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笔者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再聊聊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前面我粗浅的分析了一些金庸作品里头个性相对鲜明,给笔者留下来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
承蒙错爱,看官朋友们给予了笔者高度的评价和鼓励,以及有意义的指正和切磋交流,在“”这个平台上,有了这些宝贵交流就是笔者存在该平台最有价值的收获!
今天咱们先暂时撇开专注人物的剖析,来畅聊一下“双雕”故事的一条主要线索——《九阴真经》。
熟悉“双雕”故事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九阴真经》在其故事里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射雕英雄传》当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绝的故事开启,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印证都离不开这部武林奇书。
今天我主要和大家探讨的是这样几个问题,我想也是广大金庸迷,特别是“双雕”故事的爱好者们一直思考,致力于解惑的问题:《九阴真经》到底应该怎样去定位?《九阴真经》在“双雕”时期真的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吗?《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相比较孰高孰低?
首先我们须要搞清楚的是《九阴真经》的来历如何。
在老版的《射雕英雄传》里,金庸先生把《九阴真经》的作者设定为少林圣祖达摩大师,后来金庸第一次修订自己的作品时将其改为了北宋年间的一个文官黄裳所写。
那么金庸为什么要这样改呢?不得不说,这是金庸先生对自己作品的严谨态度。
《九阴真经》这部经书,开篇即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
大家可以看到,“虚实”、“胜余”、“象分”、“阴阳”、“变化”这一系列词语读罢很容易想到道家冲虚自然之理,阴柔绵劲,不大符合少林刚猛至阳的那种武学理念。
达摩祖师所创的少林七十二绝技、《易筋经》等给人很阳刚的范儿,反正我脑子一想到少林武功就是十八铜人那种“金碧辉煌”、“洪钟大吕”似的景儿。
所以《九阴真经》作者发生的变化恰好是逻辑的一个完善过程,《九阴真经》武功也由释家转变为了道家。
众所周知,“双雕”故事几乎是没有各大门派的什么事儿的,武林处于“五绝”时代,华山论剑武功最好的五个人齐聚华山,商量好了五个人之中谁武功最拔尖儿,《九阴真经》就归谁,可是五绝里面没有一个是佛派的人(南帝那个时候还不是和尚),倘若《九阴真经》是达摩写的,那不就应该和《易筋经》一样属于少林的无上至宝了吗?即便那一时期的少林和尚武功再不济,也决不至于眼看着祖师爷遗留下来的东西被江湖上一些外人抢来抢去,看金庸武侠多年,笔者曾得出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结论:少林寺的和尚,为维护少林所谓千百年的声誉,啥都敢干······
最后,华山一论七天七夜后终于落下帷幕,全真教王重阳力挫四绝夺得《九阴真经》,被武林人士共奉为“天下第一”。
笔者看来,王重阳这个天下第一来的不容易啊!
时间上来讲,花了七天七夜,一般的打架切磋可用不了那么长时间,说明这一场比武大家几乎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数量上来讲,五个人,基本属于混打状态,你说如果是四个人可以一对一打,也就是分成两组,可是五个人就不好办了,只能挨着谁近打谁,都有很有分量的交手,否则他们几人不会对各自的武学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忌惮(参考黄老邪对降龙十八掌的由衷赞赏、欧阳锋对一阳指的临危忌惮、王重阳远赴大理互换武学一指破了欧阳锋蛤蟆功)。
王重阳的武功是否真的要高于其他四绝呢?这个我不否认,高手过招,在这样殊死搏斗的情境下,即便能胜过一招半式那也彰显了自己极大的本事。但是你要说王重阳一论的武功高出其余四绝一个层次,我是不能认同的。
刚刚我说了,华山一论那一场比武大家几乎都是出了浑身解数,但是我只是说“几乎”,按照常理推测,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样。
洪七公算是心怀坦荡的一个人吧,他要是打架输了一定是心服口服,绝不会心生埋怨诋毁别人。但是他还是时常感叹自己当时一论只习得了降龙十五掌,倘若习全,这“天下第一”未必花落旁人。
还有就是洪七公与欧阳锋多年后在桃花岛提亲回返途中的一场大战,原文写道:“欧阳锋蛇杖急舞,令对方无法取得准头,料知洪七公这等身手,杖头暗器也奈何他不得,不如不发,免惹耻笑。洪七公另有一套丐帮号称镇帮之宝的“打狗棒法”,变化精微奇妙,心想此时未落下风,却也不必便掏摸这份看家本领出来,免得他得窥棒法精要,明年华山二次论剑,便占不到出其不意之利。”
“欧阳锋只感身上炙热,脚下船板震动甚剧,知道这截船身转眼就要沉没,但洪七公兀自缠斗,毫不稍懈,再不施展绝招杀手,只怕今日难逃性命······这“灵蛇拳法”是欧阳锋潜心苦练而成的力作,原拟于二次华山比武时一举压倒余子,是以在桃花岛上与洪七公检拆千招,这路取意于蛇类身形扭动的拳法,却始终不曾使过。”
大家从这两段均可以看出,不服老王的人还不少(当时他们可没想到老王那么早死),留后手的也远不止一人,说不定黄老邪和段皇爷也有此类做法,也未可知!
那么这和《九阴真经》有什么直接关系呢?还真有。
就说这老几位打来打去,都想打赢对方,从以上两段文字还可以提炼出什么信息呢?那就是取胜的关键不在于内力,而在于招式。
灵蛇拳是招式、打狗棒法更是招式,五绝是何等的武林奇才,经过一论的七天七夜激烈酣战,包括成名之前的无数次大小战役,他们绝对的窥见了武功招式的重要性,至于内功,他们几乎都处于某个时期自身应有的巅峰状态,没办法再增加或者是没办法再短时期猛然增加。
而我们的《九阴真经》恰好就是着重于出其不意的各种凌厉招式,几乎涵盖了天底下所有的奇招怪招,与掌法、鞭法、爪法、拳法都有所包含······这不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吗?
