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

有人说剧名《Fleabag》应该翻译成骚包。但所谓渣男作女,只是生活比你多一个结。


400多年前,“Lonely“孤独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莎翁的历史悲剧《科利奥兰纳斯》中;400年后,这个词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_第1张图片
《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_第2张图片

BBC最近刚播的热剧《伦敦生活》在小范围内很火,编剧兼任女主,把孤独说到极致。女主的每一段人际关系都有一个结,有些结解不了,有些不想解。

三十岁,是一个女性可以被叫做女人的年纪。女性教主波伏娃有句名言:

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被塑造的。

三十,是女性开始被塑造的年纪。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但不得不说,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生存得像模像样的生物。男人的孤独是因为没有女人,而女人的孤独则各有不同。

我觉得独自一人,不一定意味着孤独。

女主开篇就这么强调。但她连公车上兔牙男的搭讪都来者不拒,迎面走来的胖子,她都意淫对方对自己有好感。内心是对男神炮友进入方式的抗拒,但当他强调她的胸有多么小时,她care的是自己要保持性感。

她怕极了孤独。

没有人愿意上我,对我来说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这才是她真实的独白。

《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_第3张图片

她有一个不太舍得离开他的男友Harry,她享受着他每次分手都会大扫除,然后在干净整洁的屋子里留下一件自己的东西,作为重新回来的借口。

我只想让他上我,他却想跟我做爱。

这是她第一层的孤独。灵肉不一的感情对女人的伤害是很大的。

《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_第4张图片

男主不是因为女主对着奥巴马的演讲自慰而生气,而是这段关系需求的不对等。

不要让我讨厌你,爱你已经够痛苦了。

Harry终于不再回来。

所有打破第四面墙的作品,比如《理查三世》、《纸牌屋》都是因为主角的内心和外化行为的不一致,不同的是,这两部男人剧是为了表现主角内心的恶。女主生活的反差感,源自她的“作”。这是很多观众对她的评价。可女人三十,再不为自己作一点,更待何时。

《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_第5张图片

这部剧至始自终有一点女权的影子。女主在自身诉求和男人需求之间,或多或少会偏向前者,哪怕是潜意识的,哪怕会因为旧爱找到新欢而心里堵。她的孤独比其他人更难,难在她不愿去消化生活扔过来的她不爱的东西。

她那个努力和她修复关系的姐姐,则相反。一身Burberry,一个大house,一个体面的丈夫,所有成功人士的特点,就是会和生活和解,但未必自在。姐姐强令妹妹把偷来的东西物归原处,可妹妹照做后,姐姐又偷出了雕塑,姐妹俩在这一刻有了灵犀。拥抱不能缓和关系,只有共同气质可以。

《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_第6张图片

我更喜欢这对姐妹的结局,看似是姐姐揭穿妹妹害死闺蜜,是压垮女主世界的稻草,实则是妹妹揭穿姐姐空洞的婚姻,是姐姐孤独的来源。姐姐的奔溃不是因为看到妹妹的污点,是因为看到自己生活的不堪。女主这段关系里的痛,在于她知道姐妹心有灵犀,却硬生生看着彼此活在两个世界。

两人有点像薛宝钗和林黛玉,一个守着虚无,一个奔着真切。倒没什么对错,如果一条道走到黑,也能各得其所,怕就怕心有他念。所有的孤独都来自杂念。

她的第二层孤独来自她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在以去世的母亲作为最结实的维系,而这种维系看似强实则很弱。因为它只剩责任。责任本是生物的利己行为,当这份责任开始不利己时,成本会很大。

《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_第7张图片

我特别喜欢这个场景,女主有一天凌晨两点敲开父亲的门,一番”渣女“的自我定义,而父亲淡定为女儿叫了出租,连房门都没让她迈进来,留了一句”你很像你妈“,陪女主飘在清冷的街头。

《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_第8张图片

大城市的吊诡在于,人越多,维护人际关系的成本也越大,我们就越会建立和别人的界限感,为自己和亲密关系留出时间精力。而原生家庭的亲密关系是个特殊存在,你需要维持亲密,又需要划清界线。虽然这样的父女关系是不合乎我们的期待的。

《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_第9张图片

现代女性的自我独立,通常是指独立于男人,但其实更多是独立于原生家庭。女人三十,和原生家庭的的亲疏是很难把握的。脱离母胎总是迟早,所以当父亲明明看见妻子打了女儿一巴掌,又装作视而不见。他需要为父女关系建立另一个维度,妻子过世他娶了别的女人,这不是罪,女儿需要学会自己去接受。

《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_第10张图片

女主从家庭剥离的孤独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这种孤独长远来说是个良药,各自总有各自的柴米油盐。

最终这对父女变成一种类似朋友的关系,少了牵制也就回到了人和人正常交往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女主在继母作品个展上行为如此出格,最终父亲还愿意在私底下和她靠着车窗谈心,还暗示女儿远处过来的继母。

女主最不愿提及的孤独,是来自于闺蜜。她最依赖的闺蜜,被她害死的闺蜜。她睡了闺蜜的暧昧对象,闺蜜想用韩剧式的自残挽回男人,遗憾的是,过火了。女主维系着两人的咖啡馆,养着那只豚鼠,怀念着那瓶一起喝过的红酒。在女主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这是她最软的一面。

《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_第11张图片

友情的纯洁在于,它即无血缘责任,又无生理需求。女孩之间又永远有故事,就像七月与安生,她们之间的情感如同家明一样模糊不清。闺蜜喜欢同一个男人的故事,放到每个人身上又有不同。有人说这都是女主自作自受,但作为一个成年单身女性,和互相吸引的男性上床,也无可厚非。

竞争是生物本性,道德是高智表现,这两并非你死我活的选择,却往往是你死我活的结局。

《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_第12张图片

这部剧其实是替观众做了一次生活实验。人不是动物,但人又是动物。我们很多人都以道德或者责任在维持关系,在现实中这往往成本更低,也本无错。关键是我们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多重的位置,我们愿意多大程度去勇敢自我倾听。这也是女主和另三个女性角色不一样的地方。维系表面婚姻的姐姐,融不进丈夫继女的继母,为男人而活的闺蜜,都各自有各自的孤独。女主的孤独更有自我觉醒的意味在里面,过程也注定更苦。

人都会犯错误,这就是为什么铅笔后面要装上橡皮擦。

《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_第13张图片

但是,

铅笔有橡皮,人生无彩排。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少有像女主这样,活得像只刺猬,用刺来探索和世界的安全距离,以自己的意愿和世界对抗到底。

因为这被认为是一种低情商高风险的行为,因为人生没有橡皮擦。


说一段英伦岛国的非同寻常,过一种如花在野的自由自在  @米字橙

你可能感兴趣的:(《伦敦生活》:男人的孤独是因没有女人,女人的孤独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