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26-30值周整理!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26-30值周整理!_第1张图片
26/30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胡波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美好的事物在人的印象中总是记忆深刻的,对于儿童更是如此。去年三月,我们带孩子们到西湖踏青、放风筝;十月,我们组织孩子们到胡杨林秋游!一年里的两次活动,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记不可磨灭!他们回时常谈起,写作文时也会有很多孩子写这两次活动!在活动中,他们释放了自己的天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因为孩子缺乏自控力,他们不能适时调整自己,需要我们通过友好的提示,或者组织小活动,来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车毓凤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是靠口头解释(年龄小的孩子还不懂这些解释),而是要靠组织活动,靠示范,靠集体劳动。这句话突然就点醒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致力于教导他们,就是所谓的口头解释,今天才知道,为什么没有效果,就像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多都不会扫地,我会告诉他们怎么扫,笤帚怎么拿,看着他们一脸茫然的样子,我亲自示范,好多同学就学会了,这种事例很多,叠被子,铺床,收拾宿舍,擦桌子,从生活到学习,都离不开组织活动,示范,集体劳动,你会发现,在行动面前,语言就比较苍白了。

张丽宏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不要违背儿童的天性,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的确,童年时期最美好的记忆不是吃了什么好吃的,穿了哪件新衣服,而是老师带领我们一起乘大巴去“遥远”的城市游览公园的情景。也许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大班车,第一次看到声名远扬的公园,看到城市与农村的不同,那种新奇、那种快乐、那种幸福在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一次旅游,让我对城市有了强烈的向往:城里有书店,有许多五彩缤纷的好吃的,有各种饮料,人们穿的那么漂亮,街道还是方砖铺砌的......所以利用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其中,自由的释放对新奇事物的认知和看法,不论身心健康还是技能的培养,对孩子都是意义非凡的。今天的地方课程学习,我提出要求后把时间交给了学生自由支配,结果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展示非常出人意料,从问题的提出到找到答案,孩子们一会儿讨论,一会儿掩卷沉思,全程兴致极高。我想,这也算是狭义程度上的支配自由时间吧,目的明确,组织合理,就收到了意外的惊喜。

张静  26 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看到上课思想神游,目光飘渺,点到名字才如梦初醒的孩子总是大为光火,总会报以最严厉的批评,读到文中讲到对待此类情况的情节让我瞬间颇为惭愧,才明白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处理孩子们的大大小小的事物,有丰富的教育学知识,懂的孩子的心理,了解教育规律是一件多么重要且急需的事情啊。本章从孩子的心理特点讲述了孩子的视角和感受,也让我对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作为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能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因势利导,让他们在兴趣所致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啊。

代晓琴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即要不违背儿童的天性,又要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换句话说,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致破坏童年的情趣。

乍听来,是一个拗口而又难以达到的要求。细想想,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首先,得拥有同理心。作为成人的我们,不能仅仅用我们的角度去思考,而是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理解他们对世界充满着的好奇心和热情,接纳他们对时间所缺乏的控制力。当孩子们没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怒不可遏,而是要了解了解原因,用更温和的方式,将她带回来,带回到大家共同学习的世界里来。

其次,要组织活动。这个活动,并非简单的思考或者是运动,而是综合了探索和思考,并且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综合性活动。在活动当中,我们要做一个引导者,带着孩子们去挖掘更多的知识。带着他们用“体验”来充实自己的理论世界,为他的知识建构添砖加瓦。

最后,一定要谨记的是,自由支配并非是无所事事。而是,在一定的前提和预设引导下,自己把握节奏和众寡,去汲取需要的知识。

殷佳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每个人都有过美好的童年,因为美好,所以会时常怀念。但我们似乎走得太快,早已忘了去乘一乘儿童的船!

      对儿童来说,时间是怎么度过的,这和成年人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谁不考虑童年的这一特点,他就很难理解儿童的心情,经常会碰壁。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老师:不要违背儿童的天性,应该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致破坏童年的情趣。 

      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是靠口头解释(年龄小的孩子还不懂这些解释),而是要靠组织活动,靠示范,靠集体劳动。

马雪玲26 .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的时间

    喜欢这段话,孩子干什么,应由孩子自己决定,独处也好,静思也罢,交友谈天、伙伴游玩、嬉戏赏景、自由信步,乃至是静静地发愣和犯傻,尝试失败和挑衅……有的老师和家长总是牢牢把时间控制在手中,让孩子顺着自己铺好的路走,害怕一放手时间就糟蹋了,实则不然,孩子恰是通过自由安排时间,通过自主支配运动,来了解、感知生存和四周的天下,增进身心协调发展、进步本身的各种本质和本领。自由安排时候是发酵、酝酿的进程,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要,是培育创造性人材的主要前提,奠定孩子快活人生的基础,孩子会由此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奔腾。   

巩原宏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本章主要如何去体现孩子们自由的天性活动,也就是给他们时间自己去规划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确实是天性使然,也就是儿童的感知和思维,确实解放天性是我们经常讲的,真正在学习中很难去这样不拘一格的去做,教师对于这样的感触却又想法,对于成人来讲兴趣也难能可贵,儿童更是,当我们的兴趣度相同时,孩子们的收获是巨大的,但把他放开任意自的时候,说真的,我非常羡慕那些孩子们,他们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是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了,就会一如继往地做下去,并且是注意力高度地集中。有时上课,学生在课外游荡,或看图书,我走到他跟前了他都不知道,还入迷地看着。

