十五片(炙),凤凰退(烧存性)五钱。为末,用桑油、猪胆汁调,绢包擦之。(《纲目拾遗》)

  • 桑椹酒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同药曲酿成的酒。

炮制《纲目》:用桑椹捣汁煎过,同曲米如常酿酒。

性味甘;性凉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主肾虚水肿;耳鸣耳聋

用法用量内服:5-10ml。

  • 桑椹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

性味甘;酸;性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熬膏、浸酒、生啖;或入九、散。外用:适量,浸水洗。

  • 桑椹(药典)

性味甘、酸,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

①治心肾衰弱不寐,或习惯性便秘:鲜桑椹一至二两,水适量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瘰疬:文武实,黑熟者二斗许,以布袋取汁,熬成薄膏,白汤点一匙,日三服。(《素问病机保命集》文武膏)

③治阴症腹痛:桑椹,绢包风干过,伏天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取汗。(《湃湖集简方》)

  • 桑根

性味微苦;性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定惊;祛风通络。主惊痫;目赤;牙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水洗。

①治风湿痛,跌打:陨伤,高血压:桑树根五钱至一两,大剂可至二两。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赤眼:鲜桑根一两。洗净,水适量煎服,或煮猪肝于早晨服。(《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血露不绝:锯截桑根取屑五指撮,取醇酒服之,日三。(《肘后方》)

④中蜀椒、蜈蚣毒:煮桑根汁解之。(《补缺肘后方》)

  • 桑柴灰

性味辛;性寒

功能主治利水;止血;蚀恶肉。主水肿;金疮出血;面上痣疵

用法用量内服:淋汁代水煎药。外用:适量,研末敷;或以沸水淋汁浸洗。

①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饮。(《梅师集验方》)

②治因疮而肿者,皆因中水及中风寒所作,其肿入腹则杀人:桑灰淋汁渍,冷复易。(《肘后方》)

②治金疮心痛:桑柴灰研敷疮上。(《梅师集验方》)

④治白屑:桑灰汁洗头。(《圣惠方》)

⑤治面上痣疵:桑条烧灰淋汁,八石灰熬膏,调点之。(《坦仙皆效方》)

⑥治目亦昏涩肿痛:桑灰一两,黄连半两,上二味,为末。每用一钱匕,沸汤浸,澄清洗之。(《圣济总录》神锦散)

⑦治白癜风:桑柴灰二斗,于大甑内蒸使气溜,取釜中汤淋汁热洗。(《圣惠方》)

⑧治大风疾,头面生疮,眉发髭脱落:桑柴灰,热汤淋取汁,用洗头面,以大豆水研取浆,解释灰味,次用热水入绿豆面濯之取净;三日一沐头,一日一洗面。(《圣惠方》)

⑨治赤秃:桑灰汁洗头,捣椹封之,日中暴头睡。(《千金方》)

  • 桑枝(药典)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性味微苦,平。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①治臂痛: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本事方》)

②治水气脚气:桑条二两。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圣济总录》)

③治高血压:桑枝、桑叶、茺蔚子各五钱。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睡前洗脚30~40分钟,洗完睡觉。(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双桑降压汤)

④治紫癜风:桑枝十斤(锉),益母草三斤(锉)。上药,以水五斗,慢火煎至五升,滤去渣,入小铛内,熬为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半合。(《圣惠方》桑枝煎)

  • 桑叶露

为桑科植物桑叶的蒸馏液。

性味辛;性微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主目赤肿痛

  • 桑叶汁

为桑科植物桑的鲜叶,摘破叶脉后渗出的白色液汁

性味苦;性微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消肿解毒。主止赤肿痛;痈疖;瘿瘤;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敷或点眼。

①治小石疖(今人呼为扎马疔):采二蚕桑叶滴下滋水,点上。(《经验单方》)

②消瘿瘤:蝌蚪一钱,蛇蜕(泥球包,煅为末)三分,鬼馒头滋干一钱,桑滋干一钱,乳香、没药各三分,麝香一分。共为细末,饭和捣为锭。临用时再取鬼馒头滋化开,以鸡翎搽患处。(《王秋泉家秘》)

③治乳痈:用桑叶(不拘头二叶),摘去半段,取后半段脂三分,黄柏八钱,水煎干,止用三分,饭锅蒸一次;夜露一宿,涂患处,能收口。(《集听方》)

  • 桑叶(药典)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5~9g。

①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②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濒湖集简方》)

③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炖热,再洗,每日洗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

④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

⑤治吐血: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入麝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

⑥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⑦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胜金方》)

⑧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罨纳之。(《仁斋直指方》)

