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8年4月15日,春光明媚,天空湛蓝。
刘小萍诗集《空镜圆》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成都青白江举行。
活动由《屏风》诗刊主办,研讨会由青白江区文联副主席李龙炳主持。
诗人凸凹、山鸿、张选虹、朱晓剑、李拜天、汪洋、张凤霞、李龙炳、胡仁泽、陈建、黄元祥、黄啸、邓万康、刘小萍等参加了诗歌活动。
绿柳红樱晓风漫,醉是人间四月天。或许是因为这样的日子迷人吧,研讨会上诗人的发言也迷人且有意思……既肯定了刘小萍的诗又指出了一些不足。
刘小萍的短诗大家都一致认可,几乎没有异议。对刘小萍的叙事诗,出现了不同意见,个别叙述长诗,甚至出现了完全相反的意见。
以下是《空镜圆》诗歌研讨会,参会诗人即兴发言以及主持人即兴点评的记录整理。
主持人李龙炳介绍完参会诗人之后说:
这次刘小萍诗集的首发式暨研讨会,由《屏风》主办。邀请参加的主要是《屏风》的诗兄诗姐们,以及外围的一部分诗人,很小的一个范围,实际上也就是朋友之间的一个聚会,彼此熟悉的朋友以这样的方式相聚,也是缘分。部分朋友因事没来成,其中桑眉是因膝盖受伤不能来,特别写了祝贺词,并托我替她买五本《空镜圆》。
下面请诗人们随意发言。
诗人凸凹发言:
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屏风》,一个是小萍,就围绕这两个说几句。今天这个活动之所以到这儿来,也是因为《屏风》来主持、操办,操办的对象又是小萍,如果这两个因素缺了一个,就没有今天的聚会,所以这两个因素的结合就显得很重要。
《屏风》这么多年来我感觉他们干的活动是踏踏实实的,又在搞年度选本,民刊 ,同时这个民刊的视野还比较广,以民间自带干粮的方式对中国的民间诗歌、中国民间诗歌的民刊及其流派进行梳理,能量、气场不一样,干的向度也不一样,这个动作的格局、站位都大不一样为成都争了光。
《屏风》既做年度诗选,又做成都的诗歌事业,还做中国的民间诗歌事业 这是在作为版本上面,作为他的活动方面也有个品牌活动叫冬至诗会,我也参加了很多届。同时《屏风》也做个人诗歌首发、研讨会,做的事太多。很多民刊只有首期,没有跟进,没有持续的载体推动,衡量一个民刊、一个流派,一定是要有这样的指标。《屏风》能这样持续、纯正、绵长,而且有固定的成员,令人佩服。我与屏风也有渊源,也可以说是屏风之友。
作为诗人或作家可以不记住人名,但要知道其作品的名字,这一点很重要
从《屏风》说到小萍,她有和很多女诗人不一样的地方,品质更多一些。
在我看来,刘小萍有这样一些特点,她的诗歌精准,看得很准,什么东西写什么解决的好。她选了 一些适合入诗的那样一个向度。甚至她在别人认为不好入诗的地块里也能够写出好诗。包括贫民关怀,底层写作。
她写了很多底层人物,特别是农村的,这个向度走得比较远。这个远包括两个字,一是比较早,大家还没做的时候,她已发现了。山鸿选了安遇、蒲小林,因新闻事件写了这类,后面山鸿也写了这类题材,小萍早写了很多年,只是我们没发现,后来读了才发现。
如果仅仅在题材上、写什么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的话,我认为她也不能算是一个诗人,只能算是新闻工作者。刘小萍有职业敏感性,发现了我们社会一个不良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她要去不说拯救、救赎,起码用自己微弱的一点儿力量来呈现它,她的这种呈现,最初我也没觉得,后来我觉得,刘小萍不仅对写什么解决的好,在怎么写的问题上也解决的好。
这类诗她还是用口语,但我觉得她的口语很干净,读起来很舒服,她的换气方式,她的这种气韵,这个很重要,她的语感比较好,当然说到这些,必须是我们行业、界内才懂得,如果换一个场合来说这些,外行无法知道什么叫语感的好坏,怎么分段好,一首诗怎么读起来舒服,他是无法体验到、欣赏到这个美、这种愉悦的,而我,从小萍这些诗里能感受到这种愉悦,她的诗读起语感很好。
但是这些叙事诗也有个缺点,稍稍有一点啰嗦,不是很节制,她把一个事情交代得太清楚了一点。基本上她的一首诗可以写成一个短篇,甚至可以发展成一个长篇。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周边的纠结纠缠,她在一首诗里就把拿下了,从这个意义上面说,她的诗又是那么洁简。几十万字的书,她三四十行就解决了。她的个别诗也相当短,我也很欣赏,比如《太阳好阳》等只有几行。
小萍的诗具有人性的关怀性,纯正性,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她还有一个重大品质:名气远远小于诗的优质度,跟她的低调有关,小萍写诗这种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就如晓剑说到的,把小萍说成非活动诗人,这是恰如其分,没有争议的。另外小萍的才华包括美术、书法,都非常不错。
