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补可能的后果,就不值得心存侥幸

下午费时去修手机,深感那一磕碰的厚重成本,再不敢不披着皮套了。买的时候捆绑销售了jd的碎屏险,出险了,发现被外包给第三方维修店,而购买的订单里,显著位置标明了[自营]二字。且只能到店或寄送维修,由此不得不跑一趟,还带来一个流程上的困境,因为不是小米而是第三方拆机,这次换好屏了的手机,还在小米的1年保修之内么?

很多事情也是如此,在没有遍历到可见的并经历过的后果,是不会在事前予以相应的谨慎度。要么自己踩坑,要么看别人入坑。训练的本意,经验的累积,就是努力在同样的半生中,提高时间的密度,特别从别人的失败身上学到像是自己失败了似的那种切肤之痛。同感、通理,就是这般增加时间密度的有效工具。

南京那位跨轨道被夹的先生,也是没脑补到若跨不过该是怎样后果,或潜意识里的“敢于突破常规”,或是我们日常的电影情节看多了而别植入潜意识的幻景。电影里的场面,多是男主与危险擦肩而过的瞬间,那一种“惊而不险”的设定,在电影中发生的概率是近乎100%的,男主的车撞掉楼,在电影中是没有相应的模式的;但生活不是模式的简单重复,而在擦肩而过之外,更多比例的是迎面撞击的惨剧。

有个中和的把我们拉回现实的方法,就是在看电影之外,也看一些“微天下”的不平常的日常,更要感知自己身边发生的在新闻猎奇需要被凸显的不平常之外的平常生活,那是太阳的东升西落,那是春日的草长芽放。

你可能感兴趣的:(脑补可能的后果,就不值得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