其实,现在的孩子真是辛苦,平时能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呢?上课写作业剩下的几分钟时间,放学后时间,节假日……可这些时间他们能自由支配吗?回到家中,还要做家庭作业,还要学弹琴,学绘画,学英语,学唱歌跳舞等等。作为成年人,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们是学生,这样的学习生活能适应吗?会有兴趣吗?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外,我们还需尽量“不要违背儿童的天性。”要“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感到新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把要处理的一些练习性作业尽量放在课堂上完成,课下布置一些学生有兴趣的实践性作业,把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支配。还给孩子自由天空,也许孩子能学到更多的、更有意义、更有研究型的东西。

申财林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往往是你刚刚组织好了课堂纪律,转眼间,你就会发现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早已自顾自地玩耍起来了,有的,玩弄着铅笔、尺子,有的正低头在抽屉里面找着什么东西,有的正在折着什么……我生气的大声呵斥,有的竟然没有听到,我的声音不够大?读了今天这一节,我才明白这是儿童的天性,是因为我的课堂不够有趣,不能让儿童感到惊奇。所以我的课堂里面要多设计游戏、活动和一些新奇的东西,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上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让他们处在新奇的感觉之中。即使发现了正在玩弄铅笔尺子的孩子,我不应该大声呵斥,要边讲客课便轻边轻的走过去,我握住她他的小手让他的注意力回到课堂这小船上。

    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我们要教会孩子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是给他们讲一讲每天的什么时刻该干什么,而是每天的什么时刻领着他们去干什么事,给他们示范怎么做。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读绘本,读完了,相互讲绘本中的故事。一个多月过去,大多数孩子养成了在课外活动自觉读书的习惯。也使我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得更有意义。

    教给孩子在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做能够丰富知识和技能的事,充满童真童趣的事,让他们自由支配时的间变得有意义起来。

遇到坏人怎么办:

肖国菲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是个难题,尤其对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对于时间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也就能分清早中晚,能看懂表盘上的数字。什么时候吃饭、睡觉都是靠数上过几节课了。就拿今天下午来说,我们五点半吃完饭,他们一直在操场里玩,十来个孩子在吃着苹果看着书。六点半我叫他们进教室,我说你们今天玩好了呀,玩了一个小时,他们还说哪有,才几分钟,还没玩够呢!在他们的世界里哪有玩的够的说法呀!只要是喜欢的变沉浸其中。看着如此快乐的孩子们,我好生羡慕。所以,无论怎样,一定想方设法让他们在仅有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

遇到坏人怎么办:

张瑾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教给孩子们自由支配时间的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度把握不当就可能会出现完全操控或者放任自流,无所事事。不能硬性思考,也不能违背发展规律。他们那具体需要我们怎么做呢,首先,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有时间观念的教师,示范给学生。其次,组织一些扩充知识的活动,让学生知道自我约束。

郑丽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对时间并不敏感,很多时间都会拖延或忘记时间的流逝。比如看书、玩游戏、看动画时,经常说,再看一会、等一会就完事。这时可以使用计时器来限定时间,孩子说等一会时,让他们用 5 分钟、10 分钟等精确的时间来替代模糊的时间。然后让孩子自己用计时器限定他所选择的时间,只要计时器一响,就要立刻结束,不可能找其它的借口和理由。平时象刷牙、穿衣服、写作业这类事情,都可以用计时器来限定时间,孩子会慢慢建立对时间的感觉,对完成不同的事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有比较精确的估算。不管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拖延。所以我觉得早点给孩子买块他们喜欢的手表,这也是建立时间敏感度的方法之一。可以跟孩子承诺,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作业,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可以建立一个比例,留出一些时间出去游戏、阅读或跟同学一起玩五子棋之类的游戏。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是种很重要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励他们变得有效率和有条理。这样方法还可以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业上,高质量的完成作业,而不是尽快的完成作业。

石欢 26 要教会学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坦白讲,有时候一进教室门立马就会火冒三丈。因为你交代他们要做这个做那个,结果他们根本不理会你的任务。试过很多办法但仍然作用不大。现在想想与其堵不如疏,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教给他们干有趣的事情。此外还应该教给他们良好的时间观念,时间一长,我想这部分时间一定会被充分利用。

牛晓霞 26 要教会学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在课堂上,他们很有可能是为了盯住了树影投在教室墙壁上的跳跃的光点,看得入了迷,对于我们的讲课,也许一点都没有听进去,“因为他沉浸在童年的河流里,他对于时间的考虑跟成年人完全不一样。”在这样的事情的处理上苏霍姆林斯基建议你“要轻轻地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双手,把他从他那童年的美妙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而最为重要的是:你也不妨有时候去乘一乘儿童的快船,跟他们在一起待些时间,用儿童的眼光来看看世界。请你相信,如果你学会了这样做,那么在学校生活中就会避免许多由于互不谅解而产生的那种冲突:教师不理解儿童做些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到底要求他怎么做”。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教育境界,在这样和谐、互信、互谅的教育氛围下,儿童的天性得到了适当的合理的发展,个性也得到了正确的张扬。

