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心理咨询中的阅读疗法实证研究——以单亲家庭儿童为例

笔者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阅读学和阅读疗法的研究者和践行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来,一直试图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用阅读疗法来治愈来访者,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方面的困惑。在每一年接待的上百余次的来访者中,约有一半以上的咨询会借助阅读疗法。

下面,我将从这些案例中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谈。这是针对儿童实施阅读疗法的案例,效果显著。因为儿童是阅读疗法最合适的对象,他们心思单纯,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观念。头脑里并不像成年人那般有很多固化的思想和观念。

在介绍案例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明白三个大问题:阅读疗法概念及其作用,以及心理咨询种使用的阅读疗法有何独特之处。

第一,什么是阅读疗法

研究阅读疗法的专家们普遍认为,阅读疗法这一概念兴起于1916年。至今已有百余年了。当年,美国人塞缪尔·麦克乔德·克罗色尔斯在一本名叫《大西洋月刊》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文学门诊》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第一次创造了一个可以被译为"图书疗法"的词语"bibiotherapy",而这一词语的发明标志着阅读疗法的研究在西方的起始。

对于什么是阅读疗法,学者们各持一词。而中国本土研究阅读疗法的权威人士,北京大学的王波在其著作《阅读疗法》一书中,经综合分析了不同学者不同刊物的定义后提出,"汉化和改进了的阅读疗法的定义,可以如此表述:阅读疗法就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

第二,心理咨询中使用的阅读疗法有何特点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给阅读疗法实施不同的分类。而主要的分类标准是划分为临床阅读疗法和发展阅读疗法。所谓临床阅读疗法,按照王波在《阅读疗法》一书中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临床阅读疗法,相当于阅读治病,即在实际的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治疗中,有资格的医师把图书作为精神药物,将阅读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纳入到治疗方案中,配合药物、手术、仪器等常规疗法,对病人进行治疗。

心理咨询中使用的阅读疗法就属于临床阅读疗法的范围。

第三,阅读疗法对于心理咨询中的来访者有何功效

阅读疗法的定义对它的功效说得清清楚楚:可以"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那么,对于心理咨询中因为各种心理困惑前来求助的来访者来说,如果使用合适的文献做药源,加上咨询师通过恰当的语言、灵活的技巧相结合,那么,咨询中使用阅读疗法就会产生一定的实效性。

王波在《阅读疗法》一书第四章《阅读疗法实务》中提出来,临床阅读疗法的适应对象包括以下人口:

1.情绪困扰者;2.教养院居民或服刑犯;3.化学品依赖者;4.儿童和青少年;5.老年人;6.需要支持的群体,比如失业者、单亲家长、受虐待的妇女、离异人士等;7.残疾人;8.临终病人;9.图书馆读者。

而阅读疗法的适应症,按照台湾学者王万清教授在《读书治疗》一书中所叙,可以达到这些功能:

1.发展自我概念,2.充分了解人类的行为和动机,3.对个人做正确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4.有机会注意自身以外的事物和观念,5.释放情绪压力,减轻孤独感,6.协助人们更自由的讨论问题,7.勇敢的面对问题、计划以及执行有建设性的问题解决方案,8.促进人际关系的觉察和良好互动,提高生活适应能力,9.了解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发展自我和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这些有特殊需求的群体,一般也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所以,在这些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中使用阅读疗法,是比较恰当的,也可有助于这些功能的实现。

下面,笔者从自己近十年使用阅读疗法来做的心理咨询案例中,选取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以对阅读疗法的功效做出实证。

案例实施对象:现今十岁的小学五年级女孩。

来访者基本情况:文丽丽,女,出生于2008年6月,出生时体重3.9公斤。母亲是一小学教师,大学本科毕业。父亲是一上市公司销售经理,研究生学历。两岁前,活泼可爱,自信开朗。尤其是语言特别发达。跟爸爸关系尤其亲密。八个月会喊爸爸妈妈,一岁半个月会说诸如"丽丽爱爸爸,爸爸明天回家"之类的长句子。但,父母在她两岁时开始闹离婚,经常吵架,有时当着她的面吵架甚至动手。母亲情绪不稳定,脾气变得暴躁。父亲开始不回家,甚至三四个月才会回家一次。于是,从大约三岁起,丽丽开始变得极端敏感、内向,不愿意说话,严重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自己被父母抛弃。其母亲举例说,有一次,她外出买菜,说好的让孩子在邻居家玩。可等她买菜回来,走到门口的时候,听到丽丽在门口撕心裂肺地哭:"妈妈你去哪里了?我以为你像爸爸一样不要我了。"

