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如何预防青少年发生驾驶事故_6则(20171130)

90后是中国正常一代的开始

火山石资本创始人章苏阳在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上发表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认为,从历史角度看,90后是中国第一批最正常的人。他的理由是, 90后之前的几代人,在童年和成长期间,家庭和社会都有很多方面是不稳定的。比如在80后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少人会遇到父母下岗等问题,家庭其实是不稳定的。60后和70后遇到的会对个人家庭产生影响的社会事件就更多了。而90后,是中国第一代在家庭里能感受到更多爱的可能性的一代人。这会让这一代人在成人以后心态正常化。

章苏阳是中国非常老牌的投资人,他在1994年时就加入了IDG做风险投资,投资过的项目包括携程、物美、如家、土豆等公司。章苏阳喜欢从一些细节的方面去判断创业者。比如,对男性创业者,他会观察一群人上洗手间时,他是走到远一点的小便池,还是就近,如果走到远一点,说明这个人会替别人考虑。再比如,喝剩下的瓶装水,他是会随身带走,还是会留下来。如果随身带走,说明他不喜欢浪费。

以上就是老牌投资人章苏阳对90后的有趣观点,以及他在判断创业者时会观察的一些细节。

——李翔知识内参




生命史是偶然铸就的

在距今1.8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了,大部分生物都是要倒霉的。可是有一部分人是受益的,就是那批先走到美洲的克劳维斯人。他们为什么能到达美洲呢?像哥伦布去美洲,那需要大航海,需要船。可是当年克劳维斯人不用,因为现在的亚洲与美洲之间的分界叫白令海峡,但是在冰河时代,那里是没有水的,那会儿的海平面低,所以那里那会儿应该叫做大陆桥,直接走着就可以过去了。

美洲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克劳维斯人作为第一批抵达者,还有更偶然的事情发生,就是他们刚刚通过了白令海峡,刚走过去几百年,白令海峡就因为全球变暖,重新被海水淹没了,这中间就隔着几十公里的汪洋。所以亚洲再有人想过来都不容易了,就等于说占世界陆地一半面积的美洲就归克劳维斯人享用了。

克劳维斯人咱们开头说过,他不是人科人种人属的,他跟我们的关系就好像猫科中的狮子和老虎一样,甚至有可能是狮子和豹子一样的关系,就没法产生后代。如果大陆就这样被白令海峡分开了,克劳维斯人在一个独立的,占有这个世界一半资源的地方发展下去,大概率地说,经过1万年,也会出现高智能的文明。

因为从考古发掘中看到他们制作的工具已经很精良了,武器中的枪头都是双面打磨、双面加工的。美洲大陆这种人种和除美洲之外的这些人种各自发展几千年,那之后谁输谁赢真是说不准。

文摘:如何预防青少年发生驾驶事故_6则(20171130)_第1张图片
克劳维斯人的工具

但是一个偶然事件,就是新仙女木事件的出现,让之前积累的所有的运气都化为灰烬了,这个就是从千年为跨度的视角去看的,它从一个具体的物种,一次灾难,我们可以理解生命史是偶然造就的。

那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得更久呢?比如地球的生命史接近40亿年的时间里,它也是偶然事件决定物种的存、留。

生物在地球上的生存可以分成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段,一个时段是平安无事的阶段,一个时段是大灭绝的阶段。平安无事的阶段占比时长90%以上,在这些时段里,只要那些生物存在,就会以一个非常稳定的趋势,就是新物种诞生的速度略微高于已有物种灭绝的速度,就这样维持下去,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变化,大概几百万年灭绝一种生物。

可是历史上一共发生过5次大灭绝,每次都更新了80%以上的物种,甚至90%以上,可是这种灾祸又没法预测。

——卓克《088|起源:人类祖先曾经经历过极端气候?(上)》




王兴丨竞争之道——胜可知而不可为

张潇雨

今天我们再做一点新的尝试。既然要讲竞争,有一本奇书就一定绕不过去,那就是《孙子兵法》。今天我想讲一点《孙子兵法》的内容。因为它和我们这周的主题非常相关。

丨王兴的“学贯中西”

在今年年中,王兴接受《财经》杂志采访的时候,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我觉得非常经典:

《财经》:有人评论美团在“千团大战”,以及最早进入酒店旅游时,都是别人在打仗在烧钱的时候美团在等待,美团是靠等待成功的。

王兴: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投资人跟我说,多数人对战争的理解是错的,战争不是由拼搏和牺牲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组成的。《孙子兵法》说过“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确实团购的事情不是我们打赢的,不是我们打倒了对手,是他们自己绊倒的。

《财经》:除了等待,在几场关键战役上,美团还做了什么?

