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坚持没用,还得“想上一想”

光坚持没用,还得“想上一想”_第1张图片

——正文——

天龙八部前几章,段誉被无量派抓起来囚禁,这时候他怀里揣着刚在无量山山涧下捡到的逍遥派秘籍,于是刚好拿出来学习一番。段誉是个三好学生,经史子集都懂一些,秘籍里附带的凌波微步又是以八卦六十四卦为基础,所以他上手很快,哦不,是上脚很快。不大功夫就能在小小牢房辗转腾挪走出花来了。

这时候无量派的人过来开门拿他,他瞅准时机要凭着新学的技能闪身逃出去,但对方也是个硬手,他这手只能跑不敢碰的功夫很是吃亏,同时他刚刚学会也无法做到了然于心,每一步走出都要在心里想上一想,下一步该踏哪里。最后一个踏错差点被制服,全仗着被动的发出北冥神功才逃出去。

逃出去的路上,段誉就在反思自己,这凌波微步自己是记下了,但每一步都要想上一想,就是这“想上一想”,让自己生死悬于一线,短兵相接的时候间不容发,要把功夫烂熟于心,做到“想都不想”才行。

可见电光火石的事情,容不得长链的思维过程,只有训练有素的下意识动作才能帮的上忙。

经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这种孤注一掷的考试,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考熟练度,有限的知识,标定的深度,但凡认真学习的人,都能处理试卷上的绝大部分题,分别只在时间而已。很多人只是这个题要想上一想,那个题也要想上一想,就像别人出了一招,段誉不确定下一步怎么应对,只好想上一想,就此失了时机,受制于人。

减少反应时间,缩短思维过程,是考前训练的目的,也是应对高考的有效手段。但很多学生没想清楚个中关节,只知道要加快从A到D的过程,于是就直接在A和D之间建立了映射,而不是条分缕析地搞清楚A-B-C-D的内在逻辑,于是有一天当a出现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提高熟练度是为了建立快速寻址和反应能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跳跃式对应关系,这也太投机取巧了。就像后来四大恶人里的岳老三找到段誉家里要强行收徒,于是两个人打了一架,段誉仗着自己凌波微步飘忽无踪,死盯着人家的招式去躲,结果被一掌劈到耳朵上鲜血直流,后来还是专心想着自己的功法才巧胜一把。

要做到想都不想,一定是在临战前做过无数次“想了一想”,把工夫都耗在前面,才能在真刀真枪干起来的时候进行快速反应。《师傅》里廖凡说自己每日挥刀五百下,难不成随便谁成天站在那里挥五百下都能练成他那个样子吗,他后来一对双刀砍倒了天津各大武馆的刀,岂是简单的重复动作可以做到的。他每天挥刀五百下,每一下都必然有那“想了一想”在里面,这样才能不仅在肌肉上形成记忆,也才在思维上形成精准的反应。

这几年有个“一万小时理论”甚嚣尘上,出自一本叫《异类》的书,说一个人要从普通人到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

一万小时是多久,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八小时的话,大概是十年。于是大批大批的人要去践行这一万小时,打算十年后出关成为宗师。实际上这里有个问题值得商榷,就是这个理论的表述里一万小时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很多人在接受心灵鸡汤或热血段子的时候有两个硬伤,一个是罔顾幸存者原理,一个是分不清这两个条件。

陈识每日挥刀五百下,练了数十年,这点是很难做到,不过但凡行之有效的东西总有无数人去尝试,也总有人脱颖而出,有人却零落成泥。关键在这个人是否每次都“想上一想”。

有时候坚持是最难的事,但也有时候,麻木而重复的坚持不会有满意的效果,你不仅要每日挥刀五百下,还要在每日“想上一想”,五百下。

光坚持没用,还得“想上一想”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光坚持没用,还得“想上一想”)