郑丽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孩子对时间并不敏感,很多时间都会拖延或忘记时间的流逝。比如看书、玩游戏、看动画时,经常说,再看一会、等一会就完事。这时可以使用计时器来限定时间,孩子说等一会时,让他们用 5 分钟、10 分钟等精确的时间来替代模糊的时间。然后让孩子自己用计时器限定他所选择的时间,只要计时器一响,就要立刻结束,不可能找其它的借口和理由。平时象刷牙、穿衣服、写作业这类事情,都可以用计时器来限定时间,孩子会慢慢建立对时间的感觉,对完成不同的事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有比较精确的估算。不管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拖延。所以我觉得早点给孩子买块他们喜欢的手表,这也是建立时间敏感度的方法之一。可以跟孩子承诺,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作业,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可以建立一个比例,留出一些时间出去游戏、阅读或跟同学一起玩五子棋之类的游戏。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是种很重要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励他们变得有效率和有条理。这样方法还可以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业上,高质量的完成作业,而不是尽快的完成作业。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石欢 27、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事做。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张。如果我们一味的强调统一,那会在很大程度抹杀她们的个性发展,我想这会是教育的失职。因此靠阅读来让他们做喜欢的事,真是会有潜移默化的变化。就如我们班给他们买的“彩虹花”的书籍,今天晚上英语老师还特别“生气”,因为有个孩子居然在她的英语课偷着看书。不过完了还是心里偷着乐.

申财林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我非常相信一个人一生只要专注做一件事,往往可以做到极致。如果儿童早早有一个专一的爱好,或者最喜欢的事是再好不过了,他很可能在这里有惊人的成就。不过小学生的爱好就像他们的脸,这需要承认去引导让他们最爱的是专一起来。我们在学校里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来指导培养学生们的爱好,让他们人人都有最喜爱的事。

自从建立了“班班有个图书角”,这儿就成了孩子最向往的地方,七十二本书一年级的孩子们很快浏览过去了。但是你问他们读了哪几本书。却说不出书名来,更不要说讲讲书中的故事了。

那么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让孩子们看书的封面,猜测主人公和内容;把图画和文字结合起来,想象文字之外的东西,边读边猜测后面将会发生的情节,读完书把故事讲给亲友听……

第二个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一年级孩子,最喜欢的是画画、折纸、剪纸。这是我们课余最常见的,一个课间就会满教室纸屑,课堂里面也有不少悄悄做的,这是幼儿园老师三年来培养出来的好习惯。我们也可持之以恒地继续引导,如此去引导孩子们去爱上科学实验制造、阅读、观察大自然研究生物,进行写日记等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最爱的事。

马雪玲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无论哪一种爱好, 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 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时间。 只有具备了 这个条件, 学生才有可能特别喜欢一门学科, 才有可能发挥智力的积极性。兴趣是老师,爱好是动力。只要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兴味极浓、全神贯注,乃至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对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刻苦用功,形成对科学文化的孜孜追求,产生学习上的“兴趣、爱好、投入、学业好”的良性循环。

兴趣和爱好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持之以恒就会形成一种坚韧的毅力。

遇到坏人怎么办:

张瑾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仔细回想后,我可以很确定的说,我们班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将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花在阅读上了,我很开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爱好是对某种事物发自内心的喜欢。不需要别人督促,能够自觉自愿,并且不计得失都要进行的活动。比如看书,画画,钓鱼,旅行等等。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自私的我更希望他们爱好是阅读,因为阅读带给我们的力量真的是巨大的,当然,我认为这就需要我们以身作则来引导,一个爱读书的老师难道不会教出爱读书的学生吗?我们也是一样的,发现自己的爱好并培养它,生活才不会乏味,增添乐趣的同时,还能在某一领域强于别人,这更能提升自信心。

代晓琴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第一个应当让阅读成为激发孩子们兴趣的发源地,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第二个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

阅读真的是一座桥梁,班级里已经有很多的孩子,喜欢用阅读来度过闲暇时间,更有一部分同学,因为阅读而拉近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培养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学科思维,是非常有利于孩子们喜欢上一门学科的。当他们从学科里遇见探索的乐趣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的想要拥有更多的接触。

张静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文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利用”,我觉得,造成一个班的孩子成绩差异太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孩子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上的差异,比如课后孩子们都在玩,有些孩子在讨论动画片或者某个游戏装备,而有的孩子却在和同桌讨论刚才课上的那道题是我对还是你对,更有的孩子在一旁静静地阅读。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将尽量多的时间“利用”起来,作为处于文中提到的相对“偏远”,且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的我们,最能引导孩子“利用”时间的形式就是阅读了,所以,我们自己首先要有效“利用”每一个可以引导孩子走向阅读的机会,让尽量多的孩子走进阅读,并丰富起来。

车毓凤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你都应当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特别喜欢这句话,我曾经一度纠结,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怎么才能去引领孩子们阅读,这好像是语文老师的事,后来,这种想法变了,作为班主任,我一样可以为孩子们的阅读插上翅膀。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学生形成合理的爱好,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才可能发挥智力的积极性。使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得有趣,在有趣中收获知识,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邓晓倩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这个标题非常喜欢,非常认同。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在担当者工作。我一般回答,和一群喜欢的人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很开心很幸福,我什么不做呢?