⑨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盫之。(《通玄论》)

⑩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

⑿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⒀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山东中草药手册》)

⒁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参考资料

  • 讨论:道家技术-手相手诊看相中医等钉钉群21734177 qq群391441566 184175668 338228106
  • 中医世家桑叶介绍
  • 桑叶的故事
  • 用药参考

中药学描述

  • 桑叶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桑叶 药典

【拉丁名称】 FOLIUM MORI 药典

【汉语拼音】 Sang Ye

【中英别名】 铁扇子 ;

所属类别:

中药材 >> 解表药 >> 发散风热药

古籍出处:

《神农本草经》

基原:

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我国各地大都有野生或栽培。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炮制:

桑叶:除去杂质,搓碎,去柄,筛去灰屑。
蜜桑叶:取净桑叶,加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叶100斤,用炼熟蜂蜜20-25斤)

性状:

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疵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鳆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甘、苦,寒。归肺、肝经。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虽疏散风热作用较为缓和,但又能清肺热、润肺燥,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热犯肺,发热、咽痒、咳嗽等症,常与菊花相须为用,并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药,如桑菊饮(《温病条辨》)。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凉润肺燥,故可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粘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症。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温病条辨》);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3.肝阳上亢眩晕
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者,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平抑肝阳药同用。
4.目赤昏花
本品既能疏散风热,又苦寒入肝能清泄肝热,且甘润益阴以明目,故常用治风热上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可配伍菊花、蝉蜕、夏枯草、决明子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品。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常配伍滋补精血之黑芝麻,如扶桑至宝丹(《寿世保元》)。若肝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本品亦可与菊花、石决明、夏枯草等清肝药同用。
此外,本品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宜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除寒热,出汗。”
2.《本草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3.《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化学成分:

本品含脱皮固酮、芸香苷、桑苷、槲皮素、异槲皮素、东莨菪素、东莨菪苷等。

药理作用:

鲜桑叶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煎剂有抑制钩端螺旋体的作用。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动物高血糖症均有降糖作用,所含脱皮固酮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但不影响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脱皮激素还能降低血脂水平,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

  • 桑白皮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桑白皮 药典

【拉丁名称】 CORTEX MORI 药典

【汉语拼音】 Sang Bai Pi

所属类别:

中药材 >> 化痰止咳平喘药 >> 止咳平喘药

古籍出处:

《神农本草经》

基原:

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根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挖根,刮去黄棕色粗皮,剥取根皮,晒干,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炮制:

桑白皮 洗净,稍润,切丝,干燥。
蜜桑白皮 取桑白皮丝,照蜜炙法(附录ⅡD)炒至不粘手。

性状:

本品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窄不一,厚1~4mm。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性:

甘,寒。归肺经。

应用:

1.肺热咳喘
本品味甘性寒降,主入肺经,能清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同用,如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若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可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宣肺逐饮之药同用;治肺虚有热而咳喘气短、潮热、盗汗者,也可与人参、五味子、熟地等补益药配伍,如补肺汤(《永类钤方》)。
2.水肿
本品能泻降肺气,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尤宜用于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胀满喘急,小便不利者,常配茯苓皮、大腹皮、陈皮等,如五皮散(《中藏经》)。
此外,本品还有清肝降压止血之功,可治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症。

功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胪胀,利水道。”
2.《药性论》:“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
3.《本草纲目》:“桑白皮,长于利小水,及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

化学成分:

本品含多种黄酮类衍生物,如桑根皮素、桑皮色烯素,桑根皮素等;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还含有作用类似乙酰胆碱的降压成分;近又提得桑皮呋哺A。

药理作用:

本品有轻度止咳作用,并能利尿,尿量及钠、钾、氯化物排出量均增加;煎剂及其乙醇、乙醚、甲醇的提取物,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对神经系统有镇静、安定、抗惊厥、镇痛、降温作用;对肠和子宫有兴奋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本品对子宫颈癌JTC28、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近年研究还表明,还能抗艾滋病毒。

  • 桑枝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桑枝 药典

【拉丁名称】 RAMULUS MORI 药典

【汉语拼音】 Sang Zhi

所属类别:

中药材 >> 祛风湿药 >> 祛风湿热药

古籍出处:

《本草图经》

基原:

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全国各地均产。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用。

炮制:

桑枝 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炒桑枝 取桑枝片,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有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痕和黄棕色的腋芽。
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0.2~0.5cm,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微苦,平。归肝经。

应用:

风湿痹证。
本品性平,祛风湿而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应用,尤宜于风湿热痹,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普济本事方》单用煎服治风热痹痛,《景岳全书》一味熬膏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但因单用力弱,多随寒热新久之不同,配伍其他药物。偏寒者,配桂枝、威灵仙等;偏热者,配络石藤、忍冬藤等;偏气血虚者,配黄芪、鸡血藤、当归等。若与柳枝、杉枝、槐枝等配伍外洗,可治风毒攻手足疼痛,皮肤不仁,如桑枝汤(《圣惠方》)。
此外,本品尚能利水,治水肿;祛风止痒,治白癜风、皮疹瘙痒;生津液,治消渴。

功效:

祛风湿,利关节。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本草图经》:“《近效方》云: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光泽,兼疗口干。”
2.《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

化学成分:

桑枝含鞣质,蔗糖,果糖,水苏糖,葡萄糖,麦芽糖,棉子糖,阿拉伯糖,木糖等。近来从桑枝水提物中分得4个多羟基生物碱及2个氨基酸(γ-氨基丁酸和L-天门冬氨酸)。

药理作用:

桑枝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可提高人体淋巴细胞转化率,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 桑白皮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桑白皮 药典

【拉丁名称】 CORTEX MORI 药典

【汉语拼音】 Sang Bai Pi

所属类别:

中药材 >> 化痰止咳平喘药 >> 止咳平喘药

古籍出处:

《神农本草经》

基原:

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根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挖根,刮去黄棕色粗皮,剥取根皮,晒干,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炮制:

桑白皮 洗净,稍润,切丝,干燥。
蜜桑白皮 取桑白皮丝,照蜜炙法(附录ⅡD)炒至不粘手。

性状:

本品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窄不一,厚1~4mm。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性:

甘,寒。归肺经。

应用:

1.肺热咳喘
本品味甘性寒降,主入肺经,能清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同用,如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若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可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宣肺逐饮之药同用;治肺虚有热而咳喘气短、潮热、盗汗者,也可与人参、五味子、熟地等补益药配伍,如补肺汤(《永类钤方》)。
2.水肿
本品能泻降肺气,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尤宜用于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胀满喘急,小便不利者,常配茯苓皮、大腹皮、陈皮等,如五皮散(《中藏经》)。
此外,本品还有清肝降压止血之功,可治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症。

功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胪胀,利水道。”
2.《药性论》:“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
3.《本草纲目》:“桑白皮,长于利小水,及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

化学成分:

本品含多种黄酮类衍生物,如桑根皮素、桑皮色烯素,桑根皮素等;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还含有作用类似乙酰胆碱的降压成分;近又提得桑皮呋哺A。

药理作用:

本品有轻度止咳作用,并能利尿,尿量及钠、钾、氯化物排出量均增加;煎剂及其乙醇、乙醚、甲醇的提取物,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对神经系统有镇静、安定、抗惊厥、镇痛、降温作用;对肠和子宫有兴奋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本品对子宫颈癌JTC28、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近年研究还表明,还能抗艾滋病毒。

  • 桑椹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桑椹 药典

【拉丁名称】 FRUCTUS MORI 药典

【汉语拼音】 Sang Shen

所属类别:

中药材 >> 补虚药 >> 补阴药

古籍出处:

《新修本草》

基原:

为桑科植物桑Moms alba L.的果穗。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等地。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用。

性状:

本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长1~2cm,直径0.5~0.8cm。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圆形,稍扁,长约2mm,宽约1mm,外具肉质花被片4枚。气微,味微酸而甜。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性:

甘、酸,寒。归肝、肾经。

应用:

1.肝肾阴虚证
本品能补益肝肾之阴,兼能凉血退热,适用于肝肾阴虚之头晕耳鸣、目暗昏花、关节不利、失眠、须发早白等症。对肝肾阴虚兼血虚者,还能补血养肝。其作用平和,宜熬膏常服;或与熟地黄、何首乌、女贞子等滋阴、补血之品同用,如首乌延寿丹。
2.津伤口渴、消渴及肠燥便秘等证
本品又能生津止渴,润肠通便。兼阴血亏虚者,又能补养阴血。治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及肠燥便秘等证,鲜品食用有效。亦可随证配伍。

功效:

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主消渴。”
2.《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3.《本草经疏》:“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

化学成分:

本品含糖、鞣酸,苹果酸,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蛋白质,芸香苷等组分。

药理作用:

桑椹有中度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能促进T细胞成熟,从而使衰老的T细胞功能得到恢复;对青年小鼠体液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对粒系粗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降低红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可能是其滋阴的作用原理之一;还有防止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草药的故事-桑叶(标准中药 水果)-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