主持人李龙炳点评:
我刚刚翻到凸凹评写小萍的作品 “太阳好阳” 中说到 “她善于在庸常中发现蓝色闪电”她这种能力是非常强的。
实际上小萍走的也是野路子,她和我们读到的一般惯常的那种技巧、以及题材的关注,她是不一样的,非常个人化。这种个人化在小萍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这种个人化,也就是没有功利性,她不考虑要在诗歌中寻求任何某种功利。她纯碎就是自己写的愉悦、开心,然后和一些朋友交流。
小萍选择题材也不考虑迎合,真的不一样,其中她2010年写的一首诗“为一具尸体化妆”我当时读了简直让人触目惊心,写的非常好。她的诗更没有那种惯性的、油滑的东西,她写诗没有什么禁忌,完全走一个野路子,这种野路子又不是那种我们认为有些纯碎外行那种感觉,就如凸凹说的“庸常中发现蓝色闪电”她是有一种才气,包括美术带来的底子,用画家的眼光看世界,看这个人情世故,有那种敏锐度。
小萍的诗真的有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
诗人胡仁泽发言:
小萍很少参加诗歌活动,之前《屏风》专辑也很少用她的诗,是因为读得少,不了解她诗的整体向度与状况。这本诗集出的很及时,对作品做一个小结,能看出整体风格,更完整、全面。我昨天比较扎实的看了她的诗,感觉这本诗集表达的内容确实很丰富。
今年《屏风》专辑,我准备用我的眼光在《空镜圆》里选几首,来呈现出我认为的一个向度,让更多人了解刘小萍诗的价值。
刘小萍是一个外在标签不太明显的诗人,是因过去未系统读过刘小萍的诗所致。今读《空镜圆》感觉这本书容量太大,传递出炽烈的诗情,她对周遭事物感悟太多,她是对现实对现场的疼痛感很强烈的诗人。比如她写的“段超妹儿”“豁鼻子”“ 粮票”等等。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写诗,对诗有个判断,凡是写得很像诗的轻飘飘的诗,直接就摔了。写些很像诗的诗,轻飘飘的,既浪费时间,也确实没意思。
我认为诗歌至少要打动自己,要有一种重量感,疼痛感。关注现实,并且要有对现实融碎过后的感觉,这样的诗才是好诗。感谢小萍,作为同仁,以这么好的状态呈现,作为所谓的《屏风》主编我很高兴。
主持人李龙炳点评:
对于《屏风》仁泽一般不轻易主动邀请加入,一般是我们推荐,小萍是仁泽主动邀请的,他和我们交流时谈到,觉得刘小萍非常不错,又是青白江人,与大家相处也有好些年了。小萍与《屏风》认识是2010年通过外地诗人四马和老钱,于2017年正式加入《屏风》。
这本诗集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个诗人。小萍与外界诗人的交流很少,人们对她诗歌价值的认识也非常少,严格的说很多人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诗人。如果把这本诗集整体上看一下的话,会让他们大吃一惊。
现在太多诗人写的诗同质化,语言雷同,太多这种模式构成的诗歌。但实际上你读《空镜圆》的时候,它的丰富性,刚才仁泽也谈到,里面确实有非常现实的题材,但同样有一些东西是缘于她自己很独特的那种视角形成的。这本诗集,完全使我们重新认识一个诗人的价值,一个真正的诗人在这本书中站起来。
就如刚才说到的,小萍没有功利性,反倒把诗做得决绝,我发现诗写得好的诗人,基本上都比较决绝。也就是在诗歌的态度上,小萍做的很决绝,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内心的自由,因为品质上的自由,才能带来诗歌真正的自由。
诗人张选红发言:
读刘小萍的诗不多,刚才迅速读了一下,看到两首短诗,很吃惊。
《白与黑》
我用我的白
碰撞你的白
我们就都黑了
2010年写
我突然想把这首诗变成:我用我的黑\碰撞你的黑\我们就都白了。
还有一首《事实就是如此》
进来,还是出去
钥匙从不过问
门环常常与猫眼对峙
进来的人变形,出去的人变性
电梯、楼道、路边的风景
他们比谁都清楚
他们的嘴比谁都紧
鱼缸里有水,没有鱼
屋内装修豪华,养的鸽子从来不叫
小河混浊不见底,有人在垂钓
蓝天有朵乌云,鸟儿正在飞
2010年写
我的意思是,小萍本身是个画家,她用的这个色彩,这种黑白色,在诗歌里面这种色彩用好了,是非常厉害的。这首《白与黑》我觉得可以成为刘小萍诗歌写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目前看起来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我之所以选这两首,因为我个人喜欢写短诗,所以也更喜欢看短诗。再比如《白莲》这首诗也是多有意思的:
