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引起世界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想要对当今世界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就不得不研究当今世界经济。
研究世界经济的专业书籍数不胜数,而《世界经济入门》则是一本给对普通人了解世界经济的通俗读物。作者是日本著名经济学者西川润。西川润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世界经济的基础、经济全球化以及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世界经济入门》可以是我们初步了解世界经济的一本值得一读的作品。
世界经济为何物
我们一般认为,世界经济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世界市场将各国各地区经济连结成的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经济体系。简单来说,世界经济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二是世界经济是各国各地区经济的有机结合。
之所以说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因为世界经济不是与生俱来的,并非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就出现的。相反,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动的产物。我们都知道中国几千年来虽然也有过张骞出使西域,带动了路上丝绸之路;唐代四方来朝,唐王朝与四邻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往来;元朝的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乃至明朝也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但是并不能说这就是世界经济出现的佐证,因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对外经济往来更多是一种朝贡贸易。乾隆皇帝曾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就充分说明这一现象。
现在普遍认为世界经济萌芽于地理大发现至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在这段时间里,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为代表的欧洲开始了对外扩张之路。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在美洲拥有最大地盘的殖民国家,它们一方面大肆屠杀美洲原住民,一方面从非洲贩卖了大量黑人奴隶到美洲从事苦力劳动,又将从美洲挖掘出来的白银黄金带回欧洲。这极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成了世界贸易的出现。
世界经济也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它不是各地区各个国家经济的简单想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贸易往来了,更多的是金融、投资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世界经济的基础
人口
人口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的重要指标,而研究世界经济首先不能绕开的就是世界人口数量。当前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七十亿,而到2025年甚至可能到达八十亿大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迅速提高。这是人口剧增的一个重要因素。估计世界在1804年左右突破10亿人。随后用了大约123年于1927年突破20亿;紧接着在1960年突破了30亿大关,这期间仅用了33年;1974年,世界人口花了14年突破40亿;1987年花了13年突破50亿;1999年花了12年突破60亿;而美国人口调查局则显示全世界在2012年突破70亿人,距离1999年里程碑花了约13年。
虽然说世界人口在不断剧增,但是却是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极度落后的国家。另一方面在很多发达国家却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欧洲各国在近一百年间,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从占总人口5%增至20%以上;而目前日本的老龄化情况尤为严重,这一比例已经远远超出20%了。
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发达国家由于医疗保健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大大延长;二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生活质量,不再生育太多孩子,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大量丁克家族。
可以说人口老龄化是国民收入增加、医疗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但是太快出现人口老龄化,步入老龄化社会也必然会引起诸如社会问题。最直接的就是会加剧社会养老负担,要求越来越少的劳动适龄人口需要抚养更多的老人;另一方面老龄化也意味着劳动人口的不足,这将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有趣的是,西川润在书中指出,老龄化社会绝不只是灰暗的停滞社会,相反,老龄化社会也有可能是更重视分享智慧而非竞争意识,更鼓励知识密集劳动而非体力劳动,对社会上的弱者给予更多关怀的和谐社会。
粮食
粮食问题也同人口问题一样面临着两极分化极为严重的问题。一方面是在发达国家中,人均谷物产量达到了729千克,而人类生产所需要的谷物数量仅为150千克。因此在发达国家中,大片土地可以实行休耕制度。
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中人均谷物产量仅为206千克,不及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而这206千克谷物有将近一半要被用作饲料出售。所以在非洲及其他发展中地区需要不断遭受饥馑的困扰。
资源
资源是人类经济活动利用的各种原材料的总称,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循环产生的资源,如水、森林等;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一定等级的储量和赋存量有限的资源,会随着人类的开采而产生不可逆转的减少和枯竭,如矿产资源。
虽然可再生资源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己愈合,但是如今却也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以热带雨林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还大约有20亿公顷的热带雨林。可是半个世纪之后,全球的热带雨林已经有接近三分之一消失殆尽了,且主要集中在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国家。
在过去二十年,每年的全球热带雨林的采伐量超过了1100万公顷。那么为什么这几十年来热带雨林的面积会下降如此之快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发展经济。有些东南亚国家为了建设油棕种植园,大量焚毁热带雨林;有的是为了开拓农牧业用地;也有的国家是为了砍伐木材出口到发达国家,赚取外汇。
如此大量的砍伐,已经使得大量热带雨林迅速失去了可持续增长性。而这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至于不可再生资源就更不用说了。从20世纪70年代到2010年的不到半个世纪里,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费量从50亿吨油增至117亿吨,增加了130%。不仅仅是石油资源,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都面临着枯竭的危机。究其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廉价开采和转移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新兴经济体对能源的巨大需求。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是通过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在贸易、投资、劳动力等各方面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的结果。然而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显著差距,也使得双方在全球化中扮演着不同角色。
发达国家较早完成了工业化革命,经济实力雄厚,生产力水平较高,因此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居于优势地位。
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获取了巨大利益。发展中国家成为了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具有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迅速增长,发达国家从中获益颇多。
经济全球化同时还加快了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分工深化,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目的地。而发达国家则进一步发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优化经济结构。
经济全球化也有助于发达国家引进高级人才。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人口在全球流动为受过良好教育、具有技术知识的人才到发达国家谋求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条件。高级人才的流入又提高了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充满了极大的活力。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对外产业转移,有助于发展自己的经济,提高技术水平,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了经济起飞和更好更快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恶化。本国长期发展低附加值产业也不能加快自身的产业结构升级,反而会对本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严重损害。
而且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使部分发展中国家蒙受巨大损失。尤其是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一度使得部分国家长期快速经济增长积累的成果丧失殆尽,毁之一旦。
西川润的这本《世界经济入门》虽然说不能让我们深入研究世界经济,但是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却是踏足这一领域的亿本好书。我们虽然成为不了这方面的专家,却也不能一无所知,否则就难以在这个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立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