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手写过一封信了?

你有多久没手写过一封信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中午在公交上,堵车,望着车窗外的风景发呆,忽然前面的一个中年男人甲指着马路边的绿色大邮筒很大声的他朋友说着现在邮差还去取信吗?他朋友乙回应说有邮差取信;甲回答道现在哪还有人写信了,有什么事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多快呀,写信得多少天呢,太慢了!此时,另一个站着的乘客回应道有人写信也有邮差取信;甲反驳说打电话可以听到声音不是更好更方便,有什么事情不到一分钟就能告诉对方,写信多麻烦,并且反复强调着类似的观点;乘客平静的说写信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便不再与其争论。

    我望着路边的绿色邮筒,想到自己上一次写信邮寄还是小学的时候,之后就再也没有动笔写信邮寄过。

耳边回想起刚才那个乘客说写信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内心里表示很赞同。电话、微信虽然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方便更快捷,但却并没有将我们之间的关系拉近,相反,我们心里的距离反而更远了。

这就好像有些东西太容易得到我们就不会心生珍惜,时间越久越习惯,都没有觉察到自己以及和周围一切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打电话发微信让我们任何时间有任何想表达的想法都一股脑的表达出来,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控制,而且这种模式推动着我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再也没有那种期待分享,等待回复的内心的小激动小紧张。

    想起曾经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很少冒泡的同学突然发出一条状态:“你们总说我每天写一封信给女朋友是贱,其实不是,我很喜欢她,所以每天写也不烦,想把我身边的事告诉她,因为是为了她,那么,你们能为自己爱的人做什么呢?”

这条状态配了一张他部分手写信的照片,每一页页尾都标注了日期和署名。    

看到这条状态时内心对这个同学的好感度顿时飙升,脑海里瞬间闪过几个词语,用心、真挚、内秀,好像任何美好的词都想和他联系到一起。同时心里也小小的期待有一个可以和我互动手写信的人,好像这样就会有一个可以寄托感情的人,可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这些情绪渗透到每一个文字里,传递给另一个可以吸收它们的人。

你有多久没手写过一封信了?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我再次拿起手机上下翻动今日的朋友圈时,虽然点赞了虽然评论了,然而心情是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就好像是习惯一样,走了一遍流程。

我也会偶尔发一条状态,或许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小情绪,但是那不像写信时的感觉,与一个人人娓娓道来自己的经历的一些身边的小事情,笔下的字牵动着我的心,越写可能越激动越放松想说的越来越多,然后脑海里想象着对方看到信时会有什么样的表情,看完后会给我写些什么传递给我;

小心的折好这封信塞到信封中,认真的写好地址仔细的贴好邮票,带着满满的期待将这封信投到那个绿色的大邮筒中,然后内心盘算着要多少天对方才可以收到,又要多久才可以收到回信,内心里有急迫有激动也有开心。

    我们会说写信的感觉不同,但是究竟哪里不同呢?可能就是从我们下笔的第一个字开始“亲爱的…”,我们内心的情绪就开始注入到这个全程中,当我们下笔时我们不知从何说起,或者是喜悦或者是失落,让每一个字都就此变得有意义,这些文字组成一条传送带将我们内心的各种感情一点点送到下一个加工地点;

当我们写完信后,将它折起时我们内心的情绪是舒适的宁静的;只剩下信封上最后几个最重要的文字,我们专注于这几个字反复核实是否正确,这也是我们的对这封信感情;最后我们将这封信投入了邮筒中,内心充满了激动与期待,至此,这封手写信的出产过程饱含了我们太多的感情,这就是我们说不清楚的感觉,这感觉是我们太多感情的寄托,是我们精神的补给。  

你有多久没手写过一封信了?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在的通讯设备、互联网提升了我们沟通的速度,我们表面上被推着向前,看似相比于原来方便,但是我们的内心与外界交流的效率并没有提高,反而更被动。

科技让我们工作生活更方便,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内心,科技的提高并没有让我们内心更放松,没有给我们一个更快捷的方式让心暂时歇歇。

有时换个角度来看,一些传统的老掉牙的生活方式更能让我们的内心享受的暂时的愉悦。这是否能解释为什么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是人们内心却觉得在不快乐的路上越走越远。

试着坐下来,用古老的通讯方式,写一封信给自己,让自己安静的享受手写信的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有多久没手写过一封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