喜欢的第一个理由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第二理由是,一个人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有无穷的力量,为之努力。想象两年前我自己还是个学着广告学的大三学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回做现在的工作。当然一开始来担当者是因为公益而不是教育,只是做着做着喜欢上了。

这又说到如何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我是从实践中找到的,这种成本一般回比较大。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他说“阅读应该是吸引学生爱好的发源地”,“学生的第一爱好应该是读书,并且终身保持。”打心底的认同这话。

如果我们努力成为终身的阅读者,帮助一个人找到自己的爱好,引导一个人爱上阅读,那这将是何等的功德。

牛晓霞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苏教授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每天中午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上,看到许多孩子都在很认真地阅读,教室里充满了学习的味道,整个教室安静得都是“读书”的声音。想起刚开学时,因为突然增多了午间阅读课,学生不是每节课都认真地阅读,有的学生拿着本书,可是眼睛却空洞无神,相信思想早已飞到十万八千里外了;有的学生虽然眼睛还在书本上,可却是在“游行”,一节课老是在翻书,根本没有认真在看;只有少许的学生拿着他们喜爱的书本在津津有味地“品尝”。最近,看到学生们都已经和书本打成一片了,每天中午都带着自己的书本朋友在趣味世界里旅游。

巩原宏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提倡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利用阅读吸引学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素养的水平,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无论是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应该强调提出学生第一种爱好就应当是喜欢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身保持下去。不管我们教的哪门学科,都应当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应当教会我们每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遨游,我们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学会从书中吸取我们所需的营养,激发读书的兴,用不同形式,鼓励学生读书,使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

胡波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阅读,又一次成了关键词。我觉得我们应该是庆幸的,因为我们已经如作者所说,在每个班级中建立起了图书角,而且在多方的帮助和支持下,每个教室都有两个图书角,基本可以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近来,在我的发动下,有的孩子把自己新买的书带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读书,已经被大多数孩子所喜欢。我们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兴趣活动或社团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五彩的窗口,让他们接触了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未来,我们的活动开展应该更应该向实验、实践等倾斜,如作者所提出的实验田、小科研等项目之类的,定然能让更多的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申财林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这里的劳动首先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里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它可以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变得聪明起来。我们无数次的发现,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学生兴趣高昂,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就是因为这种游戏和活动具有创造性,让孩子能够惊喜的发现新的东西,所以在劳动中学习是最高效的学习,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三个小板凳》的故事。手工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嘲笑爱迪生做的板凳是班中最差的手工作品,可爱迪生却说这是他做了n次后挑选出来的最好的。正是因为爱迪生有这种坚持不懈的动手爱好,学习并不好的他后来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劳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真大呀。我可以试试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做模型、折折纸、用马莲、狗尾草编些手工作品。

马雪玲28  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曾听过一句话,那些成绩很好的孩子动手能力也好,还肯动脑筋,哪些成绩差的孩子,人懒,脑子也懒,事实证明,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我指的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首先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里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一年年积累的事实更有力地证明,这里面有一种直接的联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传授知识以受人以渔的心态去教授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出真知!

车毓凤 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要使手起到发展智慧的作用,还有必要进行经常的阅读: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看到这些,我想起我的课堂,几乎每次老师听完我的课,给我的建议里都有充分利用学具这一条,刚开始不是很理解,现在慢慢懂了,也开始使用,后进生也开始不那么调皮,眼睛看向老师,有了渴望学习的光芒,我发现,后进生也喜欢看书,也喜欢听故事,有时还会高兴的举手,即使他什么也不会,现在想想,他只是想参与进来,又有什么错呢,晚自习下,他永远是拖地最认真的那一个,有时候真的会很感动,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放大,给他时间成长,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会长出翅膀,只是有早一天晚一天的区别罢了,作为老师,先要从培养动手能力开始。

胡波  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记得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中有一首儿歌《两件宝》: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劳动,大脑会思考,我的两件宝越用越灵巧,动手有动脑,长大能创造。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动手来操作,大脑才会越来越聪慧,当然,要使手起到发展智慧的作用,还有必要进行经常的阅读: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通过读书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中强调的动手实践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回想到自己的课堂,有关这方面的训练较少。当学生在学习新知遇到困难时,与其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口干舌燥的说,我们不妨让学生放下刀磨一磨(动手操作),磨刀不误砍柴工。当然劳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不就是在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吗?我们教师应时刻留意,给学生创造劳动的机会,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殷佳 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首先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里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

作者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果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那么产生这些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也就是说,他离开“事实”就不能进行思考。而最容易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机会,则是在它们以直观的形态(在劳动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地方。 

为了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应当选择下列劳动形式: 

(1)设计和装配各种装置、机械和仪器的活动模型。(2)选择能量和运动的传递、变换方式。(3)选择材料的加工方法,选择加工用的工具、机械和工艺方法。(4)为生命过程(植物和动物)的正常发展创造环境,管理这种环境。

