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2008年】
从去年后半年起,觉得ATV的新闻越来越『主流化』了,换句话说,越来越像CCTV。
上次神六上天,我觉得很过分,ATV六点钟新闻甚至用超过5分钟的一个小节来播放那段模拟的录像---我不觉得那段录像有新闻价值,如果是货真价实的升空还凑合。录像过后,幸福的人群又花了2分钟左右,这样一个神六新闻占了几乎三分之一的新闻时间。
一种揣测认为,自从刘长乐收购亚视控股权后,它的新闻就逐步的『祖国化』了,身为本港台,本港的新闻比TVB的翡翠台少了很多。上次和朋友谈起,他们也说,如今都不怎么看本港台的六点钟新闻了,直接看TVB翡翠台6:30新闻。我留意了一下,就拿这三天的节目内容做比较,两个台的差别的确很大。
昨天ATV新闻一上来就是一条火炬手名单出炉,而且是赞扬的声音,祥和喜庆的场面,采访的人也都是赞扬和认同的,媒体应平衡各方观点以达到相对中立立场,只有赞赏认同的声音,明显是不够全面和中立。我绝不相信,记者随机采访的人都持同一种态度,很显然,是编辑的选择。
而当日的翡翠台新闻,开始做一个倒数百日的奥运专题,专题的第一天就是负面报道,说北京的胡同如何贴上了仿古的砖瓦,遮蔽破墙断壁,有些来不及收拾的脏乱的场地,就直接用围墙围起,正是围墙内外内外两重天--典型的面子工程,还特别提到了在天安门一代露宿的拾荒者,采访了张世和(也就是这里的房客老虎庙),对这一问题的报道是客观的,并没有任何负面的语言--例如我刚才提到的『面子工程』。
现场采访而言,TVB也比较注重声音的平衡。比如今天刚刚发生的新闻,香港迎火炬,这次不像神六那次,应该和新闻播出时间无关,大家都是提前去采访制作的。ATV新闻就全部是欢乐的景象,采访的人个个都说是难遇的盛事,只有一个是说交通略有影响的。
而翡翠台就播出了『长毛』一行欲示威遭拦截的片段,这件事情发生在六点钟之前,两个台都有足够时间去制作这段新闻,ATV为何只字不提游行示威未遂?我认为,从新闻完整性角度看来,ATV做的不完整。对于本地新闻的报道,ATV的资讯也倾向于保守--换句话说,批判的少。
今天旅发局被议员批评的新闻,ATV做的内容就没有TVB详细,TVB逐条列出了帐目委员会给出的结论,还有大段帐目委员会在立法会上的发言以及新闻背景交代,我想就获取资讯角度看,当然是越详细越好,尤其是事关全民利益的新闻。
这个新闻定死是负面新闻了,不可能做成正面,媒体的态度就从时间分配上表现出来。媒体应否有立场?这是个老生常谈,怎么也谈不出所以然的问题。我觉得,媒体是有立场的,也应该有立场,但是这一切是在不伤害新闻的完整性前提之下完成自己立场表达的。最后出来的新闻,是记者采访和编辑选择的结果。编辑的态度反映了媒体的立场,今天一早出街的苹果日报,头条就是关于火炬手的报道题目是:『政商权贵分赃』
这令我想起去年《传媒春秋》做的系列节目『红透半边天』---回归十年香港媒体的变迁。一位已经辞职的媒体工作者举例子说:采编独立,是这么说的,比如七一游行,我去街上拍新闻,就故意把众人喊口号的声音收得低一些,因为我知道,如果声音太大,听得太清楚,总编辑会退回来给我重改过,为了免得麻烦,我一开始就自觉的完成了。这就是不知不觉的『自我审查』。那个连续三期的节目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回归后的香港媒体已经越来越失去了以往的独立和平衡,的确已经是『红透半边天』在中文新闻世界里,真是一件憾事。
事实上,在华语新闻世界里,香港是一片新闻自由之土,内地以『喉舌论』为指导思想的媒体导向和严格的审查制度并不能直接作用于香港媒体,根据《传媒春秋》节目的分析,造成『自我审查』这一怪状的并非是权力的直接作用,而是权利通过商业作用于媒体的结果。
除了权力,金钱同样会妨碍到媒体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国际上的例子不必再说。
还说香港媒体,苹果日报不能进入内地采访发行,许多在内地有投资的地产商亦都不敢或者不愿放广告在这样一份与中央精神完全背道而驰的媒体上,一传媒集团总裁黎智英在一篇专栏文章里说『食得咸鱼抵得渴』,他以极高的发行量和旗下众多的八卦杂志以及本地广告费的收益使得一传媒集团可以正常运营并获利,不能不说是一种可贵的坚持。而其它几家报纸就主动的和内地搞好关系,做了或多或少的自我审查。
奥运年,也是新闻年,怎么做都有新闻,是做负面还是做正面?我觉得正面报道已经铺天盖地,我们应该趁着兴奋劲儿,也听一些负面的消息,别一时间全民都白热化到真以为是捡到元宝了,资讯的平衡比深度报道更有力量,北京紫禁城的流民,有好多已经很大年纪了,接受采访时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说:奥运是好事儿,但是可能过几天我们就不能去天安门捡饮料瓶了,可能是影响市容吧。这样的消息全部被把关人裁掉,我们会看到一个完美的奥运会新闻专题,但同时,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不真实的新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