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打开胡迁的百度百科词条,是全灰的。
是这样说的:
胡迁(1988年—2017年10月12日),又名胡波,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青年作家、编剧、导演。
著有《大裂》、《牛蛙》等书,中篇小说《大裂》获得台湾第六届世界华文电影小说首奖。
2017年10月12日,意外离世。
是自缢身亡的。
我要向胡迁道歉。
之前曾在图书馆拿起他的《大裂》翻了几页,但最终还是放下了,没有读。
直到10月13日,在豆瓣上看见他离世的消息,我才赶紧买了他的两本书。
对不起。
我暂时只看完了《大裂》,是本中短篇小说集。
事实上,书中只有一篇中篇小说,与书同名,也叫《大裂》,其余都是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大裂》讲述的故事是:
在连续四年考北京电影学院失利后,我来到了处于偏远郊区的一个野鸡传媒学校。
这里聚集了最龌龊腌臜的百分之五的青年,所有人都无所事事到狂躁、野蛮。
传媒学校的前身是个广播学院,以前的学生被称为老广院。
老广院们觉得传媒学校的我们侵占了他们的地盘,在某个深夜十二点,有预谋地对所有新生发起了近似于屠杀的暴动。
称得上是血流成河。
暴乱之后,愤怒的新生们静静地谋划着要让老广院们横尸遍野的复仇行动。
所有人都期待着、酝酿着,一场毁灭。
毁灭别人,也毁灭自己。
但我更想在荒野中寻找一个入口,通往埋藏在深处的希望。
我发现了藏宝图,学校的某个角落也许有黄金。
我聚集了朋友们一起挖掘可能存在的黄金。
但慢慢地,赵乃夫去镇子上嫖娼、卖鼠尾草了,第一个脱离了混乱,却滑向了堕落;
刘庆庆、郭仲翰在对老广院的复仇行动中,奋力杀害了羞辱过自己的人,以生命的代价;
丁炜阳穿着挖出来的古老盔甲,几近失去理智地砍杀见到的每一个人,盔甲最终被强行剥走,留下一身的伤,与悲伤。
剩我一个人继续挖着黄金。
我独自挖了四年,我几乎是盲目地在相信这是有意义的。
我想弄清楚构成每个人时光的奥义,我想逃离现有生活的失望透顶。
我是如此地希望寻找黄金能带给我一个有意义的时空,以至于不敢面对其余任何可能性。
故事的结尾是我找到了黄金,见了几位故人。
但,“至此,我仍然没有找到答案,我只是解决掉了四年的一段时间。”
我不喜欢他找到了黄金,但我喜欢他找到了黄金却发现也不过如此。
有人说这篇小说很像古惑仔电影。
人们处于荒凉、混沌的环境里,用暴力、野蛮的打斗寻找着宣泄的出口,最终走向毁灭的终点。
其实全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符合我个人对故事的审美的,是短篇《气枪》。
讲述的故事是:
瘦子和平头男人在荒原打猎,瘦子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错认为猎物,气枪的子弹射入小女孩的左肋骨,伤势严重到致命。
起初,瘦子执意要救女孩,甚至将女孩移到了车上。
但平头说救不了,医院太远,车开再快也赶不上救命。
瘦子接受了这个事实,但非常想知道女孩的身份,开车去村子里打听消息。
发现女孩由她大伯带着,大伯一直强奸、折磨女孩。
女孩终于逃出来了,却被瘦子用气枪打死了。
瘦子带上气枪审判大伯,也坦白了自己用气枪杀死女孩的事情。
但大伯一见到女孩的伤势就明白了,女孩没死,只是气管的老毛病让她气息微弱。
女孩被继续留在大伯的住处,瘦子跌跌撞撞地离开。
我喜欢平头男人作为旁观者对瘦子的行为的解读。
平头认为良心不安的瘦子是装出来的,
“你不装出这个样子,自己就接受不了……你不能干着见不得的人事情,还得有道德优越感。”
认为瘦子审判大伯只是为了论证自己无意间杀死女孩是拯救了她,
“你骨子里要邪恶得多,你总能从别的什么地方给自己找补回来……你凭什么审判他呢?”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作者准确地察觉到了人们一直掩着藏着、不肯承认的、细微的人性。
我本想说这是人性之恶,但瘦子并没有蓄意伤害谁,他只是保全自己。
人性即保全自己。
网络上对胡迁的文字的评价主要是丧。
不得不承认,在得知他的离世之后,再来看他的文字,确实让我感觉丧上加丧。
但我不愿意如此简单粗暴地用一个“丧”字概括他与他的文字,以及他的死亡。
他有梦想有追求,为之付出独自坚持到孤独的努力,曾以为一直梦想的已经近在咫尺,最后却只抓了个空。
他在书的后记里写,“生活里并没有什么好事情”。
他对自己作为个体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感到失望,继而甚至感到荒诞。
这种荒诞感在他的文字里可以窥得一二。
例如短篇《静寂》:我在和妻子吵架后,外出想偷一辆路边的摩托车,遇上多年前未见的初中同学,之前同学与我并不相熟,却和我深入地聊他的工作、回忆,他说他工作时听不见别人说话,过程中我发现我也逐渐无法听见他的声音。
我并不懂得各种文学主义的具体含义,也没有刻意读过与文学主义相关的书籍。
但我隐约觉得,如果他能在世间再久留一段时间,他的文字可以成为荒诞派或先锋派,或是从细微之处探寻更多真实的人性。
我很遗憾。
这是我第一次写书评,暂时还没有找到告知如何撰写书评的指南。
我常提醒自己不要评判他人,因此也并不擅长评价事物。
但是在得知胡迁的自缢事件后,这些文字对我冲击略大,我想说点什么。
我总是不自觉地想从字里行间追随他的身影,想从他的角度看看世界是如何让他失望的,想问问他,你看到的生活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大裂》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是7.7分,并不高,这也是我当时没有选择读它的原因。
事实上,它也确实与那些大作家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差距。
但胡迁让我看到了中国青年作家还有希望。
不是矫情、做作的青春惨痛文学,不是灌鸡汤、打鸡血的自媒体营销文。
是真正属于作家的文字。
是一个青年怀有对美好事物的信仰,却误入了这个世界的阴暗角落,于是在文学创作的屋檐下独自搭建了自己的安身之处。
我有幸拨开门帘得以一瞥其中,但是里面太黑了,胆小的我只能赶紧放下帘子离开。
胡迁的电影叫《大象席地而坐》,我不知道电影说的是什么。
但书中有同名短篇小说,是说台湾动物园里有只大象一直坐着,怎么样都不挪动,全世界的人都飞来看它,后来我翻过围墙去看它为什么一直坐在那,终于发现原来是大象的后腿断了,但我也被大象一脚踩死了。
可是胡迁,我不是大象,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边。
我是动物园里排着漫长队伍、互相推搡着看大象的众多俗人之一。
我们以为我们在看大象,其实我们在被大象看。
书评首发于个人公众号:阿姚的。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