最后作者强调:要使手起到发展智慧的作用,还有必要进行经常的阅读: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肖国菲 28.用劳动的爱好教育学生

学生对劳动的爱好,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去培养。幼儿时期的孩子,总是以好奇之心去模仿大人的劳动动作。比如,大人在洗衣服的时候,孩子会连蹦带跳到你的面前,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我帮你洗吧?再有时候,大人正在拖地,他会快速地拿一个拖把凑上前去把你拖过的地方拖得“一塌糊涂”,其实,这就是孩子爱劳动的开始,我们都要珍惜爱护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和参与意识,不要认为孩子是在帮倒忙而呵斥他“走开”,这样只会打消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孩子大了,作为家长或作为老师我们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分配一些劳动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或结伴完成,之后再给予表扬或鼓励,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享受到在劳动中得到的那份荣誉,以培养他们爱好劳动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劳动热爱中开发智力,让学生从劳动成果中分享幸福、分享成功、树立自信,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既聪明又能干的有用之才。

张丽宏28.用劳动的爱好教育学生 

要使手起到发展智慧的作用,还有必要进行经常的阅读: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儿童的 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这些真知灼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常常得到见证,但是从来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读了这一章,联想到自己孩子当年学习上一些毛病纠正不利,竟是因为动手实践有些少了。现在的教育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孩子经常参加手工制作,科技小制作等活动,手脑并用,确实令一些孩子特别出色。但阅读是孩子们动手制作的知识基础,教会孩子阅读,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能力,才能使孩子的劳动更灵巧。

石欢  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看到这一章我突然就觉得应试教育的大军已经将我们携带者孩子一起走进了死胡同。我们总是逼着孩子学会如何考试如何应试,但是忽略了通过各种手段来调动孩子的或教育孩子。劳动的典型特点,就是它的各个步骤和操作之间都有依存性,而且它要求高度的注意力、精神专注和动脑筋思考。在手的动作和思维之间进行着不断的传导:思维在检查、纠正、改善着劳动过程,而手似乎把各种细节和详情报告给思维,于是劳动就发展了智慧,教给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深入到那些不能够直接观察到的某些事实和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中去。所以,我们可能无力改变环境,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从尝试改变开始。

张婷  28.用劳动的爱好教育学生。

读这一章的时候,就想起了一句话,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原来学生的智育发展也可以通过劳动来促进。这里所说的劳动,一方面指引导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说了农业劳动的作用。记得十几年前刚参加工作时,在农村教学,带领学生干农活是司空见惯的事。记忆中那些农活干得快做得好的学生往往也是成绩好的娃娃,也许这就印证了作者所说的,启迪智慧的农业劳动能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当然,这里作者再一次提到了阅读的促进作用。万变不离其宗,引领孩子爱上阅读将是何其重要啊!

张静 28 用劳动的爱好教育学生。

“如果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那么产生这些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也就是说,他离开“事实”就不能进行思考。”的确,在我的这么久以来的教学生涯中,的确发现学习成绩低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范围很浅,遇到抽象的,需要进行思维延伸或者需要找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解决的问题就一下子束手无策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孩子缺乏生活常识,缺乏对生活中规律的发现总结。文中提到的许多有针对性的劳动,对我启发很大。比起费功夫给后进生补课,不妨试试另一种形式,设计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劳动,提供他们发现与总结事物规律的平台,换个方式,孩子轻松了,教师也轻松了,也许会更有效。

邓晓倩  28如果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那产生这些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也就是说,他离开的事实就不能进行思考。

都到这句话,感觉说的就是我自己,到现在,要写文章,在担当者的工作,我都只能在“看见”事实的情况下进行思考和判断。我唯一会提出想法和做的判断也是我以事实依据所提出和做出的。看到这条建议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货真价实的后进生呀。

经常也听到有老师说,这学生成绩不怎么但是很肯干,动手能力很强。或许正因如此吧。

苏霍姆林斯基说到,在劳动中学习,这其实是锻炼和培养“后进生”的很好方式。所谓的“做中学”就是这样的,而我就是个在做中成长的。

同时也想到金塔那个学生抗议带菜回家,老师过年带猪肉回家的学校,有菜园,有养猪场

巩原宏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是盲目的、随意性的动手劳动,这其中必须有孩子的思考,能够提升孩子动手能力的。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就会有自己的创造,就会有自己的奇思妙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这样的孩子就会越来越聪明,在学习上也不会感觉到困难。在苏氏的教育中,都会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想办法弄清楚,在学生动手能力与智力发展的关系上,他依然是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一是在理论著作中学习,另一个是在学生中间做实践的尝试,根据孩子的能力让他们进行实际的劳动,并要求学生在动手中加上个人的思考,于是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劳动,从而就促进智力的发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获取任何真理的手段,多让学生参加动手活动和实际的劳动,就会让学生克服很多学习上的困难。

牛晓霞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相信老师们会有这样的发现,班级中卫生打扫,美术课堂上的手工制作,体育课堂上的跳绳、报团游戏等都是学生们动手能力的一个表现。而在此类活动中儿童的技艺越高超,孩子就越聪明。二年级的学生目前不需要对事物现象、因果联系、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可是现在却是培养他们爱劳动意思,养成爱劳动习惯的黄金时期。