我第一次见到丽丽,是在这孩子五岁时。当时这孩子由她妈妈带领来到我的咨询室。但她一直躲在妈妈身后,非常胆怯,几乎一言不发。眼神里是恐惧和羞怯。她的妈妈跟我说,这孩子从两岁起一步一步变化太大了,到现在,在公众面前几乎不愿意说话,也不愿意去人多的场合。但这个孩子超级喜欢动物,经常跟动物对话,一旦看见可爱的小动物便挪不开身。这让她怀疑这个孩子得了自闭症。她妈妈带她来的目的,就是治疗孩子的"自闭症"的。

其时,我蹲下身子,直至眼光能与这孩子对视为止的高度。尽量用柔和的语气跟她说话。但,这孩子眼光立刻转移到其他的地方,并马上藏到妈妈身后,拒绝跟我交流。

在仔细地了解了孩子的成长史和孩子现在跟父母交流了情况后,我首先告诉这位母亲:孩子这个状况,不会是自闭症。但是,她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因为父亲现在很少跟她联系,孩子内心深处已经有了被父亲抛弃的阴影。也由此,她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没有存在的意义的。

其次,我让孩子跟助理一起玩,而跟这位母亲做了大约一个小时的咨询。咨询中,我了解到,这位母亲对孩子的父亲怨气很重,觉得自己的前夫是一个道德败坏、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的坏男人。所以,她经常脾气很暴躁,有时忍不住对着孩子喊:我多么希望你爸爸去死,你爸爸是个坏蛋。每每那时,孩子就不停地哭泣,眼神里满是害怕。

我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跟这个孩子的母亲交流,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个孩子都是由精子和卵子双重组合而成,那么也就是说,孩子生命的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如果做母亲的经常在孩子面前攻击父亲,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身体的一半是坏的,而这种感觉会让孩子自卑,会让孩子胆怯,失去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而更糟糕的是,这个孩子偶尔跟孩子的父亲个爷爷奶奶打交道,孩子的父亲和爷爷奶奶也会在孩子面前攻击母亲。这样,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百分之百是坏的。这,大概就是这个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不愿意表达的最主要的原因。

咨询的最后,跟这位焦灼不安的母亲商量,我提出可能阅读疗法是比较适合孩子这种情况的。她的母亲同意了我的治疗方案。

鉴于孩子判给母亲,而母亲又是小学教师,陪伴孩子相对比较多。所以,阅读疗法实施者由母亲担任比较合适。

对于阅读疗法来说,由有经验的阅读疗法师开出合适的书单作为药方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中医都讲究"对症下药",阅读疗法治疗的是心灵领域的病,其"药"对症当然是至关重要的。

于是,针对这个孩子的状况,我给这个孩子开的作为"药方"的书单如下:《我的爸爸叫焦尼》,《量身定做的爸爸》,《喜欢爸爸的理由》,《爸爸的胡子想我吗?》,《爸爸的怀抱》,《我爸爸》,《我妈妈》,《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你出生的那天晚上》;瑞典享有"童话外婆"美誉的林格伦所著的《长袜子皮皮》、《小小流浪汉》、《淘气包埃米尔》;E.B.怀特所著的《夏洛的网》;日本绘本大师宫西达也的"温馨恐龙"《我是霸龙王》《你真好》等系列绘本;经典拟人化的动物小说系列《西顿动物记》,国内的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雪域豹影》等系列小说;还有经典的昆虫记:《法布尔昆虫记》……

《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本绘本是讲一个叫做狄姆的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不能经常见到爸爸。然而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他的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他告诉热狗店的阿姨、电影院的伯伯、披萨店的邻居,告诉所有人,他身边站的就是他爸爸。虽然不能经常见到爸爸,但她对爸爸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他喜欢爸爸、爱着爸爸、为爸爸自豪。每一次分别以后,他都热烈期待着下一次和爸爸见面的时间。

《喜欢爸爸的理由》,让一个可爱的孩子假装用抱怨的语气一一细数他喜欢爸爸的理由。而实际上,这些抱怨体现了孩子渴望爸爸的称赞、亲密无间、信赖,喜欢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最后是那一句:因为爸爸是爸爸,所以我无条件地喜欢他。

《长袜子皮皮》是一本享誉全球的儿童文学名著。书的主人公长袜子皮皮,妈妈很早就去世了,爸爸也因海难下落不明。九岁的长袜子皮皮只能一个人独自生活。但是,这个小姑娘从来没有因此而抱怨、哭泣。相反,她总是跟她的朋友们说,她的妈妈在天上通过一个小孔,看着人间的女儿,即使妈妈离开了她,但是妈妈的爱无处不在。而她的爸爸,皮皮一直坚信,一定会回来的。果然,她的爸爸最后回来了。她的爸爸是那么开明、豁达、有力量。

