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94 用风险投资逻辑来指导我的时间管理——生活小记

(一)考试生活


每年6月、1月,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此乃大学生活中挑灯夜读的月份。为啥? 因为考试呗。


谈及大学考试,我从大一下开始,就已经对绝大多数大学的考试秉持一种极其批判的态度,甚至有种罢考心态......(当然这只是心态而已,并非说我不考试)


尤其是最近,学校要求考一门叫做《成本与管理会计》的书籍, 说实话,对于经常阅读书籍的我来说,第一眼看这本书时,我就知道这是本盗版书。你知道对于一个爱阅读的人来说, 看着盗版书,还要将其应付在考试中,是有多么难受嘛,于是我就会想:我的时间怎么会花在这种事上阿,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教育真是害人不浅阿.....


当然,虽然我现在非常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毫无意义的事上,花费在一些毫无价值回报的事上,但,注意这个“但”,我居然有时还会乐意去做......


以上这句话,从逻辑上,挺矛盾的吧,我明明特别不想做一些事,但我居然还会乐意去做。 是不是很奇怪?


(二)大脑双轨决策机制


哈,答案肯定是不奇怪。我前几天看到《朋友圈的尖子生》这篇文章中说了这么一句话: 当我的直觉与证据相冲突时,我会选择证据,即便那个直觉是我特别想要的。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将人的大脑分为感性脑与理性脑,很多时候我们产生一些情绪方面的想法,是因为感性脑的驱使,如果总是一昧地听从感性脑,人与动物其实没有太大差别......以上文例子来说,我的感性脑让我特别不想考试,而且还是看着盗版书考试,这对当下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但我的理性脑告诉我,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就该去应试,否则学分怎么办?我将这种现象杜撰了一个概念,叫做“大脑双轨决策机制”,即当感性与理性相冲突时,要听从理性.


其实这点非常难,尤其是对于当下的我而言,我是极其不愿意把时间花在一些无关的琐事上,不过我现在有时就会在自己的日常时间表上安排一些琐事,为什么? 又回到刚刚那么问题,我特别不想做的一些事,居然还会去做。 其实这本质上是心态的问题,我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心态上的转变,得益于我在投资学中学到的“风险投资组合理论”。


(三)风险投资组合理论


在此,先简概下风险投资模型: 就是一般VC在投资时,会锁定一个增长最为迅猛的行业,然后在这个行业中找到一些可能会高速增长的初创企业,比如找到企业A、企业B、企业C,然后向这些企业注资,通过这种分散组合的投资策略,在获得最大化收益的同时,从概率上保证风险最低。


这个模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风险投资组合理论”,这个策略可以反映出作为投资方所应该秉持着一种心态,即我不能保证我的投资都能够带给我正反馈,它可能是负反馈,也可能是0。


也正因此,将这一逻辑运用到个人时间管理上时,自然而然就能够转变我们的心态


我现在对时间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我会把“时间”当作我的投资资本,那么每天,我都是在充当着投资方这一角色。于是我就会想,我今天把时间投资在这件事上,能给我带来正反馈吗?能保证我的正反馈最大化吗?显然,一旦你对时间秉持着这种态度,那么就可以动用“风险投资理论”,来对你的时间进行安排。也就是说,我绝不可能保证我一天中每一模块的时间投入都能带给我收益,这收益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如果有些事情真的给我带来负收益,那也没关系啊,毕竟我早有准备了嘛


(四)小结


本文是篇生活小记,主要阐述了我在个人时间管理方面,由于做了一些让我非常不愿做的事时,导致我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于是我借用风险投资逻辑来解决我的这一问题,转变我的心态。


(五)本文复盘


从这篇文章中会发现,其实学知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你学习了这个知识后,可以用它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并且问问自己怎么根据你所学的,来指导你的日常生活。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知识无用,知识枯燥,而是我们压根没去用然后才感觉到知识无用。

学习的本质在于学知+练习,学了知识就得进行实际运用,缺乏实践,仅仅是纸上谈兵,那么这个知识是很难“刻”到我们的脑海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394 用风险投资逻辑来指导我的时间管理——生活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