张瑾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本章所说的劳动,并不是我们平时的劳动,这里的劳动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里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我觉得尤其是在一些理科知识的教学中,更需要这种劳动,让学生明白知识之间的关系让他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并在直观的形态呈现出来。这样他就会借助"事实"就来进行思考,从而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石欢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们所谓的“恶性循环”,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能力差的孩子总是出现上课理解不透彻,课后作业不会做的恶性循环。但是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所以,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与孩子的习惯及家庭环境及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关的。因此,为达到学生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良好氛围,就得长期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还得靠老师来充分调动孩子的注意力。

车毓凤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这个问题至今都还困扰着我,有些孩子,我怎么都不能把她吸引到课堂上来,可是周五到了新书,他尽然也和别人一样高兴,还在我为孩子们拍照的时候比出了剪刀手,看到照片上的他,我好高兴,爷爷来接他的时候,他还站在同桌身边,听同桌读着书上的内容,作为一年级的学困生,读书对于他来说有很大的困难,在询问过他爷爷后,允许他带走一本书,每个孩子都很可爱,都是天使,我终于找到了可以吸引他的东西,离吸引注意力这个目标,已经不远了!

张瑾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正如本章所说,如何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了解他的年龄特点。

我带的是小学低年级,怎么样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呢,我想过很多办法,首先,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在备课时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参与其中,这样自然会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其次,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最近发展区,让他们不要有知识联结上的困惑。以后我还会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张婷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最多的要求可能就是上课时要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但往往实际教学中总有一些孩子,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总是玩弄手中的文具,目光随着窗外的风吹草动而流转,怎样才能吸引控制他们的注意力呢?以前我觉得是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以及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但在书中,作者却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还取决于儿童自身的思维素养和情感以及他的见闻和知识广博程度。而阅读,就是孩子获取这些的途径。

张静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也会发现,学生只有在自己的思想或已有经验与老师正在讲授的知识产生“共鸣”时,他的注意力才会异常集中起来。而相反,如果我们正在讲授的内容离我们本土生活有点距离,学生并不熟悉也从来没有接触过,那么这节课上起来将相当费劲,基本会变成“独角戏”,而学生在本节课也大多处于神游状态中。所以,要预见并提前做好学生已有经验的评估与补充,以期使他们能在课堂中与老师的频道一致并能产生共鸣,就是我们备课中“备学生”的必要性的体现。

代晓琴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阅读今天的章节,我脑海中泛起的,是“情境创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仅仅是第一步。当孩子们有了先决知识做铺垫的时候,才可以通过思考来凝聚注意力,将注意力长期的保持在某个事物上。

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阅读,让孩子们沉静在典籍里,通过阅读来补充他们的元认知,通过阅读来牵线,指引着孩子们,参与到思考和探索中来。

王冬梅,29学习兴趣的激发我觉得也很重要,跟我家孩子交流,他说上某个课的时候,本来特别想回答问题,但是那个老师有的时候的奖励是亲一下别人,就不敢回答了,后来,自己的思想想到别的地方了,觉得老师亲了,女生会笑话一类的,说自己半天才回过神来。当然,老师是善意的,好心的,温馨的,但是我家孩子是个男孩子,有点害羞,所以他放弃了回答问题,我说你是不想被亲,还是害羞,他说是害羞,四年级的男生,因为这个注意力不集中了,看来激励手段也很重要

张丽宏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理解和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的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态度的淡漠取代了思考,教师应在设置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引入,学生的预习认知等备课环节中,在研究教材教法和知识引入的基础上,多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开展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反思,学会约束自己。总之,教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任重道远,不但知识要渊博,语言要幽默,方法要新颖,内容要科学,还要善于观察、变通。

殷佳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了解他的年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一条途径可行,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这种状态的形成取决于思维的素养和情感,取决于学生的见闻的广度等。

掌握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识,有了这些常识,他就会把毫无趣味的教材看成很有趣的教材。

不随意注意应当与随意注意相结合。当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时候,才能出现这种结合。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申财林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在40分钟的课堂里,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这实在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教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起来是多么难的一件事。你刚刚组织好了课堂纪律,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身后就有了声响。你看到有的孩子正在抽屉里找东西,又的正在拉前面同学的小辫子,有的正在说悄悄话……苏霍姆林斯基说,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进入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识,有了这些常识,他就会把毫无趣味的教材看成有趣的教材。这样我们每节课的导入就写显得非常重要了。要让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新知识联接起来,让学生进入一种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状态。为此学生,平时就要多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去丰富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广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让书籍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增长见识,为学习新知识奠基。这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才能结合起来,一边听讲一边思考,这时候,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马雪玲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要想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就要在课堂上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涨、 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一种自豪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 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行!对于这部分孩子,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对那些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多加关注。在讲课的时候,对这部分学生,我会常常给予高度关注,一旦发现他们有开 小差的现象,应及时加以提醒。比如让他重复刚才老师讲话的内容,让他回答一些问题,等等。当然,我相信,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这些孩子的注意力会有所提高的。 当然,除了注意力以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孩子们的兴趣、方式方法等等。