白莲的洁白
是水一生的心血
如果有一天
不再洁白
一定和泥有关
2005年写
他这个包含了很多东西在里头,从绘画的角度,诗的角度,包括诗的修辞,她把那种白跟水的白还有莲的白,揉在一起。
我想提个建议:画画的人,心比较细,且善于思考,沉思的时间多,多写一些这类思考的诗,多有意思的。刚刚魏平谈到小萍的有些叙事诗写得太详细,对我来说,那种长的叙事诗,我不喜欢写,也就不太喜欢读,当然这只是个人爱好。
主持人李龙炳点评:
我刚才说到小萍走的是野路子,她没有羁绊,随心所欲的,很出彩有些东西。以后的可能一个是节制,一个是技巧上要更臻完善,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小萍的才气是足够的,很多人写了一辈子的诗读不出一句有才气的。选虹刚才随便读几句,我们能感受到这样的句子,一个真正有才气的诗人才可能这样写,这也证明大家对小萍写作的一个肯定。
诗人陈建发言:
我刚才翻了一下,小萍2011年至2013这类作品跟诗集名很符合,我们就像在看一个世相的镜子一样。
她所看到的那个世界慢慢呈现出来。她所看到的城乡结合部,卖菜的,卖串串的,杀猪的,我们世相的这些人物,这些人物在我们身边很常见,当他成为诗的形式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很奇怪,这完全是个很荒诞的世界,非常荒诞。
在她这部分诗里面,我觉得她体现出了这部分诗意。我们司空见惯的一切,当他成为分行文字的时候,他体现出一种镜子中的魔幻,呈现出一种超越我们现实的东西,这个是我看到的,也是小萍天赋的所在。
当一个事件她可能想去把他说得很清楚,也就是大家可能看到的有些地方有点儿冗长,我觉得有时候这个冗长也是可以允许的,在这部分诗里面,因为他就是展现一个世界的细节,这些细节构成了她所组成的诗。
比如说《温包子》这首诗里,一个卖串串的用假油,直到他发现很小的女儿突然来了月经,他想骂人,但又不会骂,因为他知道女儿正是因为吃了那些东西,这种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有意思。
《空镜圆》也收录了小萍近几年包括2016年写的诗,明显可以看出她在诗歌语言技艺上精炼的追求,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因为我们写诗的过程也就是一直不停的反对自己的过程。当我们习惯于一种自以为很纯熟的技艺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精炼他,去反对他,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去促进自己的进步,小萍体现出了这种心像。
主持人李龙炳点评:
陈建对小萍的作品应该有一定感觉,我相信陈建的美学,他更欣赏那种有创造力的诗。
我和陈建交流时,对一些大家认为写得好的,很有名气的,在陈建面前是不值一提的。但是我觉得他肯定是发现了小萍作品当中有那种好的品质,或者说陈建欣赏的那种,这一点我能够感受得到。
诗人黄啸发言:
小萍稍微短一点的短诗,我能感觉到她语言的那种控制力,以及那种适度的对语言那种包括陌生化的处理。当超过25行左右的时候,我感觉那种控制力还是降低了。
当一个诗人在今天极力的想对应这个时代,表达这个时代对自己的那种作用力,我觉得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诗人应该做的。
只是现实作用于我们诗歌的时候,他更多的那种可能更多的走向是什么,我觉得小萍的诗还是显得有点点表面化。也就是说这个时代对我们更深的作用力这种恐怕要像短诗那么写,写得更克制一点。
从画家的角度上讲,我觉得,额尔科特也是一个画家,我们看他在描写事物的时候,那种描写度,确实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方面,包括他对色彩的运用。
老实说,你们说小萍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一个画家的思维,真的我没看出来。
也许她的画和诗不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仍然认为她还是处在分布的状态,就是说她的画和诗也许还不是在一起的。但是我感觉她的短诗在15行左右的时候就控制的非常好,长一点的时候就显得弱一点点。
主持人李龙炳点评:
这个是黄啸,包括他的美学的一些观点。
黄啸提了中肯的意见,这一点小萍综合一下刚才说的那种平衡能力,我觉得肯定会让你很受益,这些都是属于他们在写作上非常个人的经验带来的那种阅读效果。
所以涉及到有部分写得比较长的诗,这点刚刚黄啸提到,可能有一点拖沓,甚至有些趋向于那种表面化,他会削弱诗歌本身的那种爆发力,这一点希望小萍以后做得更好一些。
