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海伦凯勒,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在语文课本儿里,我们就有学习过关于她的故事。海伦小的时候是不幸的。7岁前的她,身处在一个没有声音没有图像的世界里。她不懂语言文字,自从一岁半那次的高烧后,她一直像个动物一样生活了六年。当成年后成为知名作家时的她,回忆起那段时光时,她说:从狗盘子里喝水,从别人的食物盘子里抢夺食物,世界对于我而言,是迷茫的。
那时年轻的玛丽莲正坐在一颗开满鲜花的苹果树下阅读着海伦的故事,看到这儿时,内心第一反应就是为她感到惋惜。如果一辈子都是这样活着真是太糟糕了。她暗自想到。故事还在进行中……7岁时请来的家庭教师打破了这一困境,通过不断的让海伦感受自然,尝试着一边拥抱不同的感受体验一边学习单词,在几十次的尝试后,她终于了解到了老师一遍遍在手上拼写的water与每次流淌过手心的清凉触感之间的联系。她激动的带着老师来到屋子里,触摸不同的东西,并让老师在她手心写字,成功的开启了她认知世界之旅。
在海伦被教师引导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所知道的全部都是正向的,确定的。这是桌子,那是椅子。这是鲜花,那是草原。她根本没有学习过负向的语言,这也是为何她的著作如此震撼人心的原因。积极正向且有力量。她曾经说过,生命是一场盛宴,而大部分人活成了乞丐。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沉浸在负向语言的世界里自怨自艾,不能自拔呢?
时光追溯到一万年前,那会儿负面语言刚刚出现。在那之前,人类的语言都是正向的积极的。那时人们讨论的话题是:今天这羚羊怎么抓?之类的策略性正向言语。然而当人们从原始森林迈入农业社会后,人们对地位概念开始重视,想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地位以获得安全感,这也是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所以慢慢地开始把人放入“评估系统”,非此即彼,形成了一种身份认同。人们开始给彼此贴标签:啊~你是这种人呀,你和我们都不一样,这种方式让我们自己变得渺小。这种由负向语言所带来的自我对话形成习惯后,很难被打破,那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只能心甘情愿做情绪的仆人吗?
我们的身体和内心都是写满了拒绝的。根据近几年的脑科学研究,由负向语言所形成的慢性压力正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如当孩子听到:“你再………,我就…………”类似的压力性言语时,大脑第一反应是分泌一种叫做皮质醇(Cortisol)的化学物质,而这种物质会直接造成大脑收缩,破坏孩子的记忆。
为了更好的为成果服务,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情绪的基本小知识。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和教师要做的是让他们了解:情绪并不是他们本人。就像天气一样会来会走,情绪一定会过去。那孩子你是谁呢?你是可以看见一切发生过程的人。当孩子能在小的时候就了解到教练位置并不断练习,他们就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情绪可以帮助到自己,而不会使自己陷入情绪的漩涡。
原始情绪最开始是为了帮助我们生存,保护好我们。它反应迅速,当看到一条蛇躺在前方草丛里,接受到危险信号的情绪会带着我们立刻逃走。而现今让孩子或者说人类困扰的情绪,往往是由非此即彼的负向评估语言引起的,例如嫉妒或者羞愧。这些信息在我们的脑子里不断转圈,因此带来了坏的情绪体验。
当孩子可以看到情绪的一些列由来与机制,TA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TA可以去尝试:什么样的情绪是对我有利的,让我更有创造性的?
对于父母和教师来说,也是一样的。在掌握了情绪的密码后,如何通过教练技术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和成长呢?
当父母或老师都在纠结于:孩子怎么这么笨,写这么多遍还是不会or孩子没有自主学习能力,每天都被弄得精疲力竭时,是否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这样否定孩子,死糗孩子真的有效果吗?当目标聚焦于问题时,我们很难得到想要的成果。
我们想要的孩子状态是什么样的?成果导向更加有效。以期待孩子对于知识的运用层级可以达到精通为例,如果这是你发自内心希望孩子达成的,那么时光来到了一年后的今天,当你见证了达到精通状态的孩子,那时的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那天的你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
“看到如此精通于这项技能,对于你来说,价值与意义是什么呢?”
“能够引导和培养出这样的孩子,你觉得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一个父亲/母亲?”
以上的这些问题都是逻辑层次的上三层,当你想明白了以上的内容,并且可以真实的看到那样的画面与场景时,我们可以下切到下三层。
“达到那样一个身份,你需要具备那些资源和能力呢?”
“你可以如何开始你的行动呢?”
“最近一周你可以做的一小步是什么呢?”
当家长or教师的愿景打开时,他会更好的达到一种教练的状态以支持到孩子的成长。如果说陷入到一种困境中感觉出不来时,这边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个特别好的工具:
假如框架(As-If Framework)
埃里克森的假如框架提供了8种,篇幅原因这里就重点介绍两种,供大家参考
1.Time Shift(时间转换):
关键:将时间线拉向未来,可以是已经取得成果的那一刻,以让孩子摆脱对现有困境的畏惧
“想象一下,当1年后你已经完成了这个任务,那时的你是感觉怎样的?”(参考)
2.Point Shift(视角转换):
关键:将孩子引导至多个角度去体验,开发多角度观点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书中的这个小兵,在遇到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选择?”(参考)
以上的提问方式只是做一个参考,把握住关键点,你可以以孩子喜欢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创造出更多的问题。
问题的质量决定了答案的质量。玛丽莲老太太的愿景是用对话改变世界,感恩老太太将这么高质量的课程引入中国,从这三天的教练型教师的课程当中,我真的看到了中国教育界的希望。而于我们而言,我们可以开始的一小步,可以是吸收了课程中内容,活出教练式教师的状态,以开启新的愿景与示范,用自己的能量去感染孩子。而屏幕前的你,可以享受分享内容中对你感触最深的一个点,开始与孩子新的链接沟通。期待咱们与孩子的共同蜕变!
如果可以,希望你能够动动小手指,点亮小红心,评论,转发,收藏,关注那就更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