胡波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有个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蕴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认为,首先要利用课堂的生动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 听讲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占学生学习时间比重较多,在教学中我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之间明显的差别之一就是注意力的好坏。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往往能集中精力听讲,独立思考问题,他们的学习很少受外界的干扰,能有意识的组织注意力,而许多成绩落后的同学恰恰相反,他们的注意力涣散,特别是老师的课讲得不那么生动时,他们就会进而做小动作、抠耳朵、挖鼻孔、抓抓头发、弄弄文具,时而与同学交头接耳,时而东张西望,有的甚至打起了瞌睡。这些都与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这也对小学老师提出了更严峻考验。如何提高课堂质量,如何使课堂生动形象,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在工作中,我慢慢悟出一个道理,就是在深钻教材的同时,应尽量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其次要善于分配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 作为老师,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听、看、想、记,更要合理地分配注意力,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让学生觉得紧张,只顾看而忘了记,只顾听而忘了思。逐渐教会学生善于转移和分配注意,听讲时还要快速地想一想,当听到重点时还要简要地记一记,以帮助课后复习和理解。如此分配注意于听、想、记上,以理解内容为重点,兼顾到方方面面,其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肖国菲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条建议对我犹如雪中送炭。这学期我班孩子有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注意力没有上学期集中,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我最头疼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看了这条建议,我也要好好反思反思,并且根据建议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运用到课堂中。只有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我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真正提高学习成绩。

邓晓倩  29

从来没有想过“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也是老师的一大挑战。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中孩子注意力方式,是在给孩子教学枯燥知识之前给孩子阅读相关的有趣的文本,当讲解时,孩子就可以进行思考,将之前阅读的内容与当下老师讲解的内容相呼应。从而以此将孩子的注意力聚焦。从而让孩子形成内在的情绪高涨,有成就感。

牛晓霞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这种态度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取决于思维的素养和情感,取决于学生的见闻的广度等”。在这之前我总是认为要想让一堂课生动起来,教师的心态是最为重要的;此外备课的时候也总是想着怎么使课题的导入更有趣些---总是过多的注重外在的兴趣诱发,而往往忽略了尝试从学生的内在意识中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注意力集中。苏霍姆林斯基在书里面说到有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他们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识”,对于这一点我的感触颇深,对于这一点我竟然几乎没有考虑过也不曾从这一角度去尝试过。

巩原宏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代晓琴30.谈谈直观性问题

直观性是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一个有效方式。但在孩子们的发展阶段却不能一直利用直观性。应该由实物直观经由绘画喜欢、描述直观向概念化的抽象逐步过渡。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只有看到具体的事物,才能以此来进行思考。三四年级则开始向具象思维过渡,五六年级则基本形成具象思维,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孩子们的思维发展特点,选择与他们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引导方式,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在利用直观性的时候,还要记得排除不必要的外在干扰,避免学生被非重点的内容吸引,分散注意力。

张静  30  谈谈直观性的问题。

“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一直停留在毫无希望的境地,教师不知道该把他们怎么办,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经过一番长期的“形象思维”的训练,然而教师却在催促他们快点转到抽象思维,而学生对抽象思维却是丝毫没有准备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常常不能把自己举出的实例同费了很大力气才背会的规则联系起来,这种情况就是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相脱节的后果之一,是教师操之过急的结果。”读这一段时,脑子里立即浮现出班上几个学困生那无助又怯懦的小脸。不错,文中所描述的情形和他们的状况极其相似,学习态度端正,完成作业也认真及时,但就是一遇到稍微有点需要抽象思维的题型就懵懂起来了,就会既迷茫又无助,他们不知道拿这样的题怎么办,而我又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同时文中提到的画应用题的方法使我大受启发,对啊,孩子解答不出题目的原因是他们无从下手而思维混乱,如果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理解到的题目画出来,也许就能变抽象为直观,或许这就是帮助他们的最佳途径了,很迫不及待想去试试看。

申财林30、谈谈直观性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性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性思维过度。课堂里面使用直观手段这件事,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科学和教育学修养,懂得儿童心理学,懂得掌握知识的过程。

首先应当记住,直观性——这是年龄较小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一条普遍原则。

第二,在运用直观性时,必须考虑到怎样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直观手段在课的哪一个阶段上将不再是需要的,那时学生已经不应当把注意力放在直观手段上。

第三,应当逐步地由实物的直观手段向绘画的直观手段过渡,然后再向提供事物和现象的符合描述的直观手段过渡。

第四,要引导学生由绘画的直观性逐步过渡到词的形象的直观性。

第五,直观手段应当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上去。

儿童的直观性,可以按实物直观、图画直观(实物图、示意图)词语直观的顺序进行长期有计划的训练。

运用直观性原则是需要很高的技巧,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情的。

车毓凤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我首先想到的是学具,让孩子们的手,口,脑都用起来,课中操,也是很不错的。书中说,绘画,词语,我很赞同这种做法,至少在数学课中,画应用题,真的是个好方法,作为数学老师,我会把这些好点子尽快用到我的课堂中。

