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凤姐很久了,突然看到了知音

我说的知音,是杂志。

想写凤姐很久了,突然看到了知音_第1张图片
《知音》杂志

我知道凤姐罗玉凤,是从她的那句: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现主要研读经济类和《知音》、《故事会》等人文社科类书籍。那个时候跟她同样出名的还有芙蓉姐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对芙蓉姐姐的印象为什么只剩郭冬临那张冬瓜脸???少不经事,总想显得自己与时俱进,第一时间了解天下大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以在手机、网络不是特别发达的过去,一切只靠自己的YY加工+口口相传,似乎那个时候你不骂两句凤姐自己就是不正常的,没办法与小伙伴正常玩耍的。现在想想,幼稚的很。

想写凤姐很久了,突然看到了知音_第2张图片
凤姐

当你都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怎么通过一个人的某句话就断定此人如何如何?看凤姐的微博,底下评论的,永远是骂她的占多数。就这样,还有800万+的粉丝。他们在骂什么?为骂而骂?那是过的有多闲?闲到一天到晚不关心别的,就关心凤姐发了动态之后来留言,那这绝逼是真爱了,早点擦亮双眼吧,搞不好真的就是骂是爱啊。

《知音》是我小时候最早接触的一波杂志之一,哪怕《青年文摘》、《读者》的接触都晚于这个。《知音》确实写的很引人入胜,我可以从头看到尾,大部分讲两性的,更多的是情感故事。放到现在就是情感类的公众号,分分钟10万+,百万+那种的,只不过是阅读的形式不一样了。偶尔等车的时候,会去书摊看看有什么好看的,但是大多数无聊的时候会买《故事会》打发时间,上面的笑话和文章也是阅读性很强的,小说故事类为主导,其中不少故事是不乏有引导性的,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所以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看知音故事会在凤姐嘴里出来就变得很好笑很low的样子。看《知音》的简历,还是很牛逼的,用成绩说话。

想写凤姐很久了,突然看到了知音_第3张图片
知音简介

再看凤姐后来的简历,我觉得如果放在其他普通的人身上,你乍一看会觉得,哇撒,厉害了。但是在凤姐身上,本该是很励志的事,处处招骂,想想也挺好笑的。

想写凤姐很久了,突然看到了知音_第4张图片
凤姐近期简历

当然我不是来为凤姐说话的,只是想通过这事聊聊社会现状。最早看的一本有关中国人情的书是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讲的酱缸文化我是深有同感。当看着网上的键盘侠的时候,有的时候真的想采访下,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如果把匿名都改成实名,还会有键盘侠么?

当今社会,已经基本变成以貌断人的地步,颜值代表了一切,网红脸,整形脸,满大街的化的连爹妈都认不出来的男男女女。相貌平平的人活该晋升慢,机会少,接受不公平?不是的,是社会默许并纵容了这种行为。人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但是不能仅仅只追求外表。内在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你说,你要先有外在,我才愿意去看你的内在。不还是一个意思?前期凤姐红起来并不排查炒作的可能,不过也可能是真的无知,但是随着你的阅历眼界的拓展,你的视野你的所思所想所追求必然是会改变精进的。普通人终其一生都不愿意挪一下自己哪怕出个省什么的,别说她那么大勇气跑美国。勇气固然可嘉,但背后的艰辛亦非当事人能想象。反观凤姐的很多言论,说实在三观比外表正多了,比如:“我在上海做过两年蚁族,这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我觉得我们面对穷困的人群时不应当报以歧视和嘲笑,因为很多人的贫困都不是懒惰造成的。我们应当反思怎样减少这样的情况。经常看到少女厕所产子后丢弃的新闻。我们不应当一昧指责这些丢弃亲生子的少女妈妈,而是社会上应有更多救助失足少女的机构。”其实翻翻微博,觉得凤姐是一个蛮会自嘲化解尴尬比较幽默有趣的人,这样的性格,蛮好的。经历这么多被人嘲笑被人骂的打击依然在进步,我不明白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怎么就那么多人愿意黑她?

想写凤姐很久了,突然看到了知音_第5张图片
其实有些言论很正

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从来都不会被打倒的,只会成长的越来越快,然后让人羡慕。所以说,当你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要仅仅通过他的只言片语就武断的认定这是个怎样怎样的人,眼见都未必是真实的,谈何YY呢?总有人会暗暗努力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写凤姐很久了,突然看到了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