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类产品分析报告(下)

竞品分析3:订阅类

订阅类算是自RSS时代就开始的,也算历史比较悠久的一种内容关注手段。资讯类产品中以订阅类为代表有Flipboard、豌豆荚一览(现在的轻芒阅读)等,2015年兴起过两款新产品很有特点,一个是我下面主要想谈的即刻,另一个是知乎推出的读读日报。

这类产品的结构比较简单就不画图了,一方面是阅读已订阅的内容,另一方面就是发现更多可订阅的主题,基本无一例外。

下面主要来看一下订阅类产品在功能设计上的差异之处:

2015年底我写了这篇《谈谈即刻这款产品》,刚看了下基本也适用于现在的即刻,当时我提到:

即刻采取的方式是将话题切分到极小的、极贴近用户关注点的单元,如“xxx演唱会提醒”“xxx深度评测”“xxx发表了新的文章”等等,这些话题简单、有趣、贴合用户关注点,换言之,即刻充分整合了用户碎片化时间的关注点,将用户感兴趣的高质量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使它推送的每一条信息都精准的符合用户的兴趣喜好且都是高质量内容,大大降低了用户在不同产品下的搜寻成本

因此,在新闻品质和内容偏好上,即刻的内容都是符合用户要求的,毕竟不符合要求的内容用户也不会订阅,至少不会设置成允许推送。最初的时候,在即刻上的阅读体验并不好,因为每篇内容都有着自己的格式,阅读风格极不统一,甚至有的页面排版都很乱,不像在Flipboard和豌豆荚一览那样每篇内容都有着极为赏心悦目的阅读版式,但后来即刻也做了轻微改进,让各类内容的阅读风格趋近统一,但距离Flipboard和豌豆荚一览等应用还有些差距,不过好在相对于功能方面的硬实力而言,UI上的小瑕疵足以被用户忽略了。

当用户刚刚接触即刻时,即刻会在用户对这款产品稍有感知后主动向用户推荐一批主题,以便从繁多的可选主题中快速筛选出用户想关注的内容(当然更多是划掉用户不想关注的内容),例如:

资讯内容类产品分析报告(下)_第1张图片
即刻_初始化推荐

在用户初次完成了订阅设置后,此类产品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用户往往会被局限在自己已关注的内容中,而极少去再发现新的内容。即刻在这方面做得相对不错,它选择将“发现更多”设为首页,在最初的启动时期,即刻的主题在缓步增长,那时候大概每天会有3-5个新主题出现,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每天看看有没有自己想关注的并不是什么难题。现在即刻的主题数已经很多了,即刻团队也设计了更好的思路,它将发现版块分为六种帮助用户发现更多内容的方式:

  • 通过用户已关注的内容来推荐出用户也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由即刻编辑精选出的优质主题
  • 新增的主题
  • 被关注的主题排行榜
  • 专题精选
  • 更多主题
资讯内容类产品分析报告(下)_第2张图片
即刻_发现

相对而言,Flipboard和豌豆荚一览在帮助用户发现更多优质内容方面则稍差一些。
Flipboard在接触新用户时会帮用户将内容分好类,并告知用户该分类下包含了哪些内容源:

资讯内容类产品分析报告(下)_第3张图片
Flipboard_初始化推荐

一键关注全部,既帮用户选择了优质的内容源又节省了用户的筛选时间。

相较而言,豌豆荚一览则是强行帮新手用户关注了几个内容源,没有探寻一下用户兴趣偏好的意图,在帮助用户降低搜寻成本这项上,Flipboard和即刻无疑要好很多。

在帮助用户发现更多内容的功能上,Flipboard的发现机制是依照内容的信息结构分类来设计的,因此信息结构的确完整而清晰,但并没有对帮助用户选择起到很大作用。


资讯内容类产品分析报告(下)_第4张图片
Flipboard_发现更多

豌豆荚一览给出了几类专题性的汇总,如“一览之选”和“用户最爱”,其他的也都是依照信息分类来给用户推荐:


资讯内容类产品分析报告(下)_第5张图片
豌豆荚一览_发现更多

不过看一下Flipboard和豌豆荚一览的产品定位也能够理解了,这两款应用是将其他应用汇聚到一个APP中,就和用微信关注很多订阅号一样,其分类是基于内容源,而非基于内容本身。

即刻同这类应用最大的不同在于,即刻所定位于的小话题使其主题明确,是内容导向而非内容源导向的,因此其价值潜力在于不断涌现的新主题和对每个小主题的内容维护。但是大多用户都满足于了已关注的内容,在发现新主题方面仍需多加引导。即刻在某些主题中插入了相关主题推荐,可以算是将用户由一个已关注的话题引向未关注话题的小功能设计。

