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7 Guan读《精神分析引论》

#乱说心理,通通没道理# by 小冠

第十四讲 愿望的满足

Day17 Guan读《精神分析引论》_第1张图片
梦是愿望(?)

1.    梦是愿望的满足,对于治疗重要吗?

精神分析最初是用来治疗神经官能症,知晓或承认「梦是愿望的满足」对于治疗有何意义呢?完形学派的理念大概很直观地体现了这一点。

完形取向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未竟事宜」,早期经历当中未能处理完成的事,会一直成为后来内心冲突的潜藏原因。例如:

• 童年时常被父母挑剔、很少被表扬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一直都渴望他人的认可;但不论获得多少肯定,始终不能填满Ta对外界认可/对爱的需求。
• 青春期没能走到一起暗恋对象,都会变成朱砂痣、变成白月光。
• 大学时代没能说得出口的抱歉,十多年之后仍然在梦里来找我。

愿望仍然需要在现实中处理,「就像喝水的梦并不能止渴,人照样必须醒来喝水。」梦告诉我们的这么些「未竟事宜」是一个线索,需要在现实中去面对。

2.    但需注意,以上仍是意识层面的愿望;弗洛伊德所指的愿望,还包括无意识的、原始的愿望、审查机制的愿望。梦用来表达愿望的形式,可能是警告、实现、告诫、准备、预演、决心…但最终都是愿望。

实在有些绕口,我还是倾向于将(带有主观色彩的)「愿望」暂且理解为(中性的)「意图/欲望」,来帮助接受他的观点。

这些「意图」被自我审查机制排斥,隐藏在扭曲的/令人不快的梦里,暗渡陈仓——到了晚上,因为要睡觉,审查机制与其他思维活动一样减弱,而被禁止的「意图」得以恢复活力。

3.    对梦是否存在「过度解读」?就像学生时代的语言阅读理解题,拿去问原作者,是不是都有「过度解读」之嫌。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致有两次转变:

• 最早当然是相信应该按照追随参考答案,尽量贴近;
• 后来觉得各种解读吹捧有些可笑,只有作者才知道标准答案嘛,作者说没有,便是没有了;
• 再后来又认为,「过度解读」未尝不可,阅读本身就是私人的体验,你说写的是A,我感受到BCDE,对我就是有意义的。 有问题的不是「过度解读」,而是要求「统一解读」。

这个角度来理解梦的真相和释梦工作的意义,或许可以不再纠结于概念、理论,而专注于梦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7 Guan读《精神分析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