王兴:我们有积极的耐心。比如酒店旅游,在我们入场之前,携程只有小几万家酒店,还有几十万家没去签,我们去了。用户从PC向手机迁移时,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使用方式。同时我们一开始就IT化了,每一个订单的服务成本是比携程低很多的。所以,你理解以客户为中心就是理解业务的本质和关键。《孙子兵法》还有一句话“胜可知,而不可为”,你做得足够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这不代表你能胜,只有当你的对手做了愚蠢的事情,你才能胜。比如,你觉得去哪儿是怎么输掉的?是因为他们不够有耐心。

这里,王兴引用的两句话——“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和“胜可知,而不可为”,我觉得也是他活学活用《孙子兵法》、建立自己的竞争哲学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我之前讲过,从王兴身上我学到了一种东西,那就是什么是真正的“学贯中西”。

实际上大家在专栏里也能看出来,王兴不管是教育背景还是阅读、学习、做事的风格其实非常西方。他是清华理工科出身,又去美国读博士,思维其实非常西方。但如果你细看这几次王兴接受采访的时候引用的东西,很多句子和思想是来自东方的。说明他到了如今这个境界的时候,已经开始注重中西方思维方式和哲学体系的打通了。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自我迭代和成长,我也非常鼓励大家去走这样一条路径。

丨东西方哲学的异同

非常笼统地说的话,我觉得西方哲学体系更讲思维和逻辑,它希望帮助你建立一种思考方式和思维框架,在这个框架里你去做各种归纳和演绎,结论都是非常牢靠的;而东方哲学的魅力在于它的模糊性。它往往叙述模糊、容错性高、阐释空间大而不是直接讲述某种理论。

但我们都知道,很多事情是超过语言描述能力的——比如你永远没法给一个没吃过苹果的人用语言讲明白苹果是什么味道——所以东方哲学的这种模糊性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想象和感受,这也是学习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可以说得更简单点儿——总体来说,西方科学体系是说8分你自己脑补2分;东方哲学体系是说3分你自己脑补7分。

所以,如果一个东西要靠听众大量的“自我脑补”来起作用,那么当你年纪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格局高了以后,自然就会开始觉得非常有道理。所以很多大企业家到了一定的程度都会向东方哲学寻求理论上的共鸣——乔布斯和那些日本大企业家就不说了,我们之前讲过的耐克的创始人菲尔·奈特,在禅修方面也是有非常高的造诣的。

当然,叙述模糊、容错性高、阐释空间大的东西,也更容易被一些心怀鬼胎的人利用。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在此还是提醒一下大家。

所以,我觉得王兴值得学习的一点就是他的“学贯中西”。因为不论我们学习什么样的理论,最重要的都是“为我所用”,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思想和哲学,对我们有帮助的都可以去学习。我时常引用《一代宗师》里面的那段台词,说得非常好:

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里这块饼是一个武林,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所谓大成若缺,有遗憾才能有进步。真管用的话,南拳又何止北传啊?

丨千团大战与《孙子兵法》

我们来看看《孙子兵法》的这段原文是怎么说的,非常短小精悍: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这段话的白话翻译是这样的:

孙子说:古时候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先把自己变成不可战胜的状态,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不可被战胜,在于你自己,能否战胜别人,在于对方有没有给了你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够使自己不被战胜,而做不到让敌人一定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是不能强求。

看完翻译,再结合我们之前讲过的美团在“千团大战”里竞争的案例,你可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其实王兴恰恰就在那场大战里,贯彻了《孙子兵法》里面的这种思想。

什么是“胜利可以预见,不可以强求”呢?我觉得有三点。

1. 做好自己,不要管他人。

想想美团当年在别人狂打广告的时候自己在干什么——分析开城市的策略、打造内部的信息系统和IT系统、找来统领三军的元帅、用各种方法鼓舞员工的士气。所有这些都是“做好自己”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击败别人”的方式。而最终,当对方犯错的时候,美团就一鼓作气地出击,最终占领了优势的局面。