《小小流浪汉》讲的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只能住在孤儿院里,每天要做很多的事,还要经常挨打。最后他被迫逃离了这个痛苦的环境,变成了小小的流浪汉。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

……

不管是绘本还是中长篇小说,我给的建议是,一定要亲子共读。绘本,由妈妈读字,孩子只负责看图就好。中长篇小说,全部由妈妈负责读,孩子只要听就可以。

鉴于这个案例中阅读疗法的特殊性,实施者主要是母亲,咨询师的作用是负责推荐书单,把握方向。所以,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平时主要是通过电话沟通,见面在咨询室聊的时间大约是两个月一次。

第一次电话联系,是在咨询室见面大约五天后。来访者说,她回家后立即从网上买回了那些我作为药方推荐的经典的绘本。她第一天晚上带领孩子读的是《我的爸爸叫焦尼》、《爸爸的怀抱》和《喜欢爸爸的理由》、《爸爸的胡子想我吗?》。

来访者在电话里告诉咨询师说,她没有想到孩子对这些绘本的反应这么大。读《我的爸爸是焦尼》时,这个平日不怎么说话的孩子,笑着对妈妈说:以后我的爸爸来接我了,我也要像焦尼那样大声的告诉其他的人,这是我的爸爸。我爱我的爸爸。

读到《爸爸的怀抱》时,平时从来不说想爸爸的孩子,突然悠悠地说:我也想我的爸爸了。想让爸爸抱抱我。

读到《喜欢爸爸的理由》时,这孩子也跟着图画书里的小作者,模仿他,用抱怨的语气细数着他爸爸的优点。当她妈妈读完了这本书最后那一句:因为爸爸是爸爸,所以我无条件爱他。这孩子一个劲儿的点头,眼里竟有了泪水。

而来访者之所以给我晚上来电话,不仅仅是给我传递孩子读这些书的反馈,还因为她在给孩子读这些绘本的过程中,孩子有笑有泪,情绪似乎得到了释放,但,读这些绘本给来访者自己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她会想起他们夫妻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一想到孩子的爸爸是一个没有爱心的,离婚后几乎不来看孩子也不出抚养费的没有责任感的人,而她还要用深情款款的语气给孩子读这些赞美爸爸,歌颂父女感情,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的书,她就觉得自己心口堵得慌,读不下去,极端痛苦。

我在电话里对来访者表示理解,跟她进行了共情。但同时,也跟她探讨了她对其前夫的评判是她痛苦的根源。要想让阅读疗法能够进行下去,还请来访者放下评判,以孩子的感受为重。

最终,母爱力量,加上咨询师的咨询作用,来访者有了很深的触动,决心让阅读疗法继续进行下去。

后来,这位来访者母亲不断用我开具的书单作为药方,带领孩子进行着一本又一本书的阅读,同时进行着心灵方面的痊愈。

感受最深的,是这个孩子读《长袜子皮皮》一书。从孩子第一次大约五岁半开始读这本书起,到现在孩子十岁,将近五年的时间,这本书都是孩子最喜欢的。没有妈妈的长袜子皮皮,对朋友肝胆相向、全力付出,勇敢的,有力量的,内心无限向往自由的皮皮,给予了这个孩子无穷的勇气和一个最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跟皮皮一样,丽丽开始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跟同学进行交流,关心同学,由此交了很多朋友。跟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表哥表姐都能落落大方交流沟通了。

而诸如《小小流浪汉》这样的书,让这个孩子看到了世界上还有远远比她更悲惨的人和事。相比这个流浪汉,丽丽觉得自己是何等的幸运和幸福。所以,她再也不觉得自己缺乏父爱是可怜的自己是没有用的没有价值感的,她变得越来越活泼、积极、乐观、开朗。

以上案例,让咨询师看到了阅读疗法在治愈儿童创伤方面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和无限的潜力。当具有心理学和阅读学双重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咨询师(此处也可称则阅读疗法师)能开出合适来访者的书单作为药方,同时,由儿童最亲近的人跟他一起阅读并讨论这些书,儿童便可以这些书里的主人公为榜样,修正自己错误的认知,释放自己不良的压抑的情绪,形成正向的情绪,感受到更多力量,获得前进的勇气!


附:此文为作者的学术论文请任何朋友勿剪切抄袭,请予以理解!谢谢配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心理咨询中的阅读疗法实证研究——以单亲家庭儿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