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陆鑫    李士金   刘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_第1张图片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学术生态细节” [2]之考察正如个体生命对自己的身体加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的是健康快乐的生活下去。 袁编云:“欧阳修、张先、苏轼等词人为官伎作词的事,词话中屡有记载,不尽是出于虚构。” [3]上文云“不尽是出于虚构”,这样的用词似乎“稳妥”,其实语意含糊不清。欧阳修、张先、苏轼等词人为官伎作词,词话中既然“屡有记载”,那就得承认,前人记载了此事,若是认定其“虚构”,则必须拿出足够证据。而云“不尽是出于虚构”,意味着什么?此岂非是说基本上是“出于虚构”!若“尽是出于虚构”则是说全部都是虚构,无一真实可信也。“不尽是出于虚构”是说百分之一、二不是虚构的,这样的表述会给读者什么信息内容呢?欧阳修、张先、苏轼等词人为官伎作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呢?还是虚构的?从袁编的文字能够看得明白吗?袁编云:“歌台舞榭和歌儿舞女既然成为士大夫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滋生于这种土壤的词自然会异常兴盛。” [4]从上文可见袁编所谓“士大夫”不能把坚持理学原则的理学家包括在内。“歌台舞榭和歌儿舞女”显然不是程朱等理学家“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即使一般意义上的“士大夫”,也不可能都把“歌台舞榭和歌儿舞女”当作自己“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袁编云:“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5]上文把唐诗比为“一座巨大的山峰”,认为这座山峰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宋人“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唐诗既然是宋人“学习的典范”,如何会造成他们沉重的心理压力?唐诗又何以成为一种“阴影”呢?诗以言志达情,前人典范尽可模仿学习,社会生活内容变化,社会风气不同,价值观变易,文学创作必然会有自己特殊的新面目,总是要按照其发展规律性不断前进的。“沉重心理压力”说、“阴影”说显然站不住脚。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悲剧原因探讨

“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的真实的艺术的反映。”在整个学期的古代文学作品选的学习中,李士金老师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老师曾将学习古代文学系统的分为三个层次:理解语言文字是学习欣赏古代文学的第一个层次;理解作品写作的社会时代背景和具体写作情境是学习欣赏古代文学的第二个层次;理解古代作品深刻的超越时代的象征意蕴是学习欣赏古代文学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核心的层次。所以,老师在带领我们学习古代文学作品选时,脱离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堂演讲的方式来锻炼自己。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是十分可行的,首先,学生在准备时肯定要大量的查阅资料和阅读文章,就像我准备讲元好问的词的风格的时候,我查阅了大量关于元好问的生平资料,因为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知人论世。在此之前我对元好问的认识只是在他写的那几首诗上,因此这次的演讲让我对元好问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其次,在做作品分析时肯定需要大量的作品阅读,我在做萧德藻《古梅二绝》中梅的形象演变过程中,就查阅了大量的关于梅花的诗歌文章,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资料的简单罗列,而是需要将此融合进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然后展现在我要讲的ppt中。真的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啊!再次,在聆听其他同学的讲述后,老师会要求我们做一个即时小结,谈谈在同学的讲述中学到了什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李清照的讨论,老师让我们结合当今时代的观点来看李清照这个人,让我了解到了李清照的性格对其命运的影响。还有一系列的作家如陆游苏轼等等,老师都鼓励我们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待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最后,老师每次做的课堂补充都让我受益匪浅,老师在传授他的见解总是通过一个个例子来加以例证,让我深刻的是对《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悲剧原因的探讨时,同学将主要原因归结到了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老师当堂指出了他的错误,表明封建礼教维护所有人民的利益,一味地将爱情悲剧归结到封建礼教上是不对的,其原因在于个人生命遗传结构的缺陷。在将近一个学期的古代文学作品选的学习中,李士金老师其实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按照书本向我们传授知识,而是让我们自己通过演讲和探讨了解到古代文学其实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的真实的艺术的反映。真正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总的来说,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不仅锻炼了自己上台演讲的能力,而且对于如何学习古代文学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经验。(陆鑫)古代作品选课在大学三年已经上了有两个学期了,但是大三这个学期李士金教授的古代汉语课给我留下的感受是最深的。并且我想在我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想起这段经历。首先第一次见到教授就让我难忘,教授留着长长的胡须戴着一副眼镜全身散发着睿智学者的气息。果然上课过程中教授能对任何知识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并且还能做到对我们进行教化,教我们该如何做一个最完美的人。李教授的课堂也是很别出心裁的,教授考虑到我们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上一致认可那种灌输式的讲课模式。教授认为这样是不利于我们未来发展的,所以实行了不一样的上课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自发的接受知识。每节课让学生走上讲台讲授自己搜集到的知识自己精心准备的成果。我觉得这样是非常好的这样不仅锻炼我们的演讲能力有利于我们的以后的职业的准备,更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我觉得教授的课堂是非常新鲜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的有知识性的,我们应该大力推崇这种课堂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最后教授曾说过古代诗歌是古代人民生活最深刻最形象的反映。要学好古代诗歌就要走进作者,走进人民,走进他们的内心。谢谢教授让我在我的人生中能够有幸做您课堂的一员。(刘倩)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传承圣贤文化不是一二三四的教条主义说教,而是用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体现真理性。比如两会委员中有人提出“尽量让国人少求人、不求人”,体现的是依法治国的精神实质,其中说了不少的实例,从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到看病医疗,国人都要到处求人,被求者在其它境遇中亦成为求人者。一位司局长级别官员的女儿对她爸爸说的移民外国的理由让我们震撼:以后您的外孙上幼儿园小学再也不用求人了!这个理由竟然让开始还不赞同女儿离开自己的爸爸同意了她移民的决定。古代社会的情况也是如此: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的行为方式比一千部一万部说教的著作更能影响人的心理状态。“神鸡童”的事实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是无与伦比的,甚至可能引起灾难性后果。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政府要采取一个什么样的实际行动,要宣布一项什么法律制度是必须慎而又慎的。唐人陈鸿给我们留下这个《东城老父传》的故事正是我们民族的肌体生病的一个解剖实体,可以供研究参考,供一般大众见习以启深思。 [6]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许文君,李士金.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以《朱熹论韩愈文学理念及其创作》一文为例[J].长江丛刊,2017(12)上:19-20.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10页。

[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10页。

[5]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13页。

[6]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