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你还在漫无目的地学东学西么

2017年读的第一部书,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这是本关于知识管理的书,出版挺早的,我发现保存知识的工具那一章都没有提到有道云笔记。

书中首先提到知识和信息的区别。信息赋予了数据环境,知识就是经过实践证明,可以用来决策和行动的信息。举个例子,数据:37.5。信息:孩子脸红,测量腋下体温是37.5摄氏度。知识:腋下体温是37.5摄氏度,那口腔温度是37.8-38摄氏度,直肠温度是38.1到38.3摄氏度,即有一点低烧。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你还在漫无目的地学东学西么_第1张图片

然后是知识力的概念。我的理解是理解、保存和使用知识的能力,与学历无关,与记忆力无关。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去哪里找资料,都是知识力的体现,知识力是综合素质的集合。学历很高,不一定意味着学习能力很强,只是有相关性,毕竟现在学习的工具很多。只要系统思考能力强、处理信息高效的人,学习能力不会弱到哪里去。

再说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顾名思义,显性知识就是能够用语言、文字、肢体等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就是很难说的明白的知识,可分为技能层面和认知层面两类。一类是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另一类是认知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洞察力、直觉、感悟、价值观、心智模式、团队的默契和组织文化等。我们在大学能学到的大部分是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都是出来社会自己领悟的。我大学的专业是行政管理,发现学的很多管理学和政治学的内容都是高屋建瓴的宏观角度,对于我的学习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我始终认为,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决策直觉、人情练达等隐性知识更重要,各种管理模型,在具体情境下才有作用。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知识摆在那里,修行在我们自己。

接下来是本书精髓所在,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包括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和创造知识五个方面。学习知识:你会学习吗?保持知识:用时能找到。共享知识:教是最好的学。知识使用: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价值。知识创新:迁移发散中融会贯通。我们之前其实也在实践这个过程,但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读到这里,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的既视感。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你还在漫无目的地学东学西么_第2张图片

学习知识:其一,学习什么,我的理解是与人生目标想契合,成体系,指导实践,长半衰期高收益值的知识。假设你的目标是做个文案工作者,那么你应该系统地学习文案的专业课程,学习写作和绘画的基础课程,而如果你零零散散地通过微信公众号学写文案,空耗精力又无所得。下面的知识结构金字塔简单明了地阐释了知识的系统分类。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你还在漫无目的地学东学西么_第3张图片

谈到指导实践,不一定指的是开蓝翔挖掘之类的知识,像《如何打造个人IP》,《如何阅读一本书》,都具有实用性。至于长半衰期高收益值就是能给你带来持续好处的知识,跟复利有点像。我认为写作和演讲都是。无论时代怎么演变,掌握这两项技能都获益匪浅。

其二,怎么学习。我喜欢书中提到的学习方法模型。即四个象限:先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知识。再了解该领域的全貌。接着跟踪掌握该领域的最新知识。最后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你还在漫无目的地学东学西么_第4张图片

《何帆读书五法》提到的方法与之大同小异,精读教科书、研究生阶段需要读的经典论文和经典著作(包括现在一流大学的年轻教授的著作文集)是学经济学的三大法宝。

保存知识:书中提到的工具过时了,建议使用有道云笔记和印象笔记,任何一个都可以。推荐《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和《记录,成为更好的自己》两本书。

共享和使用知识:看以下这张图就够了。教别人是检验自己学习程度的最好方法。现在各种直播、写作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便利。你能说会道可以上红点直播、讲喜马拉雅音频或者开微课,你会写可以在知乎、、微博、今日头条上发表系列文章。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你还在漫无目的地学东学西么_第5张图片

创新知识:多跨界,多和不同的人接触,碰触出思维的火花。根据我自己的读书经验,如果是个人的知识创新运用,推荐《微创新》和《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两本书。《微创新》提到产品创新的五种策略:减法策略、除法策略、乘法策略、任务统筹策略、属性依存策略。《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提到创意引擎模式,知识、想象力、态度、资源、环境以及文化六要素共同驱动创新。

关于知识管理,这本书只是个引子,希望你早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你还在漫无目的地学东学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