肖国菲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我们可以用词语的习得为例,要让孩子理解一个词语,前提必须要让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而这种情绪是不可能凭空而来的,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个词语进行必要的改装——形象化。我们的汉字和西方的文字不同本身就是形象化的表意文字,字的本身就有画面感。“日”,在远古时期不就是用一个圆形的圈子来表示吗?你看让词语先变成具体的事物对于小学生理解它是很重要的。但是,满堂都是直观手段的运用是行不通的,这样反而不会达到我们通过这些直观性手段训练儿童思维的目的。就拿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说,没有固然不妥(尤其是低年级)但是过多害处更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直观性只是在促进思维积极化的一定阶段上才是需要的。热闹异常的课堂不一定就是好的课堂。直观的手段更应该在促使和引导孩子去静思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张瑾30、谈谈直观性问题

运用直观性原则是需要很高的技巧,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情的,这句话在文章中被强调了两次。由此可见,直观性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阶段,根据课本内容的呈现,低标准的直观教学并不难,但到高中就不一样了,不管是物理,生物,语文或者是其他学科,由于条件限制,想要每节课直观教学几乎不可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为高中,大学打基础,引导学生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记得上高中时,有一次数学作业是证明两个面垂直,我们班有位同学拿着尺子给我说,她自己用尺子量了,根本不垂直,是不是题目错了,我给他说了几遍为什么垂直他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就是她还没有从具体思维转化到抽象思维。所以,思维的转化,从小抓起。

张丽宏30谈谈直观性问题

教学过程中直观性使用多以多媒体方式呈现,通过声音、颜色、物像、动画等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一节课从头之尾都使用直观教学,学生也会视觉疲劳,引不起有意注意。因此就要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直观解决,学生能根据想象和语言表达能理解的就放手学生自己感悟,不要为直观而直观。

张婷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直观性只有根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程度,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发挥了资源在教学中直观性的最大作用,但往往也抹杀了孩子的想象思维。比如语文课文中描写的那些优美风光,若通过一遍遍咀嚼朗读文字,可能30多个孩子在脑海中就有30多种不一样的风景。但我们通过播放视频,可能全班孩子直观的感受对内容就感受一致了,缺乏了想象的思维。所以直观性在教学中的使用一定是要遵循儿童的心理,不能只为一时的兴趣而遏制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胡波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往往会使用直观的一些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上,如音乐、图片、视频,更或者一些实物教具!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现,这些资源更是被有效整合,使用到课堂教学上来,效果也很显著!但有时候,多媒体的直观性被过多的使用,本想锦上添花,却给人带来多此一举的感觉。因此,我觉得直观性必须是为教学服务的,脱离了以教学为目的的一切东西,都是不可取的!

马雪玲30.谈谈直观性问题

作为教师,要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和劳动中去教给儿童思维。要让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直观性原则不仅应当贯穿在课堂上,而且应当贯穿在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其他方面,贯穿在整个认识中。

殷佳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于思维,而直观性只有根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程度,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在课堂上引进直观手段,是为了在教学的某一个阶段上使儿童摆脱形象,在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真理和规律性上去。使用直观手段这件事,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科学和教育学修养,懂得儿童心理学,懂得掌握知识的过程,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情的。 

首先应当记住,直观性——这是年龄较小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一条普遍原则。唐·季·乌申斯基曾写道,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因此他建议小学老师:你们要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和劳动中去教给儿童思维。要让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

第二,在运用直观性时,必须考虑到怎样由具体过渡到抽象,因为直观手段只是在促进思维积极化的一定阶段上才是需要的。 

第三,应当逐步地由实物的直观手段向绘画的直观手段过渡,然后再向提供事物和现象的符合描述的直观手段过渡。(作者让二三年级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

第四,要引导学生由绘画的直观性逐步过渡到词的形象的直观性。

第五,直观手段应当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上去。

 巩原宏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运用直观性原则是需要很高的技巧,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情的”。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这些原则,不能仅为了追求形式而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课堂上,老师讲授着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而有时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不再是老师讲授的内容,而是突然跳出来的一张漂亮图片,学生们没有因为这张图片而帮助理解知识,相反,他们浮想联翩,思绪早已离开了课堂。有时,教师为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于是在课件中穿插一些声音,但有时这些声音是如此嘈杂 ,反而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牛晓霞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我们在面对孩子没有及时完成的家庭作业或上课走神等现象,一定不要大声呵斥,而要耐心指导和充满期待,甚至去反思自己的课堂和作业,看看是否真正适合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家长和教师不妨走进孩子的美妙世界,去体验孩子的精神生活,寻找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当然,学生毕竟还小,我们不仅要给他们自由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去要求孩子,而应想办法让我们所做的事适合孩子,符合他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上都应精心考虑孩子的认知、兴趣以及需求。

石欢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由于视觉、听觉、感受和思维是同时进行的,在儿童的意识里就形成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记忆的东西。看到作者说有时候自己有心栽花却收到无心插柳的效果。想想自己也是如此。有时候精心准备的道具,却因没有及时思考直观材料所带来的辐射印象,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焦虑不已。所以我急需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来改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争取尽快扭转无法吸引孩子注意力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26-30值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