订阅类的另一个值得一看的产品是知乎推出的读读日报。读读日报同样走的是订阅模式,但是以每个用户为主编,靠用户来识别内容的优劣,并组织自己的专栏,当用户是一个内容消费者时,他也可以非常低门槛的成为内容生产者。而且用户关注的都是自己信任其品味的主编,这样便既能够在首页看到被自己关注的主编的分享以发现更多内容,又能维持自己的内容偏好和新闻品质。
当时读读日报所重视的是内容分发上的能力,一方面主推人人都是主编这个概念,用人的品味来对决机器算法的爬取,以保证内容质量,另一方面读读日报主推的是内容传播,作为主编每个人都可以将一份自己认为值得推荐的文章转推出去,同时就也加入到了自己创建的日报中。
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从读读日报来看内容型产品》,其中我所分析的一点就是:

作为用户(或者说读者)而言,我需要的是一个强大而优质的信息源,因此我只会关注那些有价值的日报,跟纸媒时代我们选择订阅的报纸或杂志是一样的原理。这里的价值表现在了内容发布量、即时性、真实性、差异性,由于大家都是在传播而非原创,因此我只需要关注一个优质信息量最大且更新及时的日报就可以了,不过对于这类产品而言,点赞的激励价值远不如粉丝大,获取不到大量粉丝难免会让用户有所失落(如同微博一样)。这样的话对于产品的激励机制就需要重新思考了。

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读读日报中那些强大而优质的信息源会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而普通用户所传播的也都是这些大号儿发出来的,因此普通用户能够获得的粉丝量自然极少,也就无意于悉心维护自己的日报了。普通用户在读读日报中也成为了读者,偶尔转发一篇优秀的内容算是变相的收藏,这便与豌豆荚一览等订阅类产品别无二致,而且相比之下,那些产品的使用体验更好而且内容更多,用户也就不再滞留于此了。

小结:
我个人是很喜欢订阅类的产品的,因为展现在读者面前的都是读者爱看的,在内容质量和分发效率上无疑极高。无论是工作场景还是生活或娱乐场景的需求,用户只要关注此类内容源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涌来。但它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帮助用户发现更多符合用户喜好的优质内容,以及如何向读者展现更丰富的内容形式。

产品分析4:Quartz

Quartz我没有找对应的竞品,因为只是想简单分析一下其功能特点。

这个应用被定位为互动聊天式的新闻应用,以私聊信息的对话体方式来为用户播报新闻。推出时,媒体评论“它以信息的方式为受众推送新闻,不仅上手成本低、互动性强,而且内容包含性强,创造出轻松而拟人化的氛围”。

资讯内容类产品分析报告(下)_第6张图片
Quartz

用户只需一直从底部提供的正面/负面回答中给予Quartz反馈,它就能返回给用户对应的内容,使得整个阅读体验轻松有趣。

但是回归于用户需求看一下的话,它能提供什么样的新闻,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我们会希望以这种方式阅读新闻。

这种交互式的对话使得人与产品间的互动增强,但单次获取的有效信息量较少,看似主动的沟通,实则用户接受内容的形式也较为被动。用户无法自如的选择某类特定的新闻类别,因此这款应用比较适合短新闻,或是即时新闻(经常update信息的),在这种情境下它能够由应用帮助用户跟进,并拟人化的提醒用户进展。而放在用户对资讯的广泛需求上,在资讯总量较大的时候,这种并不是能提升内容分发效率的好方式。

但是作为一种具有极强互动性的交互方式,我认为它能够帮一款资讯产品提升用户粘性。比如作为私信中的官方账号,就像网易云音乐中的云音乐小管家一样,这样既不影响产品的主要功能,也能够给予用户个性化的交互体验和专属版的内容推荐,并且总体的对话时间不长,就不会使用户觉得厌倦,而是感到在使用主流功能之余时不时的会有一种别样体验,这种小惊喜会使得用户觉得这款产品懂ta,这也对提升产品留存和活跃度有所裨益。

结束语:

尽管只是挑了几个我认为值得分析的应用和值得分析的功能点,但把本文写完也已经这么多字了,或许有些点是没有写到,但是应该在大方向和特色功能上都已经覆盖到了,于是我也对资讯类产品有了比较深入的认知。这类产品不好设计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于是各家都拿出看家本领来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也就成为了产品学徒的教科书,如果之后这个领域再出现了什么新产品或是在此类产品设计上有了更好的思路,我会再来更新本文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讯内容类产品分析报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