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但谁又在乎呢?

粗粗算起来,冯小刚上次导演《私人订制》到现在已经三年时间,虽说电影票房挺好,但口碑却是越来越让人无法捉摸。

不过我们的冯小刚也没闲着,没事在微博上开开炮,批评一下庸俗的网友讽刺一下小鲜肉,拍手机广告,参加各种综艺节目,跟徐老师在节目上秀恩爱,顺带唱唱歌,中间还顺道拿了个影帝。

我不是潘金莲,但谁又在乎呢?_第1张图片

后来他在微博上跟人干仗越来越凶,一会儿说现在做电影的都太浮躁,急功近利,一会儿又说现在的观众没审美,整天跟着小鲜肉的屁股跑,根本不懂什么是电影。如此一来二去,真成了《老炮儿》里的六爷,也获得了外号「小钢炮」。

小钢炮阔别三年,又找回了刘震云,拍了这部《我不是潘金莲》。

我不是潘金莲,但谁又在乎呢?_第2张图片

试探,是冯小刚拍电影的核心。


这部剧,我们说它是戴着镣铐跳舞,亦或是委婉的讽刺。

其实,从冯小刚的角度出发,他想做的事,就是试探。试探广电对中国电影的包容度,试探在中国表达观点的尺度,试探观众的接受程度。

所以,无论观众觉得《我不是潘金莲》好看也好,不好看也好。对于冯小刚来说,这就是他现在所能达到的最佳程度了。因为冯小刚就是冯小刚,他觉得,你们爱怎么看怎么看,我该怎么说还怎么说。

影片直接采用「圆镜头」的方式,就是冯小刚式的执拗,去试探观众的接受度,以及电影的可能性。正是这么个拧巴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突破。你可以说他在故意制造噱头,或者是人老了开始剑走偏锋,但冯小刚自己说:

“我有一千个理由用圆镜头,但我就不爱跟你们说道,我TM就想用圆怎么了?你们谁不想投资就走,我自个儿出得起钱。”

对于「圆镜头」,我认为是值得赞赏的,但接受起来,总是费事的。

圆形构图即对应着传统中国的圆形窗户,带给我们强烈的偷窥视角,这成为圆形构图的一个功能,你可以称之为圆窗或是锁眼视角,它的意义都是偷窥。

观众成为一个偷窥的旁观者,去观察片中呈现的那个光怪陆离的荒诞世界,所谓镜花水月,这正成为影片的一大妙处。

我不是潘金莲,但谁又在乎呢?_第3张图片

人们说,这是一个女人和二十八个男人的故事,那些镜头之外的人,全都被模糊化了,镜头之外的细节,全都被剔除了,我们就像是站在一旁偷偷的窥视一切发生的人,变成了那些无数个模糊的人。

另一方面,「圆镜头」搭配上具有文艺气息的场景,南方乡村更加效仿宋代山水画,交代故事背景,更像读一本书,看一册连环画,或听人说故事。

我不是潘金莲,但谁又在乎呢?_第4张图片

如果此时,旁边配上一本《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这类谴责小说,是不是更能让你体会到这种历史代入感。

总体来说,它是一部优秀的影片


豆瓣的评分开始持续走低,从开盘的7.5分已经一路跌到了7.1分,极具两极化的评论开始出现在豆瓣,微博,朋友圈。但我依然认同他是冯小刚这么多年来最用心和最优秀的一部作品了。

所有优秀的影片都是万花筒,不同的人能在里面看出不同的东西,对于这部影片,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总会想到《红楼梦》。

正如鲁迅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部剧,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观感。

有人看到了情,李雪莲与前夫,与屠夫,与赵大头,正是人间情欲百态。毒 sir 对这部电影「情」这一部分的点评,这是男权思维一个显著的潜意识:女人的贞操,是能拿来交易的。

无论是从这些与李雪莲产生联系的男人,甚至是李雪莲自己,都深深的陷入中国几千年男权主义这个陷阱里。

我不是潘金莲,但谁又在乎呢?_第5张图片

有人看到了真实的人性,真实到让人不适,而冯小刚就是要把这些毒药一一端出来,不带有丝毫伪装。

赵大头跟李雪莲求婚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能因此得到一个编制;
郑重们“帮助”李雪莲是为了明哲保身;
屠夫肯为李雪莲做事是因为想跟她睡觉;
连阻止李雪莲自杀的果农,也是为了不想惹上麻烦。

而李雪莲自己想要抹去的「潘金莲」这个标签,其实并没有一个人在乎。这样荒诞的剧情,在真实的世界里是如此的常见。你在生活中,会不会被贴上许多的「标签」。这样的标签,你努力的想要撕掉,但是别人并不在意,异或是根本不在乎。

无论你是发了疯发了狂,还是绝望的奔走,在别人眼里,都毫无意义。贴上的标签,你以为撕掉的时候,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提醒你它仍在那里。

我不是潘金莲,但谁又在乎呢?_第6张图片

有人看到了官场,李雪莲与剩下的一大波来来去去的官员,共同谱写了一部荒诞的官场众生相。冯小刚在描写官场上,试探了审查的底线。电影中有典型的政府会议,有半路截访,有被请喝茶。

我不是潘金莲,但谁又在乎呢?_第7张图片
政府会议里夸张又真实的准备过程
我不是潘金莲,但谁又在乎呢?_第8张图片
李雪莲截车上访
我不是潘金莲,但谁又在乎呢?_第9张图片
李雪莲被请去「喝茶」

冯小刚尝试着触动「禁区」,让这些政治角色粉墨登场,尽显丑态。像《红楼梦》一样,这些政治小丑们,被抽象化了,每个人名都是依照含义而起。

底层的官员是不留情面的讽刺,王公道(枉公道)、贾聪明(假聪明)。省长、市长名字则比较委婉,如储敬琏(敬廉)、史惟闵(为民)。级别最高的“首长”,更是隐去了姓名。

然而,这种带着镣铐的舞蹈,并不是那么美观。


为了描绘官场,冯小刚只能用近乎真实的镜头去展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像是我们平时在新闻上看过的一样,更是我们平时经历过的并无二致。

无论是政治会议的准备,服务员拉线对齐水杯的镜头,还是首长欲抑先扬的讲话,下级拼命记笔记的动作。它和我们的生活一模一样,甚至会让你迷惑自己是在看一出电影,还是自己正置身其中,是一个小小的下级。

我不是潘金莲,但谁又在乎呢?_第10张图片

冯小刚想要拍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影片,他想发声,想要做一些正确的试探。但结果是, 影片的许多片段,变得平淡而充满尿点,像极了坐在会议室里,无聊的等待首长作指示。

但你要知道,正是这一点点的触底,在以前的电影里,根本都不敢表现的。

好与坏,自有时间评判。


一出黑色幽默的讽刺剧,却描绘了一个让我们无比熟悉的真实世界。这种充满了冲突感的观影体验,也许正是这个电影的最大贡献。

微博上语出惊人的老钢炮,与口无遮拦的耿直王少爷,吵的火热。观众们忙着站队,又助推着这部电影,向着更高的热点进发。

我不是潘金莲,但谁又在乎呢?_第11张图片

但这些故事总会过去,无论是华谊兄弟与万达的私仇,冯小刚和王思聪的骂仗,都躲不过半个月的热度。

电影结束,****我们从电影世界里回到真实世界,发现里外并无二致,我们也一样生活在这样的方圆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远比电影更加荒诞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潘金莲,但谁又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