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大事
你不知道做什么?
那就先记下做了什么!
本文约4089字,阅读约需10分钟
罗胖在昨晚直播中,提到了一条让他泥呆呆发愣的朋友圈
“假设现在是2057年,40年后,你一身赘肉,皮肤粗糙,垂垂老矣,人生没有缺憾,面对一片美景,护士、医生、大厨伺候你,但是,你每天要大把吃药,你身上的零件都在嚎叫,你隔壁的老人在一个个走掉,每走一个人,都会放一首温馨的歌曲。在这样的生活中,你一定会祷告,我想再拥有一次青春,让我回到20、30、40,我有同事,我能阅读,我能做一番事。突然上帝开天眼,你回到了现实,你打算如何过这一生?”
罗胖的答案是就像《奇特一生》里柳比歇夫一样过一生。那么,你的答案呢?
这就是《奇特的一生》,书很薄,却让很多人震撼!这记录了科学家柳比歇夫一生的时间账单(精确到分)。
他取得了很多领域的成就,却并非是一个刻板的人,他富有人情味,不固守金科玉律,他持续了56年一天未断的时间统计。
你是不是很忙?但回想一下你到底都做了哪些事?
早起祷告、晚上忏悔、周末礼拜
“上帝已死”之后的日子怎样度过?
时间统计法——近似传统宗教的事情,忏悔、核算、审计,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城堡,把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吸 过来,时间真正的为我所用,避免一妾无意义的事情,避免那只吞噬时间的怪兽,避免意义、时间、生命的滑坡
在每天算账的过程中,养成了对时间的信仰、希望、爱!
这是吴伯凡老师的解读,这比我认为“这是时间管理经典书”要深刻多了。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王尔德说,很多人就是在世上,其实没有怎么活。
不信,你能告诉我这个月你都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活的吗?
人生的长度已经固定,密度却要靠我们自己填充。我以前也认为只要是经历过了就是发生,所以,从不在山水间拍照,从不在事情发生后记录。结果很可怕,我几乎忘记了这些原本我以为不会忘记的,别人更加不会记得,那你能说这些事情真的发生过吗?
现在有所改变。比如,用印象笔记记录学习过的知识与经验,我很容易看到并随时记起。而不会像回看7年前的自己觉得那样陌生,“我还做过这些啊?我那时懂的东西怎么现在反而不记得了?……”
没有记录,就没有反思,没有计划
没有记录,怎么复盘?
你不知道要做什么?那就记下先做了什么?
曾国藩与富兰克林,都有每天的反省检视,这正是他们有持续记录的习惯。
柳比歇夫可以知道他每一天都做了什么,哪些时间是有效率的,他说一个人一天有效率的时间不过就5、6个小时。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其实方法很简单,你先记下你每天做了什么,一周之后进行分析。
你会惊讶于自己看视频、小说、玩游戏、刷微信的时间远远超出自己之前的想当然;
你会发现自己发呆、无所事事、郁闷、生气的时间居然可以半天半天的浪费;
你还会发现自己居然一整个星期都没有给父母打电话;
当然,你也可以发现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效率很高,做得很漂亮,总喜欢跟某人相处或共事……
你可能会羞愧,但这正是改变的开始,这时候你自然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
主动记录,定投你的注意力
记录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记下做了什么事用了多少时间,二是在行动前就记下要做什么事和所需时间。
一种是事后的被动记录,一种是事前的主动计划。
我的时间记录持续了两个月,用的就是第二种,对我而言,记录的不是时间,是我的注意力消耗账单。时间像流水,虽不可再生,却不受我们支配,你似乎有点无能为力;注意力才是我们最宝贵的、可以受我们支配的资源,并且只有注意力才能产生效果,光是时间不行。
事前的主动记录,然后定投我们的注意力,这里定投有两个意思:
