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4咸吃萝卜淡操心

咸吃萝卜淡操心

——飞机与火车,到底哪个更安全

“咸吃萝卜淡操心”是北方的一句俚语,(注:对于俚语,牛津辞典上的解释是这样的——很不正式的用语,主要用与口语中,有时限定于某一特定人群,如同龄人、兴趣相同的人或同行。简单点说,就是粗俗的口语,常常带有方言性。)在“咸吃萝卜淡操心”这句俚语中,“咸”代表爱吃咸的人,吃咸萝卜对他而言是一种享受。而“淡”是跟他相反的生活习性的人,不能理解吃咸萝卜的美味,却在那里为"咸"操心,引申为瞎操心。

个人感觉,下面要展开说明的这篇文稿就有“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味道在里面。究其原因,是自己对这方面感兴趣而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何不探究下呢?

“五一”有四天假期,原计划要利用这难得的四天假期完成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可惜的是,任务依然没有完成。依旧还是那句话,对于这项任务有了整体性的思考,但是成文还是很有难度的。这项任务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关注如何培养孩子的“数据分析观念”,形成统计思维。因为社会已然发展到这个地步,统计在一定的程度上支配着个体的一生。

“数据分析观念”首先要有数据意识。通过数据来描述客观规律,而不是仅仅凭着主观的想想;或者是仅仅是数据的“消费者”,(指的是对现有的数据不会进一步去思考、质疑等),现代公民还应该是数据的“生产者”。

比如,我们经常会讨论这个话题——“飞机与火车,到底哪个更安全”?下面是各方面的观点,综述如下:

1.个体主观经验判断得出的结论——相比较而言,火车出事故的概率比较大,但是每次伤亡的情况比较小;飞机出事故的概率比较小,但是万一出了事故,则伤亡是很严重的。简单来说,个体相信飞机更安全点,不过火车出事生还可能性大,飞机出事肯定死定了。

2.国际民航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坐飞机其实最安全,空难几率微乎其微。并且给出了具体的统计数据。(注:统计数据来源于网络知乎。

按每百万次飞行发生的有人员死亡的空难事故的次数计算,1991年是1.7次,1999年首次降到1次以下,2000年再次下降到0.85次。按2000年的概率算,也就是117.65万次飞行才发生一次死亡性空难。换句话说,如果有人每天坐一次飞机,要3223年才遇上一次空难。还应该说明的是,死亡性空难并不是所有旅客全部死亡。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统计,1959—1997年的全部空难事故中,飞机全毁,且有人员死亡的占58%;飞机全毁,但无人员死亡的占32%;飞机没有全毁,但有人员死亡的占10%。

3.火车更安全些。

(1)纵向数据,举例:

2005年至2012年全球飞机运送旅课189.1亿人,其中失事致死人数为4756人。如此,则4756人比189.1亿人,比率为25.15人/1亿人。即每1亿人乘坐飞机,约有25.15人因飞机失事死亡。

2005年至2012年,全国铁路共运输旅客120.04亿人,火车发生事故共造成166人死亡。如此,则166人比120.04亿人,比率为1.38人/1亿人。即每1亿人乘坐火车,约有1.38人因火车事故而死亡。所以,乘飞机的总死亡几率是乘火车的18.22倍。(有点吓人,18.22倍。同时,这份比较有点不一致,因为是全球航空与中国铁路来比较。)

(2)横向平均

铁路部门公布的中国铁路每亿人次的铁路客运事故死亡人数是0.2人(这是11年平均数,即2000年~2011年中国重大铁路事故死亡人数265人,再除以这11年乘火车的总人数),这也远比飞机失事而致人死亡的人数少多了。从这些角度比较,乘火车还是比乘飞机安全得多。

提示:以上只是从个别角度来分析比较,虽然不是十分全面,但也能反应实际问题。

4.从更广泛的统计数据来说明结论,实际上火车飞机哪个更安全,要看用什么方式统计,不同的统计方式结果会不同。

有三种用于统计某种特定交通方式的死亡危险的方式:每十亿次旅行造成的死亡数;每十亿小时运行造成的死亡数和每十亿千米运行里程造成的死亡数(统计航空时前往机场的交通不算在内。)

2019-05-04咸吃萝卜淡操心_第1张图片

左边那栏是每十亿次旅行造成的死亡数,中间这栏是每十亿小时运行造成的死亡数,右边那栏是每十亿千米运行里程造成的死亡数。每一行分别代表一种交通工具,这里标出了铁路和航空这两行。

从统计表中可以清楚的知道——使用每十亿千米运行里程造成的死亡数进行统计,航空是最安全的,造成的死亡数最低;以十亿次旅行造成的死亡数作为统计标准,则航空一下变成了较为“危险”的交通工具,造成的死亡数甚至大于巴士和小汽车。换作每十亿小时运行造成的死亡数作为统计标准,则铁路航空安全性又变得差不多了。正所谓,标准不同,统计的结果就会出现差异。

5.个体理性理解“飞机与火车,到底哪个更安全些。”

(1)比较事故率,没有任何意义。汽车熄火了,好,叫救援呗。飞机空中熄火呢?

(2)比较死亡率,死亡率/人次的方法:比较公平。死亡率/人次*时间的方法:也比较公平,因为它计算的是人生旅行时间段的死亡概率,但是航空不喜欢。比较死亡率/单位距离人次的方法:航空喜欢,但很不公平。汽车一小时在路上经历了各种可能的风险,但是没有开多远(百公里左右),飞机近千公里出去了,但是你对自己生命担忧和生命危险的时间段是一样的。具体有更多分析,如果这样比,宇宙飞船一定是最安全,因为死亡率/单位距离 ,保证是最低的。

(3)要计算乘坐人死亡,而不是所有(包括被撞死)人的死亡。结果大家心里都有数,和我们常识感觉是一致的,飞机并不是最安全的。宣传飞机是最安全的是各国政府为了发展航空而进行的偷换概念式宣传……

6. 个体理性+主观理解——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认为飞机比地面交通工具安全的理由在于,一个人遭遇航空事故的几率低于五百三十万分之一,即便是一个人天天坐飞机,也要一万四千年才有可能遇上一个航空事故。这是航企和飞机制造商所宣称的飞机比火车安全的最大依据,他们统计的是发生事故的概率。但对于乘客而言,我们肯定更关心发生事故之后的生还概率,我们不关心你一年飞行多少架次,我们只关心,万一我遇上了这几百万分之一,我能活着回家的概率是多少,而这个概率是极低的。所以说,飞机比火车安全,是有一定道理的。另有网友表示——安全在我看来就没有概率,遇到了就是1,没遇到就是0,比如MH370的那些人失事概率就是100%,对我这没乘坐那飞机的人来说,失事概率就是0,不会因为概率低那些人就损失小。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知乎”,纯属于作为个体的我“咸吃萝卜淡操心”,但是,在“淡操心”的过程中,这个话题是否多多少少可以培养孩子的数据分析观念呢?

……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5-04咸吃萝卜淡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