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和尊严,都可以要

        3月5日,一篇名为《儿子和尊严,我都想要》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作者徐章龙称,由于快满4岁的儿子睿晗身患罕见白血病,已花光50多万元治疗费,而接下来的移植费用需要更多,朋友建议他募捐筹钱,被他婉言谢绝,因为“不想丧失尊严。”(3月7日,新浪新闻)

        同样是幼子身患恶性疾病,同样是急需大量治疗费用,为何这为父亲就拒绝了别人的援助之手呢?

        是这位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吗?显然不是,全家已花光50多万元治疗费,多年的公积金10万元也取出来用光了,没有车,一套二手老房虽然没有卖,但是是最后的手段。在拒绝捐款后又借款继续为儿子治病,而且3年辗转全国11家三甲医院,不断地为孩子寻找合适配型,显然,这位父亲几乎尽了全力去挽救自己的儿子,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是这位父亲自尊心过强,过于“傲娇”而拒绝别人的援助之手吗?似乎也不是,这位父亲3年前刚刚发现患病时,曾经募捐到39万元,全部用于了治疗。而这次之所以拒绝继续募捐,根源是3年前有人说这位父亲“赚”了39万,表情很羡慕。他也坦言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近期罗尔事件的影响。而且,某些捐款者甚至仅仅是因为他没有及时回复信息就消解了热心和善意,甚至可能转化成一种质疑甚至敌对情绪。是这些外来的流言蜚语,逼得这位父亲不得不撑起他的尊严。

       孩子的生命当然要,尊严也应该要。这位父亲这点尊严,这点坚持,有没有道理呢?应该是有的,他的这些尊严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还有他的家庭的尊严,他的孩子未来的尊严。那么,这些流言蜚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便是周围人对于受助这件事的态度。是有人说他“赚”了39万,让他下定决心“以后不要接受捐款”。这怎么能说是“赚”呢?说出这种话的人还有没有人心?这是每一位善良的人为了挽救一个幼小的生命奉献的爱心,根本不是用来消费或者治疗之外的其他用途的。何谈赚不赚?如果能挽救一个孩子幼小的生命,这才是“赚”到了。

         其次,罗尔事件的负面影响,远远没有消除。它引发了爱心捐助者和公众,对爱心善款受助者和使用情况,习惯性的质疑。善款,承载着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汇聚过来的娟娟爱心。这份爱心和善意,不能被玷污,必须真正的用于救助那些需要的人身上。正如一篇评论文章所说,“罗尔事件最恶劣影响不是刷新了大众的底线,也不是那几百万的去向,而是令未来真正需要帮忙的弱势群体,得到的不是帮助和善意,而是怀疑和冷漠。”

         再次,是捐助者的态度。这位父亲即使儿子住院,仍在努力工作。并且从之前的老东家跳槽到了一份薪水更高的单位。有不满一岁的第二个孩子需要抚养,还有大儿子住院需要照料。一个中年男人身上的胆子有多重,可想而知,仅仅是日常的事物应该就已经足以让人精疲力尽了,有哪里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一回复数以千计的来自微信、短信、QQ等不同方式的热心捐助者的消息呢?这些捐助者,要求确实不高,仅仅是想要更多的表达一下关心,期望能听到这位父亲一句真诚的感谢。不过如果能对这位父亲的日常生活能多些设身处地的思考,捐助者们应该也就能释怀了。

          那孩子和尊严能不能都得到保全呢?

         如果将最近的一些捐款相关的事例,综合起来来看,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慈善事业在投身慈善事业在投身慈善事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无论从捐助者、相关媒体、受助者、其他公民角度还是从善款的捐助渠道、使用情况的监督披露、受捐者资格的审查认定标准等等方面,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民众的担心和质疑,有其合理性。根源就在于这几起案例基本上完全是民间行为,没有一个让民众信任的机构、没有一套有公信力的办法来保证大众看到并相信善款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因为善款浪费或沉淀的同时,还有数不清的人的生命在“倒计时”!

         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实是因为我们社会慈善爱心力量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有些体质机制乃至民众的思想观念都还没有跟上。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将各种善款捐出的渠道爱心奉献的渠道、组织管理的机构、受援者的认定办法、善款的使用管理监督等细节的体系的问题加以规范,加强对整个社会慈善体系的顶层设计,让官方机构和民间机构能相互补充有机结合。

         只有当各种关系充分理顺,让施援者和受援者尽快对接,才能让“救命钱”像及时雨一样滋润着一个个生命活下去;只有当全社会形成对慈善的共识、善款的应用重获公信力,才能让孩子和尊严都能得到保全。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子和尊严,都可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