定向投入,注意力像射线,我们可以将其专注在某一件事、某一个点上,注意力只有聚焦才会产生威力;
定期投入,很多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小的成功只是里程碑,但只要我们持续定期投入注意力、时间、金钱,就会不断成长收获。
你记下做了什么,就会开始思考:明天要做什么?怎样做得更好?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做计划了。
一说到计划,很多人直接来一句“计划不如变化”
此话太对了,我年初的计划现在就有很多变化。但,计划并非是一定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啊,它的用处恰恰是为了应对变化的。
计划的妙处有三:
1、制定计划的过程本身就是统一意志与决心、调动资源、盘清家底的过程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制定计划的前提都是总结、回顾、检视、反思,这个过程本身就十分有价值,这是那些抗拒做计划的人所不能体会到的好处。
2、计划为应变者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框架。计划肯定会遇到变化,但是有了之前计划过程中的思考预演和制定的框架,就为应变者提供了不变的参照。你到了一个计划之外的陌生之地,之前的计划很多都失效了,但计划之时就预演的意外处理方案正好派上用场,你对环境都不熟悉,但之前就知道的东南西北,依然给你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引。
3、计划提供了一个个小的执行模块。这首先要求制定计划时要有一步步的分解细化,那在遇到计划偏移的情况时,大的执行路径不能实现,但一个个小的执行方案却是依然有效的
这给我们两点启示:
1、制定计划时,有了a计划,还要有b计划;有了一级目标,还要有次一级目标;有了实现的具体流程,还要有应对意外的应急预案。
2、计划中的目标一定要分解细化。不是说说而已,我以往知道却并未做到,直到看到一个身边的例子。
“007行动——不写就出局_7年后一起去南极”这一活动的发起人是这样分解计划的。时间计划是在2017年1月1日~7月7日期间聚集1000位战友,那每天需要吸引5个左右的人加入,以5%的转化率来计算(这个转化率比淘宝高多了),每天需要将此活动信息传播给100人以上。如此分解之后,突然就觉得没什么难的了,而且不用想着大目标,只要每天按计划做就是了。他成功了,截止4月23日,战友人数已经突破700人。
还有一点也是我最近感悟到的,计划的本质是预测。
我们之所以做计划、制定这个目标,其实我们有意无意间就做了预测,其内涵的逻辑就是我们认为这个计划或目标是正确的,在未来实现之后会对我们有好处。
这个预测或说预测性思维太重要了,我们日用而不知(当然也是没用好)。
假设你在2年前就预测深圳房价会上涨,而且你无比相信自己预测的正确,那你真的可以实现王首富所说的小目标了。
这里有两个步骤,一是尽量预测正确,二是不折不扣的执行。
有些领域短期是很好预测的(比如天气),有些领域长期更好预测(比如巴菲特眼中的股票)
这两个步骤都很难。有些是很容易预测正确,你却并未去行动,比如吃冷饮会拉肚子、比如腾讯、谷歌这样的公司股价长期仍然会上涨……(比如我明知道在厕所换衣服,钥匙很容易掉出来,却依然换,果然掉进了厕所);有些是很难预测,否则我们很容易会行动的,比如上帝保证深圳的房价还会上涨,那你会毫不犹豫的继续炒,比如权威人士预测明天某股票会上涨,你也会毫不犹豫的行动……
学会做出正确的预测,然后按照这个结果去行动,这就是“活在未来”,就像马云说的“知道未来商业发展的路径,提前去挖个坑,就等着数钱吧”
我正在不断训练这种预测性思维,并且直接践行。比如,我预测提高专业水平、用英语、学编程、学乐器……这些会对我有大用,会让我不断成长和提高幸福感,起码是概率更高。我坚信,一直做正确概率高的事情,肯定获得高回报的概率也更高。
如何提高预测能力?建议去看《超预测》一书。书中说普通人预测的准确率一样可以超过那些专家,并提供了可靠的三个步骤:
1、分解问题,明确什么是已知信息,什么是未知信息。
直接看例子,有人问物理学家费米,芝加哥有多少钢琴调音师?