2. 所谓的“不可强求”,也在于“不作为”。

其实看多了商业史你就会发现,很多公司其实败就败在了不知道可以“不作为”,不知道事情可以不办。或者说,没有取胜的策略和把握的时候,不出战也是一种选择。

很多人接受不了这一点,觉得必要有所为,实际上是患了一种“行动焦虑症”,觉得必须干点什么才安心。至于干的这个事情对还是不对,有没有意义,好像已经不重要了,而消除自己内心的焦虑感反而最重要。

但万事都有代价,“有所作为”也是有代价的。在该蛰伏、该“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非要出击,很多时候就是最大的败笔。

3. “我们可以贪婪,但是我们要长期贪婪。”

关于“胜可知,而不可为”的最后一点,我觉得就是华尔街上的那句“我们可以贪婪,但是我们要长期贪婪。”说得简单一点其实就是,要慢慢等一个好的时机。

美团等来了竞争对手犯错误的时候,一鼓作气拿下了胜利;校内网虽然最终看起来像是失败了,但王兴和团队等来了一个更好的时机把公司卖掉,让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改善,然后可以更加没有顾虑地创业。这些都是“不强求”的表现。

就像王兴在采访里说的,“多数人对战争的理解是错的,战争不是由拼搏和牺牲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组成的。”很多时候胜利是来自于耐心,而不是某个奇迹般的胜利。这和我们之前讲过的“善弈者通盘无妙手”,也有相通之处。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起我们以前讲到过的一句话:要谨慎选择你的竞争对手,因为你们最终会变得很像。实际上用“胜可知,而不可为”来解释也是通的。

其实,不论是商业层面的竞争,还是个人层面的竞争,道理都非常类似。绝大部分时候,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再等待某个好时机的来临,生活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只是在那之前,我们真的要有足够的耐心。




吃素为什么容易变得不健康?

在自然界,食物总是处于一种相对匮乏的状态。所以,动物们总是会倾向于尽可能多吃一点食物,尽可能不要浪费食物。这样一来,假如食草动物碰到了可以吃的肉类,肯定也不会放过的。它们甚至有可能表现出对肉类的浓厚兴趣。只是,消化系统决定了,它们无法很好地消化肉类,如果长期大量吃肉,有可能会造成健康上的问题。当然,如果只是少量吃肉的话,其实对食草动物来说,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反过来,如果是食肉动物,你总让它吃草,这个肯定也不行。所以,该是啥样就应该是啥样。那人类是啥样呢?其实人类的食性是偏向杂食的,既吃植物,也是动物。这不仅仅是因为啥样的食物,人类都可以搞得到,所以啥都吃,更重要的是, 人类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有些必须通过植物性食物来获得,有些则必须通过动物性食物来获得,缺一不可。

比如说吧,有一些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像是钙,铁,锌这样的,它们在植物当中含量相对来说比较少,或者不容易被吸收,而在动物性食品当中的含量就比较高,吸收也容易一些。所以, 如果只吃素食或者主要吃素食,这些元素就会缺乏。

还有一种我们人体必须的东西叫维生素B12,它几乎只存在在动物性食品当中,所以,如果只吃素的话,肯定会出现这种维生素不足的情况。

——徐来《生理学·人类 | 人类为什么要吃肉?》




迎合者-中国式老好人

迎合游戏的具体逻辑是:我这么为你考虑,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坏人,我们不如分手。更直接的表达是,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必须爱我,否则你就是个大坏蛋。

不过,迎合者和支配者、依赖者、诱惑者不同,迎合者太想做个好人,在关系中很长时间都意识不到自己有威胁性的C信息存在,他们无法主动发起攻击。

但是非常可悲的是,迎合者虽然容易被人夸奖说这个人真好,但他们很难收获深度关系,因为大家和他们相处时会有各种不舒服。因为他们不真实,毕竟带着攻击性的生命力像从他们身上剥离掉一样;也是因为,迎合者特别容易给别人制造内疚感,他们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办法,提醒接受者:“你欠我的。”

迎合者,在我们身边广泛存在,比支配者和依赖者要很多。我来举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妈妈辛辛苦苦地做好了饭,等全家人都坐到桌子上时,却发现妈妈自己碗里是一碗剩饭剩菜,她说不能浪费食物。这个时候,你就容易生出一种内疚感,但如果你是一个不能承受内疚感的人,那你可能就会生出一股愤怒。

卡什丹在他的著作《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中谈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海瑞因塔是一个中年单身母亲,有两个10多岁的孩子。她每天要开车接孩子上学和放学,当孩子坐上车后,她一定会提醒两个儿子锁好车门。然而,当孩子们试图这样做时,却发现车门已关好。

