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们这些“一流的孩子”,应该上哪儿去找“一流的父母”投胎?

请问,我们这些“一流的孩子”,应该上哪儿去找“一流的父母”投胎?_第1张图片

如今有一种理论甚嚣尘上狼烟四起,正如今年某位高考状元潇潇洒洒,云淡风轻地宣布的那般:现在的“状元”家里都是很厉害的(他自己好像就是外交官家庭),有着很好的“教育资源”;放眼世界,如今的孩子想要成才,就是靠拼爹,永远只靠拼爹!看哪,大江大海波涛汹涌,拼爹时代的浪潮向你奔腾而来了,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认怂儿混蛋,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归了包堆一句话,赢在射精前,赢在子宫里。

另外很多爆文里也常说,三流的父母不配有一流的孩子,比如你自己是贩夫走卒之流,要财富没财富,要阶层没阶层,要品味没品味,你怎么可能会有出色的孩子呢?北宋官窑倒是有窑变,价值连城,你家可能出现这种异相吗?你自己一字不识,还要求孩子下笔千言?你自己连中专文凭都是混出来的,还敢要求孩子去拿奥数冠军……

与此相对的,是我在看网上看到另一篇爆文,说是豆瓣上有一个很火的帖子,有个10岁的孩子(是发帖人的侄子),全班考试拿第一,奥数,英语,围棋,轮滑,样样精通,但他说,“父母不配有我这么好的儿子”。因为他“父母没什么钱,只开得起十几万的车,同学都拿iphone7,而他只有儿童手表”;他每天努力“学英语是为了以后能出国留学,学围棋是为了锻炼自己大脑,锻炼身体是为了让身高突破家庭基因的束缚”,总之,他所做的一切的努力,都是“我努力优秀,是为了自己能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


请问,我们这些“一流的孩子”,应该上哪儿去找“一流的父母”投胎?_第2张图片

有人说,“这样的孩子智商高但太现实太自私,也有人说完全是父母自私的结果”。当然,这个孩子的例子比较极端,生理年龄才10岁,心底竟然比某些三十岁的成年人还更冷静更理性,这,不知道是该夸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早明理呢,还是该说他只不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功利主义者”?思潮辗转反侧之余,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其实这个孩子也是让人心生怜惜的——当然他对父母如此冷漠,理性到了去除一切“多余情感”,只剩下了赤裸裸的利益掂量的地步,值得商榷——他亦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现有的教育制度(鸡血教育)下的牺牲者。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阶层固化”,据说“所有的上升通道都统统关闭”,而往下的通道却是永远向你敞开着,就差找个穿旗袍的迎宾小姐对你说“欢迎光临,欢迎您加入底层社会”了。那么,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通过教育来上升一个阶层,似乎就成了“华山一条路”,崎岖又险峻,在铺天盖地的鸡血教育宣传文与“主流声音”的轰炸下,现在就连“聪明”的,年仅10岁的孩子都知道自己要跨越阶层将会非常困难,甚至会“头破血流”。


请问,我们这些“一流的孩子”,应该上哪儿去找“一流的父母”投胎?_第3张图片

孩子心里的纯洁,童真与天籁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塑造和成全的。假如满世界都在嚷嚷“穷人家的孩子就是比不上富人家的,富人先天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可以出钱让孩子上国际学校,贵族学校,去国外留学,上各种贵价培训班,琴棋书画之外还学高尔夫,骑马,滑雪,击剑……出来之后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你们穷人生的孩子钢琴考个级都当成大事儿,这个从眼界,境界上来说,就输了”……那么,假如光凭“砸钱”来拼“成材率”的话,确实,出生于普通人家的孩子的确可以用此来做自己不肯努力的最大借口了;另外,这对一些非常努力(或者自身有天赋)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无言的残酷的伤害——因为,整个社会都在对他们叫嚣,“你们再努力也是白搭,人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投胎”……

最近有个新闻,某“13岁少女考上了浙大医学院”,这个天才少女“6岁上小学,7岁读初中,9岁上高中,12岁参加高考,生于广东湛江地级市,父母都是水产公司职员。父母回答“教育之道”时说:没有特别的教育理念,没有独创的学习方法,连补习班也没上过,父母只是配合学校的工作,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步学下来的”。这让当时以为她要么是出生于高知家庭,要么是出生于大富之家的人眼镜都碎了一地——很“吊诡”的是像这样的天才少年以前若是出生在贫寒之家,并没有什么人会大惊小怪,但现在因为“寒门难出贵子”,“寒门难出人才”的理论压倒一切,大家反觉得像她这样的例子太过“稀罕”了。


请问,我们这些“一流的孩子”,应该上哪儿去找“一流的父母”投胎?_第4张图片
13岁上大学的女孩

其实天才都是上帝(这个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无关)指定的。上帝指定的时候是不会去看你家有多少存款,你爹当的官是副国级还是卖炊饼的,你妈妈貌若天仙还是一个女版“镇关西”,上帝只会把天才的种子撒向人间,然后让他们开花结果。

同样,出生于豪富之家的孩子确实拥有了比平常人多得多的,优越得多的“教育资源”,但是有一条颠扑不破的公理:无论父母给孩子多么好的条件,他们也不会按照父母所设想的那样走完一生。富家子弟中就是有不少人哪怕是亚里士多德来教他哲学,霍金来教他物理,村上春树来教他跑步外加日语,他也是石板一块,愣是学不进去(这个你看下王思聪就知道了,只凭他自己的能力,他能找到一个5K的工作,我倒找你钱),但他们一生衣食无忧倒是可能的,因为光凭吃祖产就可以过几辈子,普通智商的人只要不是彻底的败家子,守住家业,维持体面富裕的生活并不难做到。

但,这世间却绝没有钱花下去就一定能收获“人才”的道理,因为“人才”不是南瓜,也不是地瓜,人才就是人才,世间大部分的人都是庸才,人才只是一种稀缺物种,是一种少数民族,是偶然概率的事件,所以,他们与出生无关——通俗地说,没有半毛钱关系。


请问,我们这些“一流的孩子”,应该上哪儿去找“一流的父母”投胎?_第5张图片

所以,我很讨厌把人分成什么一流,二流,三流,什么一流父母三流孩子,三流父母一流孩子……无论是从财富,社会地位,还是从什么教育,教养,境界来分,都有点欠妥。如果真要这么划分的话,那么,个人认为,“一流”的父母常常会有“三流”的孩子(那些伟人,名人之后,父母光环之下只属庸常之辈的孩子还少吗),“三流”的父母当然也会有“一流”的孩子(要不“英雄莫问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里脍炙人口的俗话又从哪里来呢)。

投得一个好胎,含着金钥匙出生(当然比含着通灵宝玉出生的档次略低一点)固然是幸福生活的开始,但也可能是一生噩梦的开始(这样的例子历史上,生活中不胜枚举),因为人的命运有很多不可掌握的因素,千奇百怪瞬息万变。现在特别宣扬的,甚至是妖魔化的“出身论”,“拼爹论”,那不过是反射了这个时代人们心底无处不在的焦虑感,与不安全感,这种“反射”,一开始还是正常的一面镜子,后来就变成“哈哈镜”了,彻底扭曲“变态”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问,我们这些“一流的孩子”,应该上哪儿去找“一流的父母”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