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劝学”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是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每次老师找学生谈心时,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其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就是不认真去学……或你一点也不笨为什么不努力去学呢?这类的话不是鼓励就是抱怨,永远都在说学生要么一言不和叫家长,写检讨书几百字几千字的都有。但那些做法真的有用吗?也许有一些学生是在叫家长之后无奈所学,也有事听到了老师鼓励的话一时热血而学,但热情总有耗完的一天,反观古人,韩愈的《师说》和《劝学》总有不同的地方,古人的“劝学”为什么总能出现在课本上?为什么我们看不懂还要学?为什么老师叫教我们解说?

老“师说”“劝学”生_第1张图片
教室

            学生学习不好老师要找你谈心是对的,但他们“劝学”的方式真的对吗?有的老师说:让我们一起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吧!结果呢,真的找了吗?转天留下哭的稀里哗啦的的学生,有的老师说:你爱玩我们就在玩中找学习吧!然后会甩下一句:玩儿玩儿,你除了玩就不会别的了吗?还有那种拿自己做《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人将自己当年的求学遭遇,一开头就是“老师我当年……”“我那时可没那么好的条件你们还不好好学……”一副过来人的样子。拜托,老师时代已经变化学生们是不会理解你们当年的感受的,就不要总拿过去说事了,英雄不提当年勇。

            学生接受教育的年龄正好在青春期和叛逆期,一部分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心情是很差的从而导致他们不愿被老师和家长管教,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界那么大不可能每个人都一样,虽然双胞胎是样貌一样但性格终归不可能完全相像,打比方说:一个老师管理一个班,一个班里有三十个学生,这三十个学生长得不一样,身高不一样,出身不一样,性格不一样那如果这个老师只用一种方法管理三十个性格迥异的学生,也许有一部分会服从但另一部分不会甚至会越来越差。所以要想管理好这三十个学生老师一定会付出比别的老师还要多的辛苦,当然我们的这个老师也是很聪明的,他纷纷把这些个学生了解了一遍再一个个叫到他面前谈心,用同辈的身份从吃到玩再到学,用“师说”来“劝学”一一解开孩子们的心结。比起一个死气沉沉的被校领导称赞的有秩序的好班,想来应该都会选一个欢声笑语老师与同学一家亲的班,我并不说老师管的松甚至都不管的班是好的,那样的老师也许会很受学生欢迎但他失去了老师的责任,只有老师与学生心理上一致才能达到劝学的目的。

老“师说”“劝学”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师要对不同的学生从而布置相对应的教育方法。我现在绝不是在安利一部动漫但是我觉得这个动漫里的老师是真正能让我心服口服的喊一声“老师”的人。《暗杀教室》里的杀老师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个全能老师尤其是在第二季《三年E班》结尾里更让人感动,在最后学生们回到教室怀念这位老师时,他们说了一句最令我感动的话,“不管每个人的选择是什么杀老师肯定都会说一句‘很适合你哦’”

老“师说”“劝学”生_第3张图片
杀老师

           再看现实中,不论每个人梦想的工作是什么,身后肯定都会有老师和父母的期望而我们只能按他们说的认为对的道路走,曾有一刻我们都是《暗杀教室》里的小渚,但我们没有遇上杀老师。唉……毕竟每个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同,总不能让所有老师都成为像杀老师一样的人吧!其实,我还是很希望有老师在劝学的时候会说上一声“很适合你哦”。

老“师说”“劝学”生_第4张图片
再见,杀老师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劝勉别人学习而是要老师在遵从师道的同时与学生之间找到真正的“师说”与“劝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师说”“劝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