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不见长安MV


第一次知道《王勃之死》这个电影,还是在网友制作的《不见长安》MV中,唯美的长镜头、古风的色调,歌尽悲欢的书生、舞姿惊艳的美人儿,就像是专为这首歌拍摄的一样。当时就想看看这个画面雅致的电视电影是什么样的,甚至让朋友帮我费力去下载高清视频,却因为种种事情耽误了,不想一搁置就是两三年。

以现在的眼光去看,2000年CCTV拍的小成本电视电影,情节单薄、转折突兀、演员做作、台词无感,但某些台词惊艳、场景唯美、配乐贴切、题材不落俗套,总体来说瑕不掩瑜。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_第1张图片
当初自是年少


故事开篇,是莫名其妙的斗鸡比赛...自负又摆谱的天才少年,文思敏捷鲜衣怒马,却因为一纸应付差事的《檄英王鸡》而获醉被贬;继而因为又因私藏罪奴、擅杀官奴被判死刑,至于为什么私藏、如何被告发、怎么又杀了罪奴,不知道。总之。开场10分钟,主角就要挂了...

监牢之中,刽子手用斗鸡血磨刀的声音如此刺耳,却不曾磨灭王勃的意志,迎着灯光和着雷电,吟诵着铿锵诗句、想象着大鹏展翅。

只是在面对知己之人时,心中愤懑无法抑制的喷薄而出。他说人间的诗篇从来都是天籁之音、他不过是上天假借的一支笔。他说大唐需要的是凌烟阁上的名臣宿将,文人不过是太平是粉饰、盛世的点缀。他说自己卖弄文采博求菌株垂顾,与倡优何异?

原以为,怀才不遇被人诬陷锒铛入狱砍头在即已是对他最大的伤害。但是那个不可一世的王爷来了,带着封王勃为“威武大将军”的旨意以及鸡毛做的帽子、披风,让诗人和斗鸡相互撕咬...这才明白,最大的痛苦从来都不是肉体的折磨,而是精神的阉割。生不逢时时不我予啊。刚刚苏醒的大唐,无法宠溺的王勃如太白一样纵横意气,亦无法雕琢的王勃如子美一样沉郁顿挫。

至于后来,头颅置于铡刀之下的惊恐与解脱,杜镜送来美人风筝的喜悦与欣慰,诗人轻狂的生,如今可以放诞的死了。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_第2张图片

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了天才,因为改年号大赦天下,诗人“获救”了。

但是彼时的王勃,大概早已对尘世失去了眷恋吧。

于是诗人拿着美人风筝发呆自语,好似最后的精神寄托。

好在还有杜镜,这个真正的大唐男儿。王勃入狱,他冒险前去探望,携着风雷而来,带来生的气息。王勃被砍头在即,他送来美人风筝,当时我却忽然想到“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便是知己吧,懂得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望。

杜镜这个热血青年,即将去往风雨欲来的巴蜀之地,诗人感慨“长风何其渺渺,天涯何其遥遥”,人世如此寂寞,但有知己一人,即使天涯相隔,也如比邻相望。

好不容易恢复元气的诗人,遇到曹达之妻的追杀,却又因神明雕像得以苟活十日。却在生命的最后,得到命运最后一丝眷顾,遇到了睿智的秋水翁,孤寂的落霞。于诗人而言,是初相见,于落霞而言,是神往已久。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_第3张图片

因为喜欢王勃的《铜雀伎》,日日弹唱,便有了争宠的罪名,被抛弃被放逐。而对那个害了自己一生的诗人,落霞说,我心里再也放不下他。诗人却自悔“害人害己”,甚至断笔明志。

即使知道害人的从不是诗人、而是这世道,却仍然意难平,追究起来,毕竟他是词章是因,她的天涯沦落是果。

落霞心血耗尽,需千两黄金买药救治,诗人不得不违背誓言,向神明借风扬帆起航,一日七百里,作下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

如果没有《铜雀伎》,落霞只是年年数着桃花开落的宫中女子;如果落霞没有被贬,就不会终日抑郁,不会在柳树上系纸桃花,去求没有结果的结果;没有这一切,诗人也不会写下滕王阁序。

到底什么是因果呢, 谁害了谁一生,谁又成就了谁的身后之名。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可岁月流转,却再也不曾有那个初唐的儿子,再不曾有当年的王子安。只有悠悠长江水,槛外空流。


王勃慨叹生不逢时,可即使到了后来,太白绣口一吐半个盛唐又如何,依旧只是盛世的点缀,依旧不得志,只是太白豪情万丈,未曾将蝇营狗苟放在心上。大概所有的诗人都是悲情的,因为对俗世有太多愤慨不满,因为心中的理想国从未实现,因为太高人愈妒固洁世同嫌,于是郁郁寡欢,才谱写出惊世的诗篇。

回到《不见长安》的歌词里,一路风雨兼程,抵达长安, 却发现,这浩浩殿堂,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个“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的长安,茫然失措时,回首却遗忘了来时的方向。

才发现心中的长安,从未抵达。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原来心中的长安,真的比太阳还要遥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