参考《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首战波斯三使,武功已臻绝顶的张无忌依然捉襟见肘,其实三使的武功造诣和张无忌比差距挺大的,但是奇就奇在招式,一度让自从练成九阳神功从无感压力的张大教主顿感支拙。
《笑傲江湖》里令狐冲某一时期压根儿内力全无,依然可以凭借独孤九剑的瑰丽招式,轻松打败一流高手,所以真正的绝世高手,到了一定段位,着重追求的是招式的完善和突破了。
当然,我这里并没有说内功不重要,内功是根基,任何行走江湖的武林人士都不能否定这一点,但是内功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速成的法门的,纵然如张无忌、虚竹这样得到奇遇的个别案例,一出来内功就是满级,但是还得消化,我们可以说内功达到某个段位就会是一个极限了,不可能再高了,不可能一掌摧毁一个地球那么厉害吧,人类的极限是无法突破的,唯有招式是变化无穷,无休无止的。
没有内功奇遇的大部分人,凭借着天赋和努力,一样可以练到绝顶的内功之境。五绝的内功都不会弱于九阳神功,张三丰的纯阳无极功也不亚于九阳神功,笔者认为这就是内功和招式的一些差别。
除了招式以外《九阴真经》还有一个显著的好处就是疗伤,这和《九阳真经》就有相似之处了。
通常小说里,包括一些历史记载,普遍和尚道士都通一些医理,这也算小说结合现实的产物吧。
各位看官都应该知道,《九阳真经》在最新修订版本里的是来源于一个和王重阳斗酒的和尚,金庸迷习惯称之为“斗酒僧”。
话说王重阳华山一论技压群雄获得“天下第一”美誉,携带《九阴真经》路径嵩山之时,巧遇一僧,老王斗酒不胜便借以《九阴真经》观之,该僧观看后觉得《九阴真经》阴气太重,一味崇扬道家黄老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未及阴阳互济之妙,於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经》的行缝之中,写下自创的《九阳真经》。
“九阴”和“九阳”都可以疗伤,但是疗伤的效果不大一样。
郭靖被利刃所伤,用《九阴真经》需要七日七夜;洪七公被蛇毒所伤,需要一年半载;一灯大师替黄蓉疗伤玄功有损,差不多需要三月(《九阴真经》没能替黄蓉疗铁砂掌的伤)。
到“神雕”时期,老四绝、郭靖、黄蓉、周伯通、杨过夫妇几乎都习过《九阴真经》上的武功,但是他们到最后都还是一直使的本家武功,由此看来绝顶高手在修习武功的最高段位的时候,又着重于修为了。
没多少内力的时候拼命练习内功;差不多觉得内功可以日益精进了就开始倾慕招式了;当招式和内功都有了很高的境界,最需要的是增长自己的见识,天下的内功法门何其多也,学得完吗?反正都是江河入海,不管啥道道,能汇流进去就行;普天之下的招式更是多如牛毛,倘若都要习过一遍才能够破解,那一个普通大汉拿把菜刀来乱砍,五绝这般的高手难道就没辙了?
所以说他们都看了,但未必都练了,或者说都练了但不需要着泥与形!
而《九阳真经》疗伤就很快了,几乎是当天医当天好的状态。
张无忌幼年身受玄冥神掌的苦处,张三丰内功卓绝,武功盖世依然不能尽除寒毒,因为张三丰的内功还是偏重于道家,由此可断《九阴真经》同样奈何不了玄冥神掌的毒性。不过老张不能够解除张无忌体内的寒毒并不是他武学的污点,如此年幼的张无忌身中如此阴毒的掌力,还能够有人能够凭借深厚无比的内力维持小无忌若干年的生命,当真不可谓不冠绝古今。
张无忌主角光环,无意中白猿腹中取得《九阳真经》,一练完就啥事也没有了,绝对称得上“药到病除”;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张无忌匿名曾阿牛硬接灭绝三掌,给人的感觉也是极短的时间内就疗好伤,受攻击的同时也能使所受的伤害大幅度减小;后来张教主还利用九阳神功替杨逍、韦一笑及五散人逼出体内玄阴指的寒毒,见效也是极快的。
张无忌甚至能在身体四肢不可动的情况下依然撩翻几个小喽喽,可见《九阳真经》的确极为罕见的内功速成之法
由此可见:《九阳真经》偏重于内功,猛而精进;《九阴真经》偏重于招式,博而阴柔。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讨论和笔者的粗浅分析,基本可以回答之前所提的三个问题:《九阴真经》到底应该怎样去定位?《九阴真经》在“双雕”时期真的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吗?《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相比较孰高孰低?
1、《九阴真经》的地位:《射雕英雄传》里头众武林高手未窥见之前自我设定的天下第一武林秘籍,到了《神雕侠侣》几乎鲜有人问津,《倚天屠龙记》里已被《九阳真经》取代光环。基本可以定位于:武林各门各派武学的一个目录总纲。
2、《九阴真经》在“双雕时期”不能称之为“天下第一”,不够严谨不够科学。因为该书的起点较高,没有深厚的武学修养即便得到此书也等于废纸一张,说不定还弄个残疾。《九阴真经》好比中药里头的“臣药”,武林高手自身的修为视为“君药”,“君臣相辅”方能发挥最大效果。故而局限性很大,不能称之为“天下第一”。
3、《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可谓各有千秋,但是单以练武而言,《九阳真经》对于习武之人的起点相对较低,局限相对较少,而且学习了《九阳真经》过后学习其他武功相对较快,就笔者一家之言——“九阳”略胜“九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