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箫

君子之交,淡如箫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说到箫,很多人分不清楚箫和笛的区别,可听觉特别敏感的我,从来不曾混淆过,原因是那箫的音色在我听来是美妙得无与伦比。

许多人形容箫是一个器皿,特别是学道的人们,他们认为箫是道家的法器,因为吹箫是一个体会人体内"气"的一个过程,而"气",也正是道家的根本。

有些人形容箫是一种联结,只通过一个音,便可享受音乐的流动,感受自己内在的自我,从而调整周遭环境带给自己的烦躁不安。

也有人甚至觉得箫就是生活中的知己,在与它融恰相处的过程中,一步一步陪伴自己学习和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事实上我认为无论选择什么乐器去学习,也无非是自己内心的一个"择友过程",你最终会爱上哪种乐器,其实很讲缘分,只要相处上了,投入了感情,乐器便不仅仅是普通的乐器,总是会带来不一样的情谊。

我与箫的情谊说来还真是属于君子之交,虽然一见如故,却并没有再见倾心,总是淡淡的,相视一笑。

君子之交,淡如箫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尽管箫的音色妙不可言,但前提必须是高手在吹,鉴于我只不过是一菜鸟,箫绝对不是一个可以随时与我抵足长谈的伙伴,也只有在我心平气和、并稍微带些喜乐感的时候,箫才肯与我交谈。它低沉的筒音呜呜一响,我的心田便为之一振,当我们可以相互体会的时候,确实是美妙的很。

说起来,我与我的箫是有点小风波的,我曾写过一篇二十四桥离开我的文章(具体请看"再见了,二十四桥"),二十四桥,作为我的第一把箫,陪伴着我大半年的初级过渡期,因为怎么也吹不好而最后把它送走,当时我确实是有点伤心T_T。一个朋友,总是在你身边发出难听的声音,总让你觉得无法和谐共处,想着难免生气的时候会把它砸了,只好狗血剧情地送走了它,然而,尽管它不在我的身边,那已经萌芽了的种子却继续在心里发芽。

二十四桥的离开,并没有让我放弃了与箫的交流,内疚反而促进了我对箫的热情,后来逐渐升温,又收进了几把箫,一边摸索练习,一边通过网站、书本等途径去了解和解读箫。

君子之交,淡如箫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箫,作为一种特别奇特的中国式乐器,它是一个调性一把箫,所以爱上箫的人,家里往往不止一把,最基本的G、F、D、E等调,还有不同音感的,如琴箫,洞箫,南箫,不同款式,如直筒和分截的,还有不同质材,如竹箫、木箫,这种种都与不同的曲子需要表达的音色相关,一旦与箫交友,里面满满的都是学问,让人忍不住地想细细探究下去。

一次偶尔得到的机会,我辗转又开始了有组织性的对箫的学习,有了老师的引导,与箫的交流逐渐找到有效的方式,这个时候,我仿佛感觉到了"二十四桥"的呼唤。万幸我没有所托非人,"二十四"一直在某个地方,静静地等着我的回心转意,原来只要我手指勾一勾,它便可回到我的身边,如此看来,我们注定是会相伴的。

君子之交,淡如箫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十四桥,在我众多的箫里,作为一把我唯一为之命名的箫,经过分离,又重逢,彼此见证过对方的坏脾气,我们虽没有激烈的不可分割的情义,也没有过多喜怒哀乐的分担,但我们相伴走过了许多地方,有自然而然的和谐,也有吹得气息乱窜的时候,不过再不会一言不合就互相嫌弃了。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有自知之明的,都可以称之为君子,那么我们两个君子,总算是明白对方的,如今等待着我们的,是在岁月里逐步的契合,不尚虚华,长久而亲切。

岁月静好,再度相伴,我们的情谊波澜不惊,偶然一天,老师听我用"二十四桥"完整地吹奏一曲,欣慰地说着,发现了吗,你与这把箫已经找到了融合点。我们相视一笑,不禁地想到了这句话,君子之交……淡如箫。

君子之交,淡如箫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君子之交,淡如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