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之罪

逃避之罪_第1张图片
73396bdaf7ad883865f6b4c7fe0b581d.jpg

Vampire dairy 第六季Elena因为失去Damom痛苦万分,她不愿意接受他已经离她而去的现实,于是她找到男巫Luke制造出迷魂药,让她能够在幻想世界中和Damon继续缠绵。

当意识到自己因为服用迷魂药物而丧失了本性时,她要求Alaric给自己催眠和篡改记忆,使她可以忘记Damon。可是篡改记忆的过程也颇经曲折,无论Alaric如何追问Elena何时爱上了Damon,她总是给出一个虚假错误的答案,于是乎每次Alaric试图篡改她的记忆都不成功。直到最后Alaric才发现,其实她和Stefan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爱上了Demon,也正是发现了这个真相,最后才成功篡改了她的记忆,而她最终忘却了自己深爱着Damon。

这段情节Elena因为失去男票太过痛苦一直不敢面对现实,于是选择不断地逃避,先是采取迷魂药的方式麻醉自己,随后又对Alaric隐瞒而导致篡改记忆失败。

如此因为遭遇不幸不敢面对现实,从而选择一种逃避的方式来回避问题,这种情节在诸多影视作品当中经常出现。为什么这种逃避的情节会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出现在影视作品之中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逃避符合人的天性。

逃避是一个带着消极含义的词语,每当我们听到这个词,总会从中闻到些许负能量发酵的味道。与之相对的词是面对,无论如何,面对总比逃避要积极得多。因为大多数时候人们知道,只有面对苦难面对现实,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于是乎常常听到人们劝说,“你应该勇敢地去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

这句话似乎是一个万能的鼓励句式,如同一个永恒的真理。可是现实真的如此吗?如果听到这句话的人是你自己结果又会是如何?难道你真的不需要逃避空间?

这就如同一个经验丰富到麻木的医生总是平静地告诉重病患者如何应对,可是若是自己患某种重大疾病的时候,相信他的内心还是会有所触动吧。就如同《豪斯医生》之中,豪斯的好基友肿瘤专家威尔森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的时候,他悲观而绝望地选择放弃治疗一样。

在面对困难和不幸的时候,即便大多数的人知道,勇敢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可是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逃避,只是逃避的程度不一。比如Elena失去Damon,却在人前人后如无其事,焉知她只是用迷魂药麻醉自己,直到数月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必须面对失去Damon这一现实。

这里的数月时间便是一个逃避的时间。如果失去“他”的这个“她”是Katherine,那么她所用的逃避时间估计不会超过一周。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她逃避时间不尽相同,但是绝大部分悲情主角都不会立刻去处理,而是选择一种逃避的方式,让自己的内心得到缓冲。

所以说逃避心理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

同样还是上述的例子,逃避心理的主要表现就是拖延症,事情只要能明天做绝不会今天去解决。Elena知道自己必须做出有一个面对现实的决定,可是却是拖了数月才让D成功篡改了记忆。

明明知道需要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可是人总是习惯性选择逃避。明明面对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那么人为什么会选择逃避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逃避能避免受伤,或者减少受伤。这里的伤是一种心理上的伤。一个人如果在野外遇见狮子,那么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可是如果遇见兔子,那么人还会逃跑吗?不会。狮子和兔子的区别在哪呢?区别在于人不能应对狮子,却能应对兔子,狮子比兔子要危险得多。

同样的,当人遇到的困难超出了日常事务的范畴,那么人的心理在短时间是难以处理的。这里困难好比是狮子,日常相当于兔子。如果见到狮子的是一个驯兽师,那么他也不会逃,因为狮子就是他的日常。可是往往人们都是迷失野外的那个游客。

在心理学里面有这么一个概念叫心理防御机制,指的是机体在面对冲突或挫折时心理活动具有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从而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和保持心理稳定和平衡的适应性倾向。

逃避性防御机制是最基本的机制之一。用消极逃避的方式以减轻内心在冲突和挫折中感受到的痛苦。所以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明明该面对却选择了逃避。所以与其安慰道“你应该勇敢地去面对,而不是逃避”,不如说“等你想面对了我会陪你一起面对”,这样的话语更为贴心。

可是逃避也有不同的程度。面对同样的困难,有人逃避两三天,有人却久久沉溺在逃避之中不能自拔。比如Elena的自欺欺人,依旧凭借迷幻药在虚幻的世界里若无其事和Damon甜蜜缠绵。对于这种沉沦于逃避的情况,我觉得说服的话应该是在“你应该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之前加几句脏话以增强语气和增加压力更为恰当。

一般而言,逃避者在迫于压力或者责任的条件下,逃避心理会被主动克服。所以面对困难之前有一个逃避空间。影响逃避空间的因素很多,金钱的丧失、时间的流逝……随着逃避空间的压缩,人的不安和焦虑就会增加,压力也会增大。Elena若是继续沉浸在迷魂药之中,因为药物嗜血的副作用,她损失的便是自己的本性,同时她也越来越痛苦,于是她意识到了自己必须忘记Damon。

现实中亦是如此,人们往往在逃避中具有损失金钱、青春、机会和精力等等的潜在风险,这些事物便形成了逃避成本,逃避成本对人施加一种行动压力。当这些综合压力达到阈值,人就会选择去面对,而不再继续逃避。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选择一直逃避而不是面对呢?逃避空间大,逃避成本低,逃避后果对个人影响有限,那么形成的克服逃避的压力就会很小,那么继续逃避便极为可能。如果逃避能让人更身心舒畅,而挫折和冲突不会对自己影响微弱,那么人凭什么选择不逃避。

这里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在同样的压力情况下,有些人选择继续逃避,有些人会选择主动面对呢?

影响不同人的逃避态度的因素许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性格。四型性格将人分为分析型、友善型、控制型和表现型。四种性格的特点不在此赘述,其中分析型性格的特点是讲究数据和逻辑,做事细致,遇事优犹寡断。这种性格的人在遇到冲突和挫折的时候最易表现出逃避和后退,这类性格容易出现习惯性逃避。这和力量型性格截然相反。

这并不是说哪种性格是优是劣,而是某种性格遭遇冲突更具逃避的倾向。当你意识到自己有这种倾向的时候,不要认为是自己懦弱,只是性格使然,所以不要责怪自己,给自己一个鼓励,督促自己主动的去面对困难,生活也许阔然开朗。

逃避的方式有许多,常见的例如:压抑、否定和回退,甚至自我欺骗。 所谓压抑就是不自觉地有目地遗忘,例如遭遇极度悲伤或恐惧的人会将经历忘得一干二净,这便是另类的“你无法叫醒装睡的人”。而否定就是把不幸遭遇加以否定,例如小孩子闯祸总是将眼睛蒙蔽起来,比如男女双方分手,被甩的一方总是反过来告诉对方“不是你甩我,而是我甩你”。而回退则是指表现出奇年龄不应该之幼稚行为。

无论何种方式,逃避始终不能撇清夹带的消极属性。或许逃避能让人内心惊慌、焦虑的情绪短时间内好受一些,可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真正解决问题和move on的方式,还是勇敢地去应对挑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逃避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