诗人黄元祥发言:
我理解的画家诗人一般都有点儿唯美,有点矫情,但确实小萍的诗恰好又没有体现这一点,很接地气,很现实,而且一个诗人要触及现实的话需要有很大勇气才敢写。
很多人喜欢绕,就是因为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小萍的诗,短诗的控制力可能给啸哥的差不多,但我觉得长诗也很不错。
这本诗集,她每一辑排序的选择,我觉得有她自己的一个想法在里面,确实也体现了她作品水平高低的一种渐进的东西在里面。
她的第五部分,现实魔幻和穿越,我读到这首《并非杜撰》体现了小萍到目前为止语言合成的力量。
这首诗里内容很多,有穿越、有段子, 有性有爱,有前生有后世,内容很丰富。
而且有点后现代主义的那种处理方式,比如角色互换,,美国诗人阿什贝利,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角色的滑移,她这里面也用到了,一会儿吴三桂,一会儿狐狸精,一会儿房玄龄夫人,我读了几遍,依然还觉得对我很有吸引力。
一般我读诗,很平很白的基本上看一眼,看到他的套路了就不会再读了。我不能解构的,不能懂的地方,恰好让我痴迷。
那种很轻,很明白,一读就懂的肯定对我没有吸引力,但是小萍这首诗用了很多手法,穿越,场景变化,里面有爱情,有性 ,也有当下性,里面写到找小姐,按摩之类的东西,而且她的这个当下性,体现出的东西不一样。
我觉得小萍这部分诗的这一首诗真的是达到了她叙事处理,关注当下性的一个高度。 前面的叙事诗可能都还稍微欠了点儿,但《并非杜撰》这首诗的叙述已经相当成熟了,我觉得这首是很厉害的,达到了小萍语言合成的力量。
主持人李龙炳点评:
元祥对诗的理解也是很深的一个诗人,这一点来说,他看准的这些诗,大家都可以认真拜读一下,他可能给我们带来的那种,元祥说的那些意外的东西。
诗人邓万康发言:
因为屏风冬至诗会认识刘小萍,过去读她的诗不多,之前有感觉,也在一些地方读过小萍一些诗,包括我的朋友圈子里也有看到她的诗,听其他诗人说起,说这个女诗人的作品有杀伤力。
后来我也在想,小萍的诗对一般的阅读有冲击力,有能量,包括她站的角度,她是个画家诗人,她的视角可能跟我们一般的常人有一点不一样,画家是用色彩、空间、线条表达。诗歌是用语言,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刘小萍兼有两者。
诗书画有相通的地方,画家观察生活,诗人观察生活,都有不同的角度。小萍是画西画,我也曾经看过她一些作品,她的画也有超现实变形,能抓一些看点把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我们写诗是用语言,她是介入,之后转化,她把她的感悟最精准的这些东西,呈现出来。
刚才大家说到的有一些诗有点拉杂,这个都不是绝对的,因为诗歌有很多这种可能,我想小萍这本诗集出了之后,自己肯定也在反思,我们写诗的人也要反思,包括创新他就是一种生命,如果我们仅仅沿着一条路走,也许走不出来,通过反思的东西,通过考量的东西,我想她后面会取得更大的可能,从精进这方面确实还有空间。
小萍写的很多作品,都是现实题材,一般人可能不敢去写,如果转化不好,确实写出来就很丑。诗歌语言本身需要精炼,在精炼与一些细节处理上怎么样找到平衡也是一个方向,这也是我不成熟的建议。从绘画的角度上看,写诗也可以借鉴中国画一些传统的东西,比如留白。
小萍的诗也触及到我们老祖宗的一些东西,比如道家一些东西,像禅,也包括一些佛学这类似的,我觉得有一点点还是可以的,但这东西也不能重了,诗可以承载一些不能承载太多,在一个平衡上,小萍可以斟酌,总的说来,我们青白江出了个诗人画家,我是由衷的高兴。期待小萍不仅在绘画上,在诗歌作品成就上可以走得更远。
诗人汪洋发言:
我和小萍既是朋友,又是邻居,我们经常见面的地方反复出现在她的诗里,在摸底河两岸,那个地方是一个很空旷的一个公园,也正如她诗里头写的那样,那个公园就是一个社会百态聚集的地方,啥子都看得到。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也谈诗也谈画,但谈得不是那么太多,比重最大的是我们谈生活。谈生活说玄也不玄,比方说我们可能要谈些宗教,谈些养生,谈些美学方面的东西,
我觉得如果我们诗人也好,画家也好,她是作为一个社会标签存在的话,那么我们的写作和绘画本身他是一个人化的个体化的劳作。在这个后头,我就发现刘小萍在日常生活中她是如何提炼的,她提炼得很好,像她写的那个诗一样,我们先看到一些很长的诗,甚至于有些我们都觉得有些拖沓有些冗长的诗,但恰恰那个诗就是她对生活的具体观察的白描。
她在生活中带着觉知去体会她见到的一切,她的每一天,她经过的,她生命的时光,她是带着觉知在体验,在记录他,所以我看她后面的短诗,她才会有这样的短诗。她经过了思考,经过了提炼,就像她的绘画一样,她带着这样的觉知,一种思考,一种理性,一种爱,每天就这样认认真真的,不张扬,不去不东串西串,独自的去面对、提炼、思考,我就觉得这个生活本身就是很动人的。
你光看她诗歌里呈现的百态,其实那种百态是让人很厌倦的,甚至你会觉得让人很烦澡,但是不,像她这样生活的话,你会觉得她的生活因此就有了分量,有了美感,还有她的思考,对于生活她有一种俯视,这种俯视也是让我很佩服的地方。
我觉得她对生活的这种热爱,内心的力量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她这种力量来自于对生命本身的珍惜。所以她在生活中接触的这些,并没有打垮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欣赏,对美的这种追求,对旺盛的生命力的这种迸发的这种热情、激情。
就这点来说我觉得她的诗歌的价值,她的绘画的价值,更大的,是这个。她诗歌本身有好高的高度,对我来说,还不如她这种态度,对人的激励,这个尤其值得我学习和赞美。相对于小萍诗歌与绘画本身的价值,我更看重这点。
主持人李龙炳点评:
汪洋说感受到了小萍对生命的那种热爱,旺盛的生命力,迸发的激情,刚才我们仅仅从读她的文字认为的那种厌世那种空茫,实际上只是构成小萍写作的背景,仅此而已。
我也能感受到小萍本身是一个很纯碎的人,所以汪洋的那种感受非常好,她确实依然保持着对生命执著的爱和那种旺盛的生命力。
诗人张凤霞发言:
几年前住的地方离小萍近的时候,在一起交流诗歌的时间多一些,后来搬家,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那个时候谈得比较多的是诗的陌生化,包括词语陌生,结构陌生,可能性叙述等。
从她的短诗能看出一些技巧,长诗里她呈现的细节,我们大家看到好像有点冗长,实际上我觉得不。
我比较欣赏她的是,她创造了,她对生活观察是非常细致的,她还有很多体验在里面,非常的好。
有时候,看她的画,我还觉得她很有夏加尔的味道,我觉得她的诗歌也带有这些东西在里面,并不是说完全没有集合,诗歌里面还呈现了她那种千奇百怪的想法,包括对现实的抨击,我觉得诗集《空镜圆》已经显得很成熟了,继续加油。
主持人李龙炳点评:
说明诗歌的交流是有效的,这也证明交流的重要性,任何人写作不可能是关起门,再有才气的诗人,依然要观注她同时代的诗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为什么另外一个优秀诗人是这样理解的,凤霞本身也是一个低调、优秀的诗人,也就是说和一个优秀的诗人交流也很重要。
诗人礼拜天发言:
我今天是带了两个问题来的,第一个是关于《屏风》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屏风就是把喧嚣挡在外面,屏风的诗人就是安安静静的写诗,这种心境比较好。
第二个是刘小萍诗集《空镜圆》的命名是怎么命名的,我也想知道。
另外呢,刘小萍人比较好,她比较谦虚,对人也比较热情,最重要的是她心境好。我一直觉得,只有人好了,诗才会写好,这是最重要的。
而这么优秀的诗人,我认识她是通过外省诗人认识的。你们早就认识,不介绍给我,这样是非常不对的。(现场诗人都被礼拜天的幽默逗笑了)
刘小萍的诗很有冲击力。我觉得对一个诗人的认可,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读她的诗:
风筝
风筝将天空飞成海洋
自己也变成了鱼
2007年
香
云朵跑下山来,吻水
橙子的脸涨得比桃花红
牙齿冒充猎人,把维生素据为己有
瀑布淹没神智,透析味蕾
交感不言,垂体忙碌
内分泌乱窜
一堆大便从鸟嘴里吐出
有声音说:好香
2010年
诗人胡仁泽回答第一个问题:
礼拜天说屏风就是把喧嚣挡在外面,安静的写诗,也可以这样理解。这几年在梳理民刊这个事的时候,我们对屏风有一些自己的解读,但那个解读有一点书面。
今天大家都是朋友,我认为的这个解读是,屏风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这帮朋友找个地方谈诗的这么一个地方,或者就是我们每年自己把诗歌汇到一起出本儿书,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屏风》。
说大的话,比如说现实,政治太大了,我觉得我把小的地方说好,正如今天我们说的,这本书在此搞个首发式,也就是我们在某个时候,我们把《屏风》摆下来,大家在此谈诗写诗,思考一下交流一下。
主持人李龙炳点评:
屏风后面有通往梁山的路,屏风就是朋友在一起谈诗写诗。
刘小萍回答第二个问题:
之前我有个公号就叫空镜圆,为什么取空镜圆也是有一些自己的思量。我所认为的空实际上是有,空是大有,是真正的有;有才是空,我们现实中看到的那个有,才是真空。
眼睛看到的,往往并非实相。
镜,是进一步诠释空,好比站在镜子面前,对面有个我,但是那个我存不存在?说在,又抓不到她,说不在,但确实又看得到。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是一面镜子,生活也是一面镜子。
圆,有一点缘的意思,但又不是那个缘,是人生的圆。人生的圆是从生到死。生下来就往死的地方走,生就是死,死也是生,死的那天即是重生。
我写诗的过程,也类似一个圆,从开始写诗到现在,多种风格、多种写法都试过。比如冥想似写作,标题写作,有目的写作,无目的写作,热抒情,冷抒情等等。
最早喜欢填词,写古体诗。比如这首《阮郎归.秋思》(新韵)
云低风冷露成霜
淡烟疏雨扬
南归宿鸟赴巢忙
水枯秋叶黄
飞鸟去
雁成行
衾寒天正凉
菊沾酥手不闻香
苦思能断肠
之后写“包谷诗”,还是个人情感小情调偏多。2005年开始写哲思类的诗,比如那首《白莲》。同时也写关注现实的诗。不知为何,一旦写“现实诗”,与抒情有关的那些老套词语都不见踪影了,自然而然就开始用口语叙述(其实当时并不知道还有口语写作这一说)这是不自觉的,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子。
2005年流行论坛,当时写了一些叙事诗发在诗歌论坛上,引来一片声讨,说你这也叫诗?别开玩笑了!被人一批评一质疑,我自己也拿不稳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很小的认知范围内的诗人都在抒情。奇怪的是即使被批,读的人还是多,其中《下岗女工的悲哀》点击率上万。(2012年《下岗女工的悲哀》修改为《张书玉》,《围墙后面的阴影》修改为《二泉映月》)
从写诗一直到2007年基本上是我一个人独自在角落里琢磨,但写的诗,风格相对还比较明亮。
2007年末认识云南诗人四马,2010年通过四马和老钱认识屏风同仁,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诗人,欣赏他们那种对诗歌的严谨态度,以及对诗歌语言、诗歌意象的精致追求。
这段时期写的诗又被一些读者认为有点晦涩,当时还因为这个晦涩写了一篇文章,说明晦涩也是一种风格,为什么不可以呢?(事实上,我后来自己又把自己推翻)
2011年经诗人花语介绍认识白鸦,我又将白鸦介绍给凤霞。记得有两次,白鸦、凤霞,我,三个人在岁月金沙茶楼,整整泡了两个下午。大部分时间都是白鸦在说他的过程主义诗学理论,诸如词语陌生化,结构陌生化,直接抒写,可能性叙述等,并主张去掉虚词、形容词,去掉意向。我们多数时候只是倾听、点头。
白鸦的这些理论,让我想到2005年写的那些被批评的叙述诗,心里特别兴奋,六年前的我没错啊,诗是可以这样子写得嘛,有理论依据了。我感觉诗歌的车轮又要倒回去了,只是车身已被刷上了崭新的油漆。
白鸦走后一段时间,我和凤霞有时就抽周末在一起,继续探讨、体会白鸦的过程主义诗学理论。那个阶段我们各自都写了一组诗。凤霞的是《她时代》。我写的是《人民币》发在新浪博客(其中《段超妹儿》《阎王爷》等分别发表在《中国诗》2012年第四期与2013年第五期)。当时白鸦的这些理论对我诗歌写作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2012年以后这六年是自己独自默默杂糅的过程,对于诗歌语言、意象,抒情诗,叙事诗又有了自己个人的新的认识,所以写出来的诗,风格又不一样。到目前为止,我的体会是:写叙事,写口语很伤脑细胞,一不小心就成了口水。如今我追求极简主义,但愿不会再变了,不过该变的时候还是得变。
从明亮到晦涩,走过晦涩,又重新回到明亮,就像儿童长到成年,成年长成老年,老年又回到儿童。只不过,此时的儿童跟当初那个儿童已经不一样了,也许就是毕加索似的儿童。
换个说法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到简单,最后的简单是最高级的简单。
如果没有经过复杂或者晦涩,也许始终也走不到那种最高级的简单(当然,即使经历了复杂与晦涩,也不一定到达,还有可能陷在那里)对于我来说,晦涩是必经之路,这既是圆又是缘。
我写诗的经历,以及对诗的感悟与人生何其相似,《空镜圆》这本诗集选的作品,也正好体现了我诗写的螺旋式成长过程,仿佛是在圆上行。诗作本身也像一面镜子,呈现了我所接触的社会生活的百态。而所有这一切,既是有又是空,所以取名《空镜圆》
作家朱晓剑在现场没有发言,他的发言都在信息里了。就将他的链接附在此处吧:
https://www.sohu.com/a/228025200_
摘录部分语“刘小萍既是画家,又是诗人,多重身份的呈现,让她的作品愈加有味道,尤其是关注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既有大胆的创新,也有诗意表达。尤其是诗歌的诚实写作,是今天的诗人即将消失的风景......”
主持人李龙炳:
下面请山鸿兄作总结性发言。山鸿兄是比较早的发现了小萍写那种诗的优势,从这一点来说,山鸿兄更有发言权一些。
诗人山鸿发言:
我记得去年参加一个桃花诗会,回去的时候坐刘小萍的车,刘小萍差不多就把我们从绕城到三环到二环绕了很多地方,最后我说,刘小萍你把我们放下来。
刘小萍在生活当中从这一点看来,她的方位感是及其差的,方向感也是很差的。但是,两年前在读到刘小萍诗的时候,我觉得刘小萍的方向感是很强的。
我是在凸凹兄的群里读到的,我当时正在做“我们村我们家”这个公号,苦于到处找稿子,哪怕是个小号我也不愿意随便乱发稿子。
在凸凹兄的群里发现了刘小萍,当时就推了她给我的一组诗,编的标题是《从疼痛一直写到报应》 当时推出来之后,我在后面留言说了一句:刘小萍,一个有力量的诗人,看完这组诗你就记住她了。那一组诗我看了一下,编入了这本诗集的第四部分。
其实我读刘小萍的诗并不多,今天连续的读了一些,为啥从方向感这个词说起走呢?我们在座的诗人都是很成熟的诗人了,个人怎么写,写什么,就如凸凹兄说的,我们每个诗人的发声系统都有自己的东西。刚才我为啥说刘小萍的诗方向感好呢?我觉得她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实诚,第二个是历史感。
修辞立其诚。今天其实有很多诗人都写得挺棒,包括很多大名鼎鼎的诗人,但是你去看他的时候,他确实是在造句,你读他的很多东西,你读完了,没什么印象。
我觉得诗人还是不能距离这个时代太远。好像是布罗斯基说过一句话:在政治没有停止干预文学以前,文学不应该停止干预政治,或者叫现实。我觉得今天这个社会生活荒唐到了极点,诗人还是不可以远离,还是应该在场,还是应该过问和干预我们这个时代。他的荒唐也罢,他的可笑也罢,好也罢坏也罢,应该在我们的文字中留下影子。至于我们每个人怎样去留下,我在想,各人有各人的手段,各人有各人的方式。
两年前,我读刘小萍那一组文字的时候,我觉得打动我的就是诚实与历史感。在她的文字当中,她写的还不仅仅是当下的现实,当然从历史角度来说也是当下的现实。比如,我看她《外公》那一首诗的时候,她用很白的两句话就写出了当时的现实。其中一句用白描方式写她的外公在48年带领全家下乡当了无产阶级。
其实当时在临解放前夕,就发生了一个历史现象,对过去既往,尤其是对我们党的历史了解的人,读书读得比较多,比较清醒的人,在48年那一年,有大量的人,放弃自己的田产,家产。1948年如果没做这些事的人,49年解放过后,他就是大地主或富农,镇反,要么枪毙,要么进学习班一辈子抬不起头。但是48年放弃了家产的就是贫下中农。
当你读刘小萍《外公》这首诗的时候,如果你不知道历史的话,可能就留意不到刘小萍那两句白描句子下面深藏的历史现象。而刘小萍又写了自己的外公,我觉得刘小萍是诚实的人。
我看她这部分诗大概写作时间是2011到2012年这个段,她写到了计划生育,写到了国企破产,写到了这个社会换一个方式的互相害人,几乎是一种纵向的。我觉得,抛开她的文字最终呈现,至少长时间的对这个段,对历史的纵切面,在这个当中都有看,作为诗人,当时我看到了,确实就两个词,一个是伤心第二个是疼痛。
今天看这本诗集的时候,还有更多的东西,刘小萍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多了。她的短诗,对语言的架控,对结构的把握,祝贺刘小萍。另外我觉得这本书有点可惜的是没编好,其实诗的节奏,选诗都很漂亮,尤其是文字排版的节奏感都很好,只是文字连排,有些损伤,这本书出得好是可以卖钱的。但是有一点达到了,刘小萍是一个特征非常鲜明的诗人,实力摆在那里的。
主持人李龙炳点评:
可能山鸿兄也是对现实比较关注,,他更能体验到这种写作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而且山鸿兄写落叶,写那么多,我们命名他为落叶诗人,严格来说一个诗人对一个事物如此关注,一以贯之的相当于给这个事物重新命名,使人们从新认识了这个词和我们认为的普通的外在东西,就如凸凹那句在庸常中发现蓝色闪电,山鸿做得好,他的眼光也是非常独到的,而且他也谈到,他这次看到小萍的短诗,也证明小萍的平衡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叙事只是她的一个方向,小萍是多方面的综合。
主持人李龙炳总结:
2018年的春天,小萍在诗歌里划了一个圈,所以就有了《空镜圆》
这样自由的交流非常开心。会议圆满结束。
后话:
从4月15日到今天已经接近两个月了,断断续续抽时间整理,说真话,将诗人们的语音变成汉字手工敲进电脑,是件苦活,但同时又让我静下来反复细品诗友们的发言,也是件有意思的事。
非常感谢《屏风》为《空镜圆》主办这次诗会,感谢《屏风》主编胡仁泽,感谢李龙炳,感谢屏风同仁,感谢到会的诗人朋友,感谢主持人精彩点评,感谢所有诗人的精彩发言。感谢朋友们对《空镜圆》的认可、鼓励、建议,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让我受益匪浅。(此处需要特别申明一下:所有诗人都没有收取一分钱出场费,《屏风》也没收取一分钱辛苦费,而且,我确实也不知道参加民间诗会是否也要收费?)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诗人凸凹,在四川地区,他是第一个发现我那一组叙事诗(即《人民币》组诗)还值得一读的诗人。当然短诗也是他第一个发现并打捞出来推荐。
2011年他编选《诗歌带我回家》在我博客选《路过金沙》 2016年他在《龙泉驿创作》选了六首诗(我后来看到目录才知道),之后他建议我可以将写底层人物那一组叙事诗发微信公号。正是他这个建议为这组诗找到了“我们村我们家”。
2016年,4月6日我按照诗人凸凹的提议选了几首发群里,结果被一个眼尖的诗人发现了。这也是我要特别感谢的第二个诗人山鸿。
4月10号山鸿在公号“我们村我们家”以标题:《刘小萍//从疼痛一直写到报应》隆重推出了8首叙事诗,并留言:刘小萍,一个有力量的诗人,看完这组诗你就记住她了。紧接着4月22日他又在《当代乡土诗10家》中推出了我四首叙事诗。
我这个人有个缺点,懒,对于写诗以外的事都不怎么上心。要不是诗导刊的编辑倩理,现在恐怕就没有《空镜圆》这本诗集了。是他从2015年开始一首一首从新浪博客打捞出来,并帮我写序。我根据他的文档,将作品分类,编辑,配图,中间又经历了些波折,这本书最终才得以面世,非常感谢他!
感谢这一路走来,文中提到的,没有提到的所有遇见,这既是缘更是圆。
下面展示诗人靓照:
李龙炳语:这本诗集,完全使我们重新认识一个诗人的价值,一个真正的诗人在这本书中站起来。
凸凹语:刘小萍有一个重大品质:名气远远小于诗的优质度。
胡仁泽语:刘小萍是一个外在标签不太明显的诗人,是因过去未系统读过刘小萍的诗所致。
张选红语:在目前看来,《白与黑》可以成为小萍诗歌写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陈建语:我们司空见惯的一切,当他成为分行文字的时候,他体现出一种镜子中的魔幻,呈现出一种超越我们现实的东西,这个是我看到的,也是小萍天赋的所在。
黄啸语:......我觉得小萍的诗还是显得有点点表面化。老实说,你们说小萍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一个画家的思维,真的我没看出来。
黄元祥语:《并非杜撰》这首长诗的叙述已经相当成熟了,我觉得这首是很厉害的,达到了小萍语言合成的力量。
邓万康语:听其他诗人说起,说这个女诗人的作品有杀伤力。
汪洋语:有些我们觉得有些拖沓有些冗长的诗,但恰恰那个诗就是她对生活的具体观察的白描。
张凤霞语:看她的画,我还觉得她很有夏加尔的味道,我觉得她的诗歌也带有这些东西在里面,并不是说完全没有集合,诗歌里面还呈现了她那种千奇百怪的想法......
礼拜天语:刘小萍的诗很有冲击力。
朱晓剑语:刘小萍是潜心创作的非活动诗人。
山鸿语:刘小萍的诗方向感好,我觉得她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实诚,第二个是历史感。
刘小萍:诗作本身也像一面镜子,呈现了我所接触的社会生活的百态。所有这一切,既是有又是空,是为《空镜圆》
部分花絮:
桑眉因脚伤来不了,特意写了封短信做成书签更是让我感动得稀里哗啦,谢谢桑眉!
诗集《空镜圆》微店地址
https://weidian.com/?userid=1143787742&ifr=shopdetail&wfr=q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