这位妈妈在做什么?她为什么多此一举?对此,卡什丹的解释是,这是迎合者的经典行为模式。锁好车门是意识层面的奉献,海瑞因塔以此显示,她是一个无微不至的妈妈,而提醒孩子们去锁车门则是潜意识驱使的,她潜意识里希望孩子们发现,妈妈已经做了奉献。

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一句非常有趣的话:和你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很好,于是我就爱上你了。可是,和迎合者在一起,你虽然容易收获好处,但你容易觉得自己在他们面前是个混蛋,如果你不接受这种自我感觉,那你势必会远离他们。

歉疚感可能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一种感觉,尤其是有人替我们做了我们本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后,还巧妙地想给我们留下歉疚感,这会令我们感到非常愤怒。然而,迎合者不仅在助人时细致入微,还会非常谨慎小心,他们会向你卑微地表示,他们只是想帮你而已,不需要任何回报,你不必有压力。

面对这样的人,一开始我们很难表达愤怒,我们甚至会因为自己心中的怒气而感到内疚:“我怎么能对这么好的人生气?”不过,如果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你的愤怒会越来越难以遏制。于是,你要么向别人表达怒气,要么干脆远离这个迎合者。

海瑞因塔的两个儿子就是这样做的,他们成了问题少年,常在学校和社会上制造一些麻烦,而这是他们表达愤怒的方式,这愤怒本来是要对妈妈表达的,但妈妈这么好,他们怎么可以生妈妈的气,于是他们把愤怒发泄到别处去了。这两个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这种疏远是为了减少妈妈迎合自己的机会,那样就可以少一些歉疚感了。

迎合者为什么要这样委屈自己?这也是支配者为什么钟情权力、依赖者为什么喜欢依赖的原因。我们都想与别人亲近,但很多人只学会了一种与别人亲近的方式,支配者学会了权力的方式,依赖者学会了示弱的方式,而迎合者学会了奉献的方式。

更糟糕的是,因为迎合者只相信迎合的方式,所以当对方疏远他时,迎合者在恐慌中会对付出更加执著。但他越付出,对方越想逃离,由此这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迎合者最在乎的关系反而断裂了。

这就是海瑞因塔和她的两个儿子的互动过程。在她没有改变迎合的行为方式前,她越努力,孩子们就越想远离她。不过,迎合的游戏并不是永远无效的。实际上,在迎合者的童年早期,这常常是他们能靠近父母或其他养育者的唯一方式。

我见过很多堪称“愚孝”的迎合者,其中女性居多,而且她们的父母基本上都重男轻女,对于这样的女孩而言,她们最容易靠近父母的方法就是去奉献,为父母或者为兄弟。

我们文化中的迎合者被我称为“中国式好人”,我自己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好人,对此我有非常多的思考,以后我会再仔细讲述,今天先介绍到这里。

——武志红《思维11 | 滥好人和诱惑者》




如何预防青少年发生驾驶事故

很多开车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坐到方向盘前面,你可能就不是原来的你了。遇到交通拥堵,或者遇到有人加塞,你会变得心情格外烦躁。如果是青少年,那就更容易情绪激动。造成青少年交通事故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缺乏经验,而更多是受到车里环境的影响。研究显示,青少年单独驾车,事故的发生概率比成年人高40%。如果车上还有一个同龄人,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涨一倍。要是还有第三个,那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再涨一倍。你可以设想,一群半大小子,一边开着车,一边笑一边叫,一边听着车里面播放的震耳欲聋的摇滚乐。这样的氛围会让他们的肾上腺素喷涌而出,把危险抛在脑后。

怎样才能够更好地预防青少年发生驾驶事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汽车进行改装。现在汽车已经能够和无线网络连接起来了。当汽车在高速路上超速的时候,导航系统会自动地发出警告。我们还可以设计出其它的办法,比如如果车速过快,车载收音机里播放的音乐就从摇滚乐自动转为更为舒缓的轻音乐。如果开车的是个年轻人,车里太闹,车载电话还会自动拨号给他的妈妈。你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他旁边坐着朋友,这一招真的会非常灵。我中有我,尽管开车的还是那个年轻人,但他头脑中的小人已经换了位置,那个冷静的他现在坐到了驾驶座上,吵闹的他让到一边去了。

——何帆《行为经济学4:人的行动为何不由本性决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摘:如何预防青少年发生驾驶事故_6则(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