这怎么知道呢?先分解问题:
第一,芝加哥有多少钢琴?不知道啊,芝加哥有250万人,大概100人中有2台钢琴,那就是5万台了;
第二,钢琴一年调几次音?大概1次吧
第三,调一次得多少时间?估计得2小时
第四,调音师平均每年工作多长时间?每天工作8小时的话,一年就是2000小时,但减去上门服务的400小时,也就是1600小时。
好,把上面的数据汇总一下,需要花费的总时间是10万小时,除以一个人的1600小时,结果是62.5,四舍五入,费米预测芝加哥大概有63位调音师,这结果与事实对照相差无几。
角度不止一个。我们也可以从调音师的归属角度入手,如果我们认为大部分调音师都会挂职在钢琴培训机构或者钢琴厂,我们就可以分解为培训机构和钢琴厂的数目、各自平均有多少个调音师的子问题,然后继续进行下去。角度的选择取决于哪一个角度的数据更容易获取或估计。
2、外部视角锚定。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小王在一家公司做记账员,住的房子不大,太太在托儿所做兼职,他的小孩今年5岁,小王的父亲过世了,他的母亲和夫妻俩一起住。请问,小王养一条狗的可能性有多大?
很多人立刻被细节吸引,马上化身为名侦探,进行各种内涵故事的逻辑分析……
且慢,正确的做法是先从外部视角考虑问题,先弄清楚中国普通家庭养狗的概率是多少,以此为基准,再进行第3步。
3、内部视角调整。
这个不必多说,相信各位名侦探都有一手。
最后,有了记录反思,有了计划和概率更高的预测,这一切都要落实在行动之上。
关于执行,其实我之前讲过很多,请参照医能治病,也能治“命”!_如何改变自己?都是意志力惹的祸?
这里更新一些新的概念。
执行力——本质就是流程管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可以一起做,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只有三种流程:顺序、分支、循环。
顺序,只有两种——串联或者并联。
每个环节都要加上检验机制以及意外处理机制。
执行力,关键是知道每一个下一步要做什么。不知道就要去学啊,有些人是明知道爷想做却没有做,有些人是做了确没有持续做。
越是有必要性的事情,我们的执行力越差。
这就是“知道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
——实践重复的次数不够多,没有形成大脑沟回。
大脑的结构,由下往上分为三层:鳄鱼大脑、猴子大脑、人类大脑(前脑额叶)。
柏拉图做了一个类比:人类大脑就像一个骑士,驾驭一黑一白两匹马拉着战车在前行。
我们的思考与讨论,应该是寻求真相,而不是寻求认同。
自问自答,是最有效的思考方式;尽量不要与身边人讨论。
最简单的坐想,慢速呼吸两分钟(可以调整心率变异度)
要学会适当的自我原谅。
骑手与两匹马如何相处呢?四个字“连哄带骗”。具体:一是有规律的拒绝,二是适当的自我放松。
骑手如何引领两匹马?描述未来的自己,并说明一件事的伟大意义。
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一是看他的执行力有多强,二是看他是否与执行力更强的人一起共事,你看有效社交是不是很重要?
自杀的人有两种,一是觉得跟这个世界没有关系了,二是被打败的完美主义者。
上面是李笑来执行力课程的部分笔记。
给我带来行动输出的有两点:
1、执行力的本质是流程管理,关键是要知道下一步做什么、怎么做?我早上会列出每天的行动清单,但一天结束总会发现清单还有未完成的,原因有几个,但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第一时间知道每个下一步要做什么,也就是动作要明确,指向要清晰。比如,我定下“上午专业方面学习2h”,就不如“10点打开百度云学习专业视频课程”。
很多人都是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于是徘徊、迷惘、无所事事、随大流、凑热闹、操闲心,之后才发现忘记了重要的事情,悔恨浪费的光阴。
2、重复重复再重复,这不是傻或者笨鸟先飞,恰恰是省时间的聪明做法,所有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费,不要怕麻烦,现在躲过了麻烦,之后会有更大的麻烦来找到你。
感谢你的阅读,但愿看到你行动上的改变,彼此携行,不在孤单!
最后送你一句笑来语录——“你不是懒,你就是孤独!
